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区中小学教师网络研修平台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

资源类型:教学设计  |  作者: 罗红玉  |   发布者:罗红玉 | 时间:2020-02-23 15:36:46 | 学段:小学  | 学科:语文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


主备人所在学校及姓名

刘清莲

审核人所在学校及姓名

新源三小 罗红玉

课题

1、北京的春节

课型:精读课

课时

2课时

教学

目标

1、学会本课的15个生字,并能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节日的热闹、喜庆的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

3、体会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

4、抓总起句、中心句和时间词语去整体把握内容,理清写作思路体会详略得当的写法,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

5、品读重点语句,联系生活实际,想象画面指导感情朗读课文。(目标5删去)

6、让学生自读自悟,体会详略得当的表达效果,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目标6删去)

重难

教学重点

抓总起句、中心句和时间词语去整体把握内容,理清写作思路,体会详略得当的写法,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

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感受传统节日蕴含的民俗文化和民族精神。

教法、学法

教法: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内容,品读写得最详细的部分,感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学法:自主阅读,讨论交流,品读语句,联系实际,想象画面,感受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

教学准备

关于童谣的课件;歌曲《恭喜》

了解各地的春节习俗

学生收集古今描写春节的文章、诗词、春联等。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说说理由。(唤起学生对春节时热闹喜庆气氛的回忆。)

2、让我们来看看老北京的孩子是怎样过春节的。(播放动漫童谣)说说你的感受。

3、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4、自由读老舍的资料,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揭示课题,交流收集的资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此处调整为四人小组交流自己是如何过春节的。














(画出表示时间的词)






这里完成课后第一题,理清写作顺序,以表格形式出现,有助于学生一目了然。





时间顺序:腊八→小年→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明确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九结束。











































 在练测促学后面加入  

 拓展延伸:同桌互相说说你的家乡在除夕和初一有什么特点?

 



二、查学诊断

1、自由读通课文,把生字读正确、句子读通顺,并同桌间互读检查,指名词语,师生评价。

  2、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作者写了春节中哪些重要日子的活动。

3、交流汇报,老师相机板书: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4、说说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设计意图:在自学的基础上讨论交流学习情况。

三、导学施教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按照什么顺序写老北京人过春节的,哪些部分写的详细,哪些部分写的简略。(课后习题一)

2、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北京人过得是这样热闹、开心,字里行间都弥漫着浓浓的年味。选择春节中你印象最深的一个日子,反复读一读,能品出年的什么味道,在空白中批注。

3、小组内交流。

 4、全班交流汇报

 (1)年的味道是爆竹的味道

  A、爆竹的声音,是春节特有的声音,文中都有哪些地方写到?

  B、整个春节都弥漫着爆竹的味道、烟火的味道,过年的热闹、火爆气氛尽在其中,已经与传说中恐吓叫“年”的怪兽无关了。

C、孩子们喜欢吃些零七八碎。第二件大事就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各种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课后第三题)

 (2)年的味道是香甜的味道

  A、找读文中描写有关饮食的语句,说说体会(充足、丰盛)。

  B、人们一年辛苦劳动之后,对自己劳动所得的展示与享用,洋溢着幸福感与满足感。在香味四溢中,将年过得有滋有味。

 (3)年的味道是开心的味道

 A、正月初一逛庙会,元宵节的灯会。体会人们的轻闲、娱乐、高兴的心态。

 B、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文中大人、小孩的快乐。孩子们在做什么,大人们在做什么?读一、二自然段,重点品味腊八的时候,人们都在做什么?。

 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春节中最热闹、喜庆的日子。(除夕和正月十五)

 2、认真读第七自然段,联系你过年时的感觉,说说怎样理解“除夕真热闹”。(课后习题二) 

3、除夕夜可以说是春节中的高潮,在热闹、喜庆、团圆的气氛中,有多少人今夜无眠。试着用你的朗读来把它表现出来。

4、比较除夕与正月初一是怎样的“截然不同”?

设计意图:在交流中提高自读自悟能力,在有感情地朗读训练中培养语感。

四、练测促学

1、读拼音,写词语

 jiǎo zi    fěi cu?    biān p?o     zhēn    zi    l?   zi  

(       )    (       )  (          )  (       )    (    )

 s? yu?n      zhāng dēng ji? cǎi     w?n xi?ng gēng xīn     

(      )        (                 )    (                 )

 2、课文中出现了哪些重要的节日?  

设计意图:巩固本课的基础知识。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听歌曲《恭喜》,回顾除夕。(1、2、这两点可以删除)

2、除夕过后,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元宵节到了。元宵节最主要的活动,当然是赏灯。正如一首诗中所写的那样:满城灯火耀街红,弦管笙歌到处同。真是升平良夜景,万家阁楼月明中。

3、这节课我们主要探究写作顺序和详略得当的写法。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过渡到新课。

导入部分(换成)

教师: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感受了北京人怎么过春节的,你能说说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四练测促学:自主阅读“阅读链接”中舒乙的《北京的春节》,与老舍的《北京的春节》进行比较:同样是写过年,二者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五、拓展延伸

请你结合《北京的春节》和自己所过的春节,写一篇短文,谈谈感受或希望。

二、查学诊断

默读全文,思考课文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北京春节那些热闹、浓烈的画面,你最喜欢其中的哪几幅。

设计意图: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三、导学施教

如果说除夕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热闹,那么元宵节的灯会则是全民同庆的狂欢。

1、认真默读第11.12自然段,你能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灯特别的多。

  (灯的数量多: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办喜事;有名的老铺子要挂出几百盏灯来。

   灯的种类多:“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还有…)

2、想象一下,如果你走进了老北京的元宵灯市,都会看到什么灯。

3、通过朗读,把灯的多和人的高兴表现出来。

设计意图:在交流中提高自读自悟能力,在感情朗读中培养语感。

    4、快速浏览课文,从哪儿能体会到作者对年文化的热爱。

引导学生从具体语句中,感受老舍将自己的情感融于平易简约而又颇有些幽默的“口语化”语言之中,如“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整条大街都像办喜事”“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等。(课后习题三)

5、作者是怎样使春节这一民俗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课后习题一)

一是按时间顺序来有条理地写春节,二是有详有略,对于春节中的高潮部分进行详细描写,而其他部分则简略介绍,使我们对通宵达旦的除夕和张灯结彩的元宵节,留下了非常深刻地的印象。)

对比写法(课后习题四)

  阅读课后的《阅读链接》中两段关于春节习俗的描写,与课文的相关部分比较一下,看看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对你的习作有什么启发。(放在练测促学环节)

设计意图:在读中作比较,领悟作者的表达技巧。

四、练测促学

过年,讲究的就是热闹、火爆、祥和。这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凝聚。除夕之夜,天涯海角的炎黄子孙都会吃团圆饭、守岁、拜年,带着美好的心愿去辞旧迎新。但年的味道却越来越淡,正在变成电视机前对一场春节晚会的观看。请你结合《北京的春节》和自己所过的春节,写一篇短文,谈谈感受或希望。(删除)

设计意图:巩固学生的写作能力。活学活用,一课一练,一课一得。

五、拓展延伸

交流搜集的少数民族节日资料:(课件出示)

小结: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学习收获。

作业布置:完成小练笔和练习册。

设计意图: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引发他们对如何传承中华民俗文化的思考。

 

 

1.北京的春节—独特的民俗文化

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热闹 喜庆 团圆 祥和


成功之处:

 

 

 

 

 

不足之处:

 

 

 

 

 

 

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