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备课基本要求:
1.学期初各备课组长制定集体备课计划,根据教材具体内容确定集体备课主备人及内容。
2.主备人初备。主备人提前认真钻研教材,研究教学内容、手段和方法,提出问题或设想;写好“单元集体备课主备稿”,精心设计教学预案,力求规范、科学。
3.集体研讨。各备课教师要充分准备,对教材进行深入解读,前瞻后延,集体讨论时,先由主备人围绕主备稿说课,其他教师充分研讨,要求人人发言,共同研讨、集思广益,对备课进行讨论、优化,备课组长做好详细记录。
4.主备人二次备课并展示成果。在进入课堂实施教学之前,主备人根据集体讨论和自己所备教案的解读,结合班级学生实际情况进行“二次”备课,并进行课堂教学展示,其他教师写出评课稿,以便更好地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
5.教师个人二次备课。在主备人二次备课的基础上,各备课教师结合集体智慧,在研讨深化的基础上,在成型的教案上圈画修改。
6.教后反思。要养成反思的习惯,要及时对课堂上的得失、感受、发现做好记录,加以分析与研究,并记录在教案后面
《空气能占据空间吗》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空气能占据空间吗》这一课是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新教材“空气”单元第二课,通过对第一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感受到空气的存在,本课通过系列活动,在学生认识了空气确实存在的基础上,让学生认同空气和其他物质一样,能够占据空间。
聚焦版块通过让学生预测“把纸团粘在杯子底部,然后将杯子竖直倒扣到水里,里面的纸团会湿吗?”,引出研究空气能否占据空间的问题。
探索版块,包括压杯入水、听话的小球三个主要环节,通过研讨活动,学生可以认识到压杯入水实验中纸团不会湿是因为空气占据了杯内的空间;打孔观察实验中纸团完全浸湿了是因为水进入了杯子,水填补了原本被空气占据的空间;研讨版块,通过在研讨活动中带领学生进行深入的充分的论证交流,让学生认识到空气能占据空间。
拓展版块,通过小挑战活动,主要是让学生利用空气把瓶中的水挤出来,这有助于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和理解空气和其他物质一样,也会占据空间。
【学情分析】
空气是否也和其他物质一样,占据空间呢?这个问题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会存在一些争议,虽然学生在一年级下册曾经用占据空间这个解释去理解形状,他们体验过在一个固定的盒子放入不同的螺母、木块、乒乓球等,理解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物体会占据空间是容易的,但对于空气也会占据空间,是存在一定难度的。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知道空气能占据一定的空间。
科学探究目标
1.学生通过教师指导,用纸团、塑料杯等材料和方法分步操作,进行观察,研究空气占据空间。
2.能运用空气占据空间这一知识,用塑料瓶吹气球,并了解其原理。
科学态度目标
1.能对空气能否占据空间表现出研究的兴趣。
2.能在教师指导下对空气是否占据空间进行合作探究,如实记录和描述。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初步了解“空气能占据空间”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到空气能占据空间。
难点:能对空气占据空间这一事实作出科学的解释。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水槽、透明胶带、剪刀、透明塑料杯、球针、纸巾、水、打气筒、学生活动学习单,毛巾等。
教师准备:学生实验材料一套,塑料瓶一个、气球、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聚焦问题,引出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有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吗?谁可以给我们讲一下这个故事?
生:(讲故事)
师:同学们认真听完了故事,你们知道乌鸦为什么可以喝到水吗?
生:因为石头重沉到了水底……(各种说法)
师:石头沉到水底为什么就可以让水面上升了呢?
生:(思考……)
师:同学们有玩过“抢凳子”的游戏吗?凳子的数量是有限的,音乐停了,占不到凳子的人就会被挤出去。那在故事中,瓶子里面的什么也是有限的?(生:空间),石头进来了,它也要和水……
生:抢位置/抢凳子/抢空间……
师:这个游戏谁赢了?为什么呢?
生:石头赢了,因为水被挤出去了。
师:哦,原来乌鸦能喝到水是因为石头占据了水原来的空间,使得水面上升的。
生:(齐读结论)
师:那什么是空间?怎么理解?
生1:就是空的部分。
生2:需要被填满的位置叫做空间。
师:哇,你们太聪明了,表述的好具体好清晰。像空粉笔盒、空杯子的里面,它能装一定的物质,我们把这部分称为空间。那占据空间怎么理解?
生1: 把粉笔放进粉笔盒,粉笔占据粉笔盒的空间。
生2:水杯装满水,水占据了杯子的空间。
生3:还有我们的教室,桌子椅子和人占据了教室的空间。
(设计意图:用故事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习兴趣。)
既然生活中固体和液体都可以占据空间,那么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是否也占据空间呢?
二、探索问题,解决矛盾
活动一:瓶中取水
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瓶水,这个瓶口也很窄喝不到水,聪明的乌鸦想到把小石头丢进瓶子里让水面上升,可是我们这教室里没有小石头呀,我们要让水被挤出来,可以丢什么进去呢?
生1:笔盖
生2:笔筒
生3:橡皮擦……
师:你们刚才说的那些物体呀,他们都是有固定形状的,我们把有固定形状的这些物体叫做什么呢?
生:固体。
师:哦,除了固体可以占据空间把水挤出去以外,老师发现我们教室里还有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你们猜猜它是什么呢?
生:空气。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空气它能不能也像石头那样占据水的空间,把水从瓶子里挤出来呢?(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复习固体的概念,由固体可以占据空间,猜想气体能否占据空间,从而引出课题。)
师:(拿出器材)乌鸦想利用石头占据空间,就往瓶子里丢了石头,那如果我们想让空气占据空间,是不是就得往瓶子里“丢”空气呀?
生:是。
师:老师准备了这个装置,怎么让空气进去呢?哪位同学愿意上来试试?(提醒其他同学认真看现象,思考原因)
生:(操作实验)
师: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
生:水从瓶子里跑出来了。
师:为什么水会跑出来?
生:空气把水挤出来了……(众说纷纭)
师:(PPT展示)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原因。原本瓶子里面是装有水的,我把瓶口堵上后,里面除了水还有什么呀?(生:空气),因为空气摸不着看不见,所以老师用蓝色的泡泡来表示,用针筒往瓶子里面打空气,这个时候瓶子里面的空间有没有变化?
生:没有。
师:但是空气来了,瓶子里的空间还够不够用了?(生:不够了。)那怎么办……(生:水被挤出去),也就是说,空气进来了,它要占据了一部分的空间,从这个实验我们可以知道什么呢?
生:空气占据瓶子的空间,把水挤了出去。
师:哦,原来空气也可以像石头那样占据空间。
活动二: “纸巾奇遇记”
师:瞧~这是什么?
生:杯子(空杯子)
师:(装满水) 现在这个杯子装满了水,谁占据了杯子的空间?
生:水
师:(水倒掉)那现在呢?杯子里还有东西吗?(有)有什么?(空气)
师:那现在是谁占据了杯子里面的空间了?
生:空气。
师:是空气占据了杯子的空间(PPT展示)那如果我把这个空杯子倒扣到水里,大家猜一猜,水会跑到杯子里面去吗?
生:会……不会……(猜测)
师:我们不要猜测,科学是追求真相的,我们要用事实说话,我们得做实验。可是,我们扣杯子的时候怎么能知道水有没有进去呢?
生:(思考、猜测)
师:怎么办呢?要不我们往杯子里面放点东西?放什么好呢?
生:放纸巾,纸巾吸水性好。
师:把纸巾放杯子里有什么作用呢?
生:看纸巾湿不湿?
师:纸巾湿说明什么问题?(生:水进杯子里了)纸巾不湿呢?(生:水没有进去)
师:好,谁想来试一下?
生1:(操作实验)
生234:(检验纸巾有没有变湿)
师:纸巾没有湿说明什么呀?
生:水没有跑进杯子里。
师:水为什么没有全跑进杯子里呢?
生:因为杯子里有空气。
师:(PPT分析)我们把纸团放杯子里的时候,这时候是谁占据了杯子的空间?
生:纸巾和空气。
师:我们把杯子扣进水里的时候,杯子里的空气有没有跑出来?
生:没有
师:空气还在杯子里,也就是说空气它占据了杯子的空间,那水能不能灌进去呢?
生:不能。
师:空气霸占了空间,水进不去,所以我们的纸巾就……。
生:不会湿。
师:这个实验,说明什么呢?
生:纸巾不湿是因为空气占据了杯子的空间,水进不去。
师:刚才我们的两个实验都说明了什么呢?
生:空气占据空间。
活动三:听话的小球
让学生利用今天所学习知识,使小球在水底,在不碰矿泉水瓶身的情况下让小球浮起来。
1.小组内讨论
2.动手实验
3.找小组成员汇报交流
三、研讨交流,小结课堂
1.提问思考(投影展示学习单):在刚才的三次实验中,你们分别看到了哪些现象?
2.课堂小结:这些现象告诉我们什么?(预设:空气能占据空间)
3.提问引题:这就是我们今天所探究的内容(出示课题),现在谁能告诉大家空气能占据空间吗?(预设:能)划去“吗”字
四、拓展延伸,应用挑战
1.谈话激趣:刚才李老师让小朋友们玩了气球,还想不想玩?但是老师要你们自己把气球吹大。谁会吹气球?
2.出示瓶子和气球:今天这个吹气球有点不一样,老师要你们吹瓶子里面的气球,谁来吹?
(1)吹不大。这是怎么回事?谁能利用今天学过的科学知识来给大家说说原因。(预设:子里面充满了空气,占据了瓶子的空间,所以气球就吹不大。)
(2)能吹大。怎样能吹大?(预设:把瓶子里的空气挤出去)你要不要再试试?
(3)看瓶解惑:老师在这个瓶子上施了魔法,瓶子底部有个小孔,第一次吹的时候,老师把小孔堵住了,瓶中的空气没法跑出去,占据了瓶子的空间,气球就没法吹大;第二吹的时候,我把手松开了,吹气球的时候就把瓶中的空气挤出外面,气球就吹大了。
(4)生活中的空气占据空间现象:生活中,很多地方用到了空气占据空间这一原理(PPT出示气垫等图片),课后小朋友们可以去生活中研究一下这些物品。
【板书设计】
2.空气能占据空间
空气占据空间吗(?)
改为(!)
通过本次的活动让明白,合理的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