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清区体验学校8

原子的构成

资源类型:教学设计  |  作者: 李霞  |   发布者:李霞 | 时间:2020-03-02 17:55:52 | 学段:三年级  | 学科:化学

九年级化学《原子的结构》集体备课稿

   奎屯市第一中学  李霞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首先感谢市教研中心为我们全组老师搭建了一个这么好的学习和提升的平台,也感谢学校教研室给了我这次作为中心发言人来参加集体备课的机会。我来介绍一下我们组的成员张保营书记、郭素珍老师、王雁老师、陈梅老师、杨晓荣老师、刘凤英老师。今天我们集体备课的内容是原子的结构。下面我来谈谈关于这节课我的一些想法以及我打算怎么上好这节课的一些简单思路。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题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2,此前学生已学习了分子、原子的概念,初步了解了物质构成的奥秘,但原子是否可以再分,原子的质量到底有多大,学生心里还存在很大的好奇心,本课题的学习将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本单元基本概念很多,且这些概念又是学生往后学习的化学基础理论时必不可少的工具,所以本课题的知识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

2、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实际,为了突破重、难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2)过程与方法:

初步学会运用类比、想象、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探究欲望

让学生体会到人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是不断深入、艰难曲折的,科学实验在科学发展历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赏析科学家的创新过程。

3、教学重、难点

根据本课题的地位和作用,确立了以下教学重难点,

点:原子的构成,包含原子内部各微粒的等量关系。

难点:是原子的构成以及原子结构与化学性质的关系。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

二、教法分析:

由于本课题以理论性知识为主,内容很抽象,为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因此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化抽象为直观。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图片、图表等资料,运用探究讨论法、图表分析法,类比归纳分析法,与指导学生阅读、组织学生讨论相结合来进行教学。

三、学法指导:

对已进入初三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均已初步形成但还是初级阶段,在课堂上他们厌倦教师的单独说教灌输,希望教师能创设便于他们自主学习的环境,给他们发表自己见解和表现自己才华的机会。例如:以我想象中的原子结构为题提出自己的猜想,这一活动的展开,不但能让学生在整节课的学习中始终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而且还能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会学习。

四、课时安排:

本课题包括原子的构成和相对原子质量两部分内容,2节课完成新课。

第一节主要介绍原子的结构    第二节课介绍相对原子质量

五、教学过程:

(一)温习旧知,引入新课(3分钟)

新课前,我提出了三个问题“什么是原子?”“原子有哪些特征?”“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不可以再分?”目的是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出新课,这三个问题层层深入,又能够带领全班同学进行新课内容的研究。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第一部分教学——原子的构成20分钟)(可以加入原子结构的动画展示视频,效果会更加直观)

1、 老师介绍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说明原子可以再分的事实。接着抛出一个问题,以“我想像的原子结构”为题,让同学们提出的自己假设。

2、 介绍原子模型的演变史。由近代1803年,道尔顿提出的原子论,1897年汤姆生提出的糖果布丁模型,1909年卢瑟福进行的α粒子散射实验,1913年玻尔的原子模型,发展到现代的电子云模型。整个原子模型的演变史,也是科学家的修正史。在前人的基础上,科学家通过无数的实验,探索了原子结构的奥秘。

3、   梳理新知,揭示原子的秘密,介绍原子中各种粒子的电性和质量。出示构成原子的各种粒子的质量,让学生观察后得出结论:跟质子、中子相比,电子质量很小,通常忽略不计,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课堂练习  求铁 氧 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第二部分教学寻找原子结构的规律(7分钟)

1、出示表格,通过观察常见原子核内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师生共同总结归纳,得出以下结论:1.原子是由质子、中子、核外电子构成,并不是所有原子都有中子,氢原子中没有中子。2.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2、创设两个生活中的情景“用手接触铁、铜等金属是否会触电?”“电笔测铁铜是否带电?”水到渠成的得出原子不显电性的结论。

3、以碳原子为例说明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

 

第三部分教学知识的延伸(1分钟)

简单介绍夸克的知识


 原子的内部结构是不可见的、非常微观的事物,我们能借助于教材中的“原子的构成示意图”来认识原子的内部结构:

(1)有关原子的构成:从图中可以读出原子中心有个原子核,核外是运动着的电子。而原子核又是由两种微粒构成的。

(2)有关原子中微粒的带电情况:电子带负电,原子核带正电,原子核的中的两种微粒一种带正电,一种不带电。

(3)有关原子内部空间情况:原子很小,其直径约为10-10m,而原子核的直径约为10-15m~10-14m,仅为原子直径的1/10000~1/100000,在原子中原子核占的空间非常小,电子运动的空间相对很大。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小组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究,教师适当引导,利用好这一素材,帮助学生认知原子的有关知识

第四部分教学---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5分钟)(时间有点短,这一部分的知识对学生来说有点难。

导入时间过长,可以调整一下时间,放在这个环节)

1、观察图片,介绍原子是分层排布的。

2、教会学生会看原子结构示意图

3、填写课时练43页表格,总结原子结构与化学性质的关系,归纳“金少失,非多得,稀稳定”的口诀。

 

(三)巩固练习、拓展思维:学生完成学案(7分钟)

(四)分享收获,强化思想(2分钟)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五、板书设计           ?3.2原子的构成

1、原子的构成       质子(   )

          原子核      

      )    中子(不带电)

(不带电)

核外电子(-)  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2、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六、作业:课时练43---4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