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区体验学校5

集体备课《曹刿论战》

资源类型:教学设计  |  作者: 王传莉  |   发布者:王传莉 | 时间:2020-03-23 14:28:11 | 学段:初中  | 学科:语文

第二课时

一、自主学习 预习检测(3’)

复习检查:1、课文背诵2、句意理解

二、教学目标展示(2’)

知识与能力

1.读顺课文,梳通文意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

2.了解《左传》及齐鲁长勺之战的背景,把握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理解鲁军以弱胜强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1.把握本文以论战为中心组织材料、详略得当的特点。

2.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理解课文的主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人心向背的重要性,学习曹刿机智沉着、敢于以弱胜强的精神。

三、创设情境(2’)

齐鲁长勺之战,齐强鲁弱,曹刿就是一介布衣,何以能让鲁国以弱胜强呢?

四、合作探究与精讲点拨(20’)

   (一)自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长勺之战是什么性质的战争?对鲁国来说当时的形势如何?

     明确:长勺之战是齐桓公借口鲁国曾经帮助公子纠同自己争做国君而兴师问罪,企图吞并鲁国扩张领土的侵略战争,是大欺小、强欺弱的非正义战争。而对鲁国来说,则是抵御侵略、保卫国家的正义战争,这从“齐师伐我”一句可以体现出来。

    当时的形势对鲁国很不利,不仅鲁国弱小,军事力量对比悬殊,更因为当权者鲁庄公目光短浅,准备迎战,却不知凭什么去迎战。由于鲁国充满着危险,所以曹刿挺身而出,主动要与鲁庄公“论战”。

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可以看出曹刿具有什么样的品质?      

明确:

作用:

交代了曹刿请见的原因。

反衬曹刿的远见卓识。

曹刿身份卑微。却能关心国家大事,为国事深谋远虑。

3.曹刿认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在战前曹刿与鲁庄公的论战中,鲁庄公针对曹刿的“何以战”提出了几个条件?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明确:

①衣食分人(大臣的支持)——“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②祭神弗加(神灵的保佑)——“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③断狱以情(百姓的拥护)。——“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鲁庄公的三个条件把战争取胜的希望寄托在少数人的支持和神灵的保佑上。

4.对于第三个方面的准备,曹刿是如何回答的?为什么第三个准备“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是“可以一战”的主要条件?

明确: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曹刿认为取信于民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是获胜的保证。这就突出表现了曹刿重视人民力量的政治远见。

5.曹刿把反攻的时机选在什么时候?他是怎样帮助庄公选择时机的呢?

明确:在“彼竭我盈”之时。

战斗刚开始,不待齐军疲倦,庄公就急于出战,被曹刿阻止;当鲁军刚获胜,庄公又急于去追击,曹刿又阻止了庄公的过急行动。他懂得攻击和追击都必须把握有利的时机,要根据双方的士气和实力的变化作出正确判断。曹刿的两个“可矣”,使得战争出现“齐师败绩”和“遂逐齐师”的大好形势。

6.鲁国获胜后(“既克” ),“公问其故”,曹刿是怎样回答的?从中可见曹刿怎样的形象?

 明确:

曹刿的回答有两层意思:

一层说明为什么要选择“齐人三鼓”(“彼竭”)的时机进行攻击。“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彼竭我盈”四个字高度概括了进攻时的最佳战机。

一层解释他“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看到敌人“辙乱”“旗靡”才追击的原因是“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可见曹刿考虑问题周到,行动谨慎,观察仔细,善于抓住时机,故而夺取了战争胜利。

7.“远谋”奠定了全文的基调,文中的战前、战中、战后都是围绕“远谋”进行的,你能说说曹刿的“远谋”表现在哪些地方吗?

明确:

(1)注重战前的准备,强调取信于民,充分表现了曹刿的政治远见和战略思想;

(2)战中采用了“彼竭我盈”和“敌退我追”的战术,两个“未可”和两个“可矣”表现了他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   

(3)战后通过曹刿的论述,既交代了他指挥若定、判断正确的原因,又进一步表现了他的“远谋”。

            战前      取信于民

 

远 谋       战中      捕捉时机

                  

            战后      分析胜因     

   (二)品读课文,鉴赏《左传》的艺术特色

    提问:请同学们谈谈对课文情节安排、人物塑造两方面的认识。并用从……中可以看出…的句式说话。

    学生自由发言。成果展示:

1关于比照映衬

本文巧妙运用对比映衬的手法,使曹刿的形象鲜明生动。请赏析下面句子。

   (1)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

讨论、明确:以曹刿与乡人的对比突出曹刿抗敌御侮的责任感和护卫宗国的政治热忱。

   (2)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可矣。”遂逐齐师。       

     讨论、明确:从曹刿与庄公的对比中,以庄公的驽钝、浮躁反衬曹刿的机敏、持重,一个出身下层而深谋远虑的谋士形象跃然纸上。

2、关于人物塑造

    (1)关于曹刿

    课文集中体现了曹刿作为一名军事家的远谋。曹刿请见,表现他的爱国热情;曹刿问战,表现他的政治远见;曹刿参战,表现他卓越的军事才能;曹刿论战,表现他过人的谋略。

    (2)关于鲁庄公

    课文集中体现了鲁庄公作为国君见识的。鲁庄公把战争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灵的保佑上,说明他政治上无能;他急于求战,急于攻击,说明他军事上的无知

    但鲁庄公不是一个昏君。鲁庄公备战见刿,三问三答,实事求是,虚心听意见;庄公作战用刿,亲自参与打仗,表现他礼贤下士,任人唯贤;庄公战后问刿,不因胜而白喜,表现他为求真知而不耻下问

3、关于详略

    本文详写的什么?略写的是什么?为什么?

    明确:本文紧扣“论战”来写,详写曹刿的言论,如第1段中与庄公论“何以战”的两次对话,把他的“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很好地表现出来了;第3段取胜原因,则把他的作战必须抓准时机,谨慎而又果断的战略思想表现出来了。这两段文字,完整地表现了曹刿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的卓越才能。对于无助于表现人物性格的事,如战争起因、战斗状况、战后处理等等一概不提,这样的剪裁,叙事清楚,详略得当,有力地突出了中心。

五、课堂小结

    本文以齐鲁长勺之战为背景,论述了必须取信于民并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战机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生动刻画了曹刿作为卓越军事家富有远谋的特点,语言简练,情节详略得当,充分代表了《左传》的艺术成就,不愧为《左传》中的名篇。

六、当堂检测

1.概括每一段的大意。

2.简要分析曹刿的形象。[来源:Zxxk.Com]

3. 理解性默写。

(1)齐国军队攻打鲁国,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曹刿同意鲁庄公追赶齐国的败兵前,所做的准备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曹刿论述击鼓与士兵士气的关系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曹刿认为可以追逐齐国军队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第一段:曹刿问战——战前;第二段:曹刿参战——战中;第三段:曹刿论战——战后。[来源:Zxxk.Com]

2.①关心国事。齐国军队攻打鲁国,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  

②有远见卓识。 曹刿认为当权者孤陋寡闻,可见其远见。

③善于抓住战机。击鼓、追逐齐国军队,曹刿都能选准最佳时机。[来源:学科网]

④小心谨慎。曹刿观察车辙、观望敌方旗帜以判断是否有诈。

3.(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来源:Zxxk.Com]

(2)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3)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4)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来源:学科网ZXXK]

七、课后作业

1、完成练习册中本课作业。

2、积累本课出现的成语,掌握词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