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沙坪坝区教师进修学院网络研修平台

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资源类型:教学设计  |  作者: 范新霞  |   发布者:郑串琴 | 时间:2020-02-14 13:22:25 | 学段:四年级  | 学科:数学

1课时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备课人:郑串琴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已学过的加法和减法知识的基础上,概括出加法、减法的意义,对加法、减法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2.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学科与德育的有效融合: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应用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法与学法

教法:讲授法

学法:自主学习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型:新授

课时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批注:

一、预习检测。

1.学生口算。

300 700=1000      1500-800=700

1259-1000=259     3000 520=3520

2.学生独立笔算。

笔算加法时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

笔算减法时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要从前一位退110,加上本位上的数再减。

3.明确本节课学习内容。

二、结合情境,探究新知。

1.(1)学生利用线段图分析例1的数量关系,并列出算式.   814 1142=

(2)(2)3)题与第(1)题比较,找出已知什么,求什么?列算式。

1956-814=    1956-1142=

2.学生独立解答。

3.汇报,叙述每一个算式表示的意义。

4.小组讨论得出加、减法的意义。

5.(1)题的问题在第(2)(3)题中变成了已知条件,第(1)题中的其中一个已知条件在第(2)(3)题中变成了问题,这就是说,减法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与加法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正好相反,在加法中已知的在减法中变成了未知的,所以减法是与加法相反的运算,叫做“逆运算”。

6.梳理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加数 加数   加数=-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减数  减数=被减数-

被减数=减数

三、巩固练习,应用反馈。

1.独立完成,并思考是根据什么直接写出得数的。

2.(1)先明确表中已列出的三个算式之间的关系。

(2)照样子填表格,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四、课堂总结。

学生自由发言。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300 700=  1500-800=

1259-1000=  3000 520=

2.笔算。

1945 367=  3406-2789=

说一说笔算加法时要注意什么?笔算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3.导入:前面我们已经学习过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现在我们来学习一些有关加法和减法的规律性知识。

二、结合情境,探究新知。

1.引导学生寻找数学信息,列出算式。课件出示例1(1)一列火车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萨。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 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 km。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2)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1956 km,其中西宁到格尔木长814 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3)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1956 km,其中格尔木到拉萨长1142 km。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2.组织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已知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并指名汇报

3.组织学生汇报并说出每一个算式表示的意义。




4.总结加、减法的意义并介绍各部分的名称。

5.引导学生观察(1)、(2)和(3)题,说说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

6.总结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三、巩固练习,应用反馈。

四、课堂总结。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加法和减法的意义,以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吗?

2.布置课后学习内容。


 

 

板书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