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坻区体验学校7

等差数列(1)教学设计

资源类型:教学设计  |  作者: 张凯榕  |   发布者:张凯榕 | 时间:2020-04-10 16:22:35 | 学段:高中  | 学科:数学

等差数列(1)教学设计

乌赞中学  张凯榕

 

. 教学背景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数列的一些基本知识之后,学生探究特殊数列的开始,是《数列》这一章的基础,为以后学习等差数列的求和、等比数列奠定基础,是《数列》的重点内容。在高考中也是重点考查的内容之一,并且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良好题材,它对后续内容的学习,无论在知识上,还是在方法上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教学策略:探究式

三.教学目标 

(1)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

(2)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 教学重难点

重点:等差数列的概念、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难点:等差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的应用。  

.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下面,我们来观察几个生活当中的数列:

1.引入三个生活问题中的数列:

引例1. 研究发现我国儿童年龄在2-12周岁之间,其标准的身高、体重大致成规律性变化:

年龄

2

3

4

5

6

11

12

身高(cm

84

91

98

105

112

147


体重(kg

12

14

16

18

20

30


你能预测12岁儿童的身高和体重吗?

学生口答:身高为154

你是如何预测出来的?

根据已有数的规律,每两个相邻数之间相差7,而且后一个数总比前一个数多7.

体重又是多少呢?

学生口答:32,(为什么?)因为每两个相邻数之间相差2,而且后一个数总比前一个数多2.

现在,我将所得到的这两个数列标记为数列(1),数列(2:

1849198105112…,147154.

21214161820…,3032

继续看下一个数列:

引例2. 1896年,雅典举行了第一届现代奥运会,到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已经是第29届奥运会。观察奥运会举办的年份所对应的数列:

3189619001904…,20082012,(         

你能预测出第31届奥运会的时间吗?

学生口答:2016

如何预测出来的?

根据已有数的规律,每两个相邻数之间相差4,而且后一个数总比前一个数多4.

观察以上三个数列,请问: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学生: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都等于同一个常数.

我们给具有这种特征的数列一个名字——等差数列。

(二).新课讲解:

1.等差数列的定义:

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都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公差通常用 d 表示.

提问:你能说出上面三个数列的公差是多少吗?

学生口答:分别为7,2,4

怎么算出来的?

学生口答:用相邻两项的后项减去前项

为了今后表示方便,我们将等差数列的定义用数学符号记作:

根据学到的定义,请你;

练习1判断下列各组数列中哪些是等差数列,哪些不是?如果是,写出首项和公差d, 如果不是,说明理由。(学生口答

113579 …        (是,=1,d=2)

29630-3 …       (是,=9,d=-3)

3-8-6-4-20 …    (是,=-8,d=2)

433333  …       (是,=3,d=0)

 …            (不是)

(6) 15,12,10,8,6           (不是)

根据这个题目来看,怎样判断一个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呢?

说明:判断一个数列是不是等差数列,主要是由定义进行判断:看是不是同一个常数。

提问:请你继续观察练习1中的四个等差数列,你能否总结出:每个数列中,公差d的正负与数的增减情况有什么关系?

说明:由等差数列的定义式可知:

 d = 0 时,数列是常数列;

 d > 0 时,数列是递增数列;

 d < 0 时,数列是递减数列.

2.请试着找规律填空:

852-1,(-4)(-7),……并思考:在这个数列中=

可以逐个依次减3得到,但对于呢?都逐个列出的话,就不太现实了,这就需要我们寻找出一个一劳永逸的办法。我们先将这个问题抽象出来:

问题:如果已知一个等差数列的首项是,公差是 d ,那么这个数列的通项能求出来吗?        

分析1根据等差数列的定义:

 

……

你能猜测出多少吗?

学生猜测:

这样得到的:,这个式子称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注:需要特别强调的是由猜想归纳得出这个通项公式的方法称作不完全归纳法,这种方法仅仅是猜想出来的结论,没有说服力,严格的证明需要——数学归纳法,将在以后学习.

下面我们引入第二种方法来证明这个通项公式:

分析2根据等差数列的定义:

……

依次标记为(1),(2),(3)......(n-1)

将这n-1个等式左右两边分别相加 ,左右分别是什么样?

由此得到:

这种求通项公式的方法叫累加法。是探讨数列通项的一种常见方法。后续的学习还会继续研究。

我们在这里的要求是;需要你记住这个公式,它是解决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主要方法。

说明:公式中,有四个量: 知道其中的任意三个量,就可以求出另一个量,即知三求一 .

下面,我们通过几个例子来看这个公式的用法,首先解决在前面提出的问题:

3.例题讲解

1 ⑴求等差数列852…的第20

分析:已知什么?要求什么?已知首项要求

解:⑴∵ 

说明:这道题是在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四个量中,知道体现了等差数列通项公式中“知三求一”的方程思想。

1  -401是不是等差数列-5-9-13…的项?如果是,是第几项?

分析:本题是第(1)题的逆向问题,已知什么?要求什么?知道n.

抽答学生的解题思路

解:          

 -401是数列的第100项。

说明:判断一个数是否为数列的项,只须令通项公式等于这个数,得到关于n的方程。若方程有正整数解,则它就是,否则不是。

根据刚才学到的办法,请你完成下面的练习:

练习2:(学生完成后,抽答学生的解答过程,核对结果)

1.  求等差数列3711…的第4710项;

答案:

学生解:根据题意可知:=3,d=7-3=4.

∴该数列的通项公式为:=3 (n1)?4,即=4n1(n≥1,nN*)

=4?4-1=15, =4?10-1=39.

2. -20是不是等差数列…中的项

答案:

学生解:由题意可知:=0,d=-  ∴此数列的通项公式为:=-n ,

令-n =-20,解得n= 

因为-n =-20没有正整数解,所以-20不是这个数列的项.

2.

解:由等差数列通项公式:

解得:

说明:由此可以看到:已知等差数列的两项就可以确定这个数列.

具体的方法是什么?我们先来探讨这样一个问题;

探究:已知等差数列{}中,公差为d,则 (n ,  m  N*) 有什么关系?

解:由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知

①-②   -=(n-m)d

= (n-m)d

这是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广形式 

它与前一个通项公式= (n-1)d差不多,但又有所不同,区别在什么地方?(把1换成了m).这就说明知道等差数列的任意一项m,d,也可以求得通项。

另外,mn时,公式还可变形为:d=

这适用于知道等差数列的任意两项求公差。但要注意:分子上的脚标顺序要与分母上的项数一致,不能错位。

请你用这种新的工具回头重做例2:

2.

2

练习3:已知等差数列{}中,=10, =19,

总结出学生的两种不同的解答方法

学生解1依题意得

 

解之得:

 

 

学生解2

(三).课时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1.等差数列的定义:-=d(n1);

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n-1)d( n1) .

3.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广:= (n-m)d

(四).课后作业

1.教材第40 习题2.2 A 14

2.思考:

某出租车的计价标准为1.2元/km,起步价为10元,即最初的4km(不含4千米)计费10元。如果某人乘坐该市的出租车去往14km处的目的地,且一路畅通,等候时间为0,需要支付多少车费?

 

.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数列的一些基本知识后,转入的对特殊数列之一——等差数列的学习。它是高中数学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在日常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本节课,先引出生活中的几个实例,让学生分析,观察特点,目的是希望学生能通过对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分析,建立等差数列模型,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等差数列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学会求等差数列的公差及通项公式。通项公式是通项an与项数n的关系的一种解析表示,它从函数和方程两个角度为求解问题提供了有力的工具。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可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推理的能力 。由通项公式= (n-1)d( n1)进一步变形得到= (n-m)d,目的是开阔学生的解题思路。几个例题是为了加强对等差数列概念的理解,对通项公式以及变式的掌握应用。例题之后的练习是为了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在课堂的最后环节通过学生作小节,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勇于探索的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