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成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同学们,《三国演义》中孙刘联军大败曹军的是什么战役?(学生回答:赤壁之战)为什么这场战役很有名?(学生答: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对!那么历史上这种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还有哪些呢?(学生纷纷发言老师总结: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巨鹿之战,马陵之战,长勺之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反映长勺之战的文章《曹刿论战》吧!(板书“曹刿论战”)
二、自主学习,预习检测 1、同学们,我们这一课选自什么呀?没错《左传》,那谁能来我们介绍一下《左传》呢?(结合书下注释) 2.同学们预习的真棒,接下来老师还想考考大家,看看谁是今天最智慧的诸葛亮。 (展示本课较难字词,学生注音,有读错的地方其他学生进行订正,都不对的地方教师正字音。) 3.相关背景: 齐襄公在国内做了一些坏事,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恐怕被连累,离开齐国避祸。公元前685年刘国发生内乱,国君被杀,住在鲁国的公子纠和住在莒国的公子小白都抢着先赶回齐国,想做国君。鲁庄公派兵护送公子纠回去,哪知公子小白抢先赶回了齐国,做了国君,就是齐桓公。齐桓公起兵迎击。当时齐强鲁弱,鲁军大败,齐桓公胁迫鲁庄公杀了公子纠。从此两国结下深仇大恨。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再次兴兵攻鲁,战于长勺。 三、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1、俗话说,古诗文七分读三分品,刚刚解决了疑难字词的我们又要进入下一个挑战。请同学们先听范读,然后自己大声朗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个人读→班内展示读→齐读 2.同学们真是越来越棒了,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将本课的意思疏通清楚。首先我们来看第一自然段,请同学们翻译前听清楚老师要求 翻译要求:①四人小组形式 ②结合课下注释 ③不允许看课外书,借助工具书来翻译, ④有疑问的先组内解决,解决不了的班内解决 点学生起来翻译,并板书重点字词句。 同学们第一段我们已经翻译完了,那我们再思考一下,第一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呢? 战前的准备包括时间,地点,对象性质 曹刿与人的对话 3.同样的要求请大家翻译,第2段以及第3段讲解时,仍以学生翻译老师将重点词拎出来着重讲解的方式,同样分析二三段内容 第2段写了长勺之战的经过, 第3段曹刿论述了战争的取胜之道 4.经过刚才的学习战斗,我们已经充分将这篇文章翻译清楚了,且也讲述了每一段的内容,现在请同学们翻开书本看思考探究第1题,思考并完成 (看到此表格时要联系中考考题,比如小说的梳理情节。根据已给的提示,先确定每一个横线内字数为两个,且为动词) 5.大家都很聪明,一下子就想出来答案,现在请同学们根据此题,用自己的话将文章复述一遍。 四、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总结本课的重点字词,若时间还充足则当堂让学生背诵。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曹刿论战》的第一课时,通译全文,那在进入新课前老师就考考大家,看大家上一课究竟学习的如何。 1.提问本课文学常识 2.提问本课重点字词解释 3.提问本课重点句子的翻译 二、合作研究,展示交流
1、围绕战事,分析战前状况 ⑴、战争的名称是什么?这是一场势均力敌的战争吗?(学生讨论交流回答后教师明确答案) 明确:长勺之战 力量差别悬殊的战争;齐强鲁弱;齐国侵略鲁国(“齐师伐我”) ⑵鲁国各派对战争态度如何?依据是什么?(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回答:统治者鲁庄公积极应战(依据是“公将战”);百姓漠不关心(依据是乡人与曹刿的对话“又何间焉”);曹刿主动请缨(依据是“曹刿请见”) 2、、以“论”设置问题,让学生讨论交流 ⑴、曹刿是什么身份?为什么要参战?反映了他什么思想?(学生讨论交流后回答教师名确) 是一介平民;他参战的原因是他认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面对敌国外患,敢挺身而出,这是一种高尚的爱国情操 ⑵、曹刿与庄公论战,可分为几个阶段?(学生分组讨论,教师点拨学生归纳回答后用多媒体打出) 三个阶段:战前(“曹刿请见”);战时(“战于长勺”);战后(“既克”) ⑶、战前曹刿与鲁庄公是怎样论战的?其主题是什么?有何作用?(学生讨论回答用多媒体打出) 通过三问三答论战;其主题是“何以战”,即讨论战争的基础和依靠力量 庄公提出三个条件:近臣、神灵、人民曹刿否定了前两者,肯定了第三者,表现了他的“取信于民”的思想,这是政治上的“远谋” ⑷、战争中重点写什么事件?表现手法是什么?(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学生答)写了两件事:出击时机的把握和追击时机的把握;这是通过对比手法表现的 ⑸、战争结束后的论战围绕什么展开的?有何作用? 师生共同讨论后,学生答:围绕胜利原因展开;作用:是对第2段战争指挥的解释,是胜利必然性的揭示,表明曹刿军事上的“远谋” 3、分组讨论课文详略 讨论的问题: ⑴若文中加入战场厮杀场面描写和追杀齐军场面描写好吗? ⑵文中哪些内容详写?哪些内容略写?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经过学生分组讨论和教师点拨后有学生回答,最后用多媒体打出明确答案) ⑴课文的标题是“论战”,通过“论战”表现曹刿卓越的军事才能若加入战场厮杀场面和追击齐军场面,只能冲淡“论战”这个中心,有损全文主题。 ⑵第1段详写了“何以战”围绕“何以战”曹刿和鲁庄公三问三答,表现了曹刿“取信于民”的政治“远谋”;第2段略写了“如何战”通过对比表现曹刿从容不迫,指挥若定;第3段详写了“何以胜”充分显示了曹刿的军事“远谋”,完成了对他卓越的军事家形象的刻划。 4、引导学生分析蓸刿、庄公两个人物形象(学生讨论交流,教师点拨,学生回答后用多媒体明确答案) 教师点拨:对于蓸刿要多肯定其成绩,对于庄公要一分为二地看待 多媒体明确答案: 蓸刿:课文集中体现了曹刿作为一名军事家的“远谋”爱国,有政治远见,谨慎冷静,有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和过人的谋略曹刿请见,表现他的爱国热情;曹刿问战,表现他的政治远见;曹刿参战,表现他卓越的军事才能和谨慎冷静的性格;曹刿论战,表现他过人的谋略 庄公:政治平庸,军事无知;但战前作风民主,集思广益,愿接见还是一个平民的曹刿的求见并采纳其民本思想;战中知人善任,大胆放权;战后不耻下问,虚心求教,是一位难得的开明君主。 三、梳理小结,拓展延伸 本文以齐鲁长勺之战为背景,论述了必须取信于民并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战机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生动刻画了曹刿作为卓越军事家富有远谋的特点,语言简练,情节详略得当,充分代表了《左传》的艺术成就,是《左传》中的名篇 学生自由发言,谈论学习本文后的收获。 教师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加以引导,让学生了解人心向背的重要性,鼓励学生们在生活中要善于运用智慧解决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