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第1课时 地理差异显著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阅读教材P2文字及图5.1,了解我国各地存在的自然差异
2、通过阅读教材P3第1自然段及图5.2,了解我国各地存在的生产、生活差异
3、通过阅读教材P3第2自然段、P4图5.3、图5.4及P5“活动”内容,了解秦岭-淮河一线两侧的地理差异
4、通过阅读教材P5文字及P6图5.5,了解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依据及分界线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初步了解秦岭-淮河一线的南北差异。
2、通过观察四大地理区域地图,初步理解区域划分的主要依据和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我国不同的区域,认识我们伟大祖国地大物博,风光旖旎,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位置、范围和划分的原因
难点:结合地图,培养学生形成地理区域的空间概念
三、学习方法
读图分析法、对比法、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班请来了四位去过不同地区旅游的同学(提前布置四位同学预习,做好准备),现在请他们一一给大家介绍一下他们旅游城市的情况,好吗?
学生:好!
教师:根据学生的介绍,教师同时用多媒体分别展示与四位学生口述内容一致的景观图:新疆高山牧区景观图、西双版纳热带风光傣家竹楼景观图、黄土高原上的窑洞景观图和湖泊星罗棋布的长江三角洲农业景观图,依次打开教师:四位同学旅游城市景观相同吗?为什么呢?(注意:不要一齐打开,这样可能导致学生注意力不集中)。
学生:不相同。因为他们去城市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
教师:很好!我国地域辽阔,由于各地的地理位置不同,气候和地形等自然环境复杂多样,人文景观也千姿百态,各地的地域差异十分显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板书)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第一课时 地理差异显著
(设计意图)利用图片导入新课,可以增加课堂的生动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逐一展示图片,循序渐进,有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
2、讲授新课
一、自然环境的差异
(教师多媒体出示本节课教学目标,学生齐读,让学生带着目标有目的地学习。)
(教师分别出示中国地形图、中国气温分布图、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请同学们阅读三幅地图和教材P2的前四个自然段内容,从宏观上感受我国各地的地理差异。)
教师:各地的地理差异既有自然方面的,也有人文方面的,请大家结合刚才看到的、听到的和自己的生活经验试着说一说。还可以补充更多的内容。
(学生读图,阅读教材,同学之间交流,举手发言。)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小结:
(设计意图)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图文资料学习,学生感到亲切自然,认为地理就在自己身边,对生活很有用处。学生自由交流表达、畅所欲言,气氛和谐活跃,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开始了本学期第一节课的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人类活动的差异
教师:下面我们看看广州人和哈尔滨人是怎样描述自己的生活方式的,想一想原因是什么?
(学生读教材P3“广州人和哈尔滨人的对话”,独立思考。)
学生1:广州纬度低,气温高;哈尔滨纬度高,气温低。
学生2:广州白天较长,黑夜较短,气温高;哈尔滨白天较短,黑夜较长。
学生3:不对!夏季的时候,广州白天较短,哈尔滨白天较长。
学生4:即使夏天白天较长,哈尔滨也比广州冷。
【教师点拨】 我国南北跨纬度广,距离长,南北气温、昼夜长短差异很大。广州纬度低,全年气温高,白天时间较长,人们晚上活动丰富,很晚才休息;哈尔滨纬度高,除夏季几个月白天较长、气温较高以外,全年气温较低,大部分时间非常寒冷,因此,晚上8点以后人们很少出门。
(设计意图)这个问题相对较容易,相信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完全能够回答出来。独立完成也是为了督促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及时巩固旧知识。
(过渡)有些自然地理事物,尤其是山脉,由于其两侧的地理差异明显,往往成为划分地理差异的界线。秦岭—淮河一线就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其南北两侧在自然景观和人类活动等方面,均有明显的差异。下面我们就看看具体有哪些差异。
三、秦岭-淮河一线
(教师出示表格)
把全班同学分成两组——自然组和人文组,安排学生读中国地形图、中国气温分布图、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以及教材P4秦岭—淮河南北地区农村生活景观图,在小组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完成表格内容。自然组填表一,人文组填表二,然后小组间交流订正,看看哪个小组完成得又快又好。
(学生组内合作,读图填表,各小组间交流订正。)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交流进行填表的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北方与南方地区的自然差异:(表一)
| 秦岭-淮河以北地区 | 秦岭-淮河以南地区 |
1月平均气温(高于0度或低于0度) |
|
|
年降水量 |
|
|
主要地形 |
|
|
干湿地区 |
|
|
温度带 |
|
|
河流流量 |
|
|
典型植被类型 |
|
|
(设计意图)分成两个小组,组内团结协作,组间比赛竞争,培养学生的团结与竞争意识,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动力。
北方与南方的人文差异:(表二)
| 北方地区 | 南方地区 | |
农耕作制度 | 土地利用类型 | ____ 为主 | ____为主 |
主要农作物 |
|
| |
作物熟制 |
|
| |
传统运输方式 | 陆路运输(汽车、马车) |
| |
传统民居 | 屋顶坡度_____, 墙体_____ |
| |
其他不同 |
|
|
(设计意图)用表格的形式把知识呈现出来,清晰、简洁,条理性强,学生容易掌握。
两个组分别展示答案:
| 秦岭-淮河以北地区 | 秦岭-淮河以南地区 |
1月平均气温(高于0度或低于0度) | 低于0度 | 高于0度 |
年降水量 | 400mm-800mm | 800mm以上 |
主要地形 | 平原、高原 | 平原、盆地、丘陵、高原 |
干湿地区 | 以半湿润区为主 | 湿润区 |
温度带 | 以暖温带、中温带为主 | 以亚热带为主 |
河流流量 | 小 | 大 |
典型植被类型 | 温带落叶阔叶林 |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
| 北方地区 | 南方地区 | |
农耕作制度 | 土地利用类型 | __旱田__ 为主 | ___水田_为主 |
主要农作物 | 小麦、棉花、 大豆、甜菜、花生 | 水稻、油菜、甘蔗 | |
作物熟制 | 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 一年两熟或一年三熟 | |
传统运输方式 | 陆路运输(汽车、马车) | 水运 | |
传统民居 | 屋顶坡度小_____, 墙体_厚_ | 屋顶坡度_大____, 墙体__高__ | |
其他不同 | 梆子、秦腔等,唱腔高亢 | 越剧、黄梅戏等,唱腔委婉 |
教师: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在自然环境和生活文化传统方面差异真的不小,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你们知道形成南北方地区在植被类型、河流流量方面差异的共同因素是什么吗?
学生:气候不同。
【师生共同总结】北方地区1月份气温低于0 ℃,较为寒冷,年降水量在400毫米~800毫米之间,降水较少,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因此河流流量较小,植被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南方地区1月份气温在0 ℃以上,较为温暖,年降水量超过800毫米,降水较多,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因此河流流量大,植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以上差异是南北方气候不同造成的。
(设计意图)河流流量与植被类型的南北差异比较简单,学生只要稍加思考就可以解决。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学生共同小结是为了使学生的表达更具条理性,提升其认识深度。
(教师总结)本课时我们学习了我国各地的地理差异,首先通过分析地图认识了我国各地的自然地理差异,然后通过回忆上学期的内容了解了我国各地存在的人文地理差异,最后通过开展活动了解了秦岭—淮河一线两侧的地理差异,这也是本课的重点内容。
五、板书设计
中国的地理差异
一、地理差异显著
1、自然环境的差异--气温、降水、地势的分布规律
2、人类活动的差异
3、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
(教学反思)这节课内容虽然不是很多,但是对学生的读图能力要求很高,要求学生能够从地图中获取有用的地理信息。例如归纳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学生首先要在中国地形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再在中国气温分布图上找出1月份0 ℃等温线,在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上找出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然后才能确定它们是否大致吻合,从而判断其南北两侧气温和降水的差异。有的学生做得不是很到位,需要以后多加练习和引导。
这节课内容虽然不是很多,但是对学生的读图能力要求很高,要求学生能够从地图中获取有用的地理信息。例如归纳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学生首先要在中国地形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再在中国气温分布图上找出1月份0 ℃等温线,在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上找出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然后才能确定它们是否大致吻合,从而判断其南北两侧气温和降水的差异。有的学生做得不是很到位,需要以后多加练习和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