重庆市沙坪坝区教师进修学院网络研修平台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

资源类型:教学设计  |  作者: 祝爱芝  |   发布者:祝爱芝 | 时间:2020-04-10 19:12:37 | 学段:初中  | 学科:语文

5 大自然的语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积累“萌发、次第、翩然、销声匿迹、风雪载途”等词语,掌握意思并学会运用。

2.了解物候的相关知识。

3.掌握说明文的几种说明顺序和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过程与方法 1.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理。

                  2.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的感悟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探索科学奥秘的志趣。

 

新课导入

       同学们,前面我们学过《春》和《济南的冬天》这两篇课文,还记得里面分别是怎样描写小草的吗?(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春天,小草“嫩嫩的,绿绿的”;冬天草色“暗黄”。从“绿绿的”知道春天到了;从“暗黄色”知道冬天已经降临。大自然仿佛会告诉我们气候的信息似的,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学习的《大自然的语言》这篇课文,将给大家解释其中的道理。

新课展开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快速默读课文,勾划不理解的字词。

以一段旋律舒缓的轻音乐作为学生默读课文时的背景音乐,

学生看完课文后,交流自己勾划的生字词。

簌簌(susu):风吹物体等的声音

连翘(lian qiao):一种落叶灌木。果实干燥后可入中药,有清热解毒的效用。

次第:一个接一个。

周而复始:一圈又一圈地轮转。形容不断循环。也作“终而复始”。(注意强调一些重点字词的音形义。)

1.请同学们大声自由地朗读,边读边画出每小节的中心句。

2.“大自然的语言”在文中指什么?

“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再读课文,梳理结构】

本文可以分为几部分?如何划分?

四部分。

第一部分(1~3):引出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第二部分(4、5):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6~10):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第四部分(11、12):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通读课文,课堂讨论 ,小组交流】

1.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的这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性?

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温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这几个因素的顺序能不能颠倒?为什么?

纬度的差异,南北的差异;经度的差异,东西的差异;高下的差异;古今的差异。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首先是为了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赏读精彩语段,感悟语言魅力】

1.赏读文章第1、2两段,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1)精读第1段,具体说说这一段文字好在哪里?

第1自然段写得很美,从春天写到夏天,然后到秋天,再到冬天,给我们展现了一幅唯美的四季图。它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抓住了四季景物的特征。这一段用词准确生动,例如:“萌发”一词准确地反映了草木开始生长的状态,“次第”生动地表现了花开得有秩序,渲染了春天的气息,“渐渐”贴切地表现了叶子枯黄的过程,“簌簌”把风吹落叶的声音表现出来,让人感到了秋天的肃杀;“载途”形象地表现了风雪飘落的程度。

(2)精读第2段,思考这一段在写作上有何特色?

①前后照应。“草木荣枯”照应“桃花”“杏花”;“候鸟去来”照应“布谷鸟”。

②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写杏花“传语”,桃花“暗示”,将杏花和桃花拟人化,十分亲切可爱;写布谷鸟“唱歌”,很形象,把布谷鸟的叫声写得很有音韵节奏,给人以美好的感受。

③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举出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的例子,很自然地引出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

2.从文中的句子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北京的物候记录……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这句话中“左右”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不能去掉,“左右”一词表示约数,比“十天”稍多或稍少,若去掉了,就成了刚好十天,不太符合实际。

【探究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1.下定义。如: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

这句话运用了下定义的说明方法,更具体,更科学,更概括地说明了什么是物候学(物候学的特征)。

2.打比方。如: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

这句话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活生生的生物比作“活的仪器”,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物候观测重要性(或物候观测复杂、灵敏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3.作比较。如: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

这句话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强调了物候现象对农业的影响。

4.列数字。运用数字准确地说明了纬度对物候的影响。

5.举例子。这是运用最普遍的说明方法。本文运用举例子方法非常成功,它不但例子多,而且各具特色。有的从说明事理的需要来举例,如为了说明物候现象而举出的丰富多彩的四季变换情况;有的例子有明确的针对性,如为了说明物候的作用,作者举出北京地区在1962年因没有注意到山桃、杏花花期推迟而使农业受到损害的例子。此外,作者的举例还注意到形式的变换,不拘一格。

【深入研读,探究方法】

1.说明条理性强。

本文谋篇布局很讲究条理性。课文从具体现象入手,清晰而有条理地说明了有关物候学各个方面的知识。文章一开始从自然现象入手,说明了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接着说明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意义,并号召人们要加强物候观测。在介绍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时,作者用了“首先”“第二个”“第三个”“此外”等词语,使文章显得条理分明,既体现了说明的条理性,又体现了说明的科学性。

2.语言生动而准确。

     课文第一段寓说明于描写之中,使用拟人、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利用生动形象而又专业性的语言和诗情画意的描写,给物候下定义,更能给人深刻的印象。如“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一句中的“许多”,不一概而论,措辞严谨。说明时还列出了精确的数字,举出了确切的例子,并加以比较,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

【活用方法,片段作文】

   请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也写出一则物候现象。(200字左右)

布置作业:

1、学会观察大自然,并做好观察记录,连续观察一周,完成写作练习。

2、用你们的慧眼、灵心去发现、倾听大自然,用你们的妙笔去记录大自然吧!热爱生活,发现大自然的美吧,请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写一篇观察日记。

3.搜集有关物候学的谚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