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混合编班的教学模式下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所属工作坊:语文三组         活动类型:三问活动        

发起者:周丽    活动人数:6 人    点击率:28    精华数:0     

【收藏】 活动起止时间:2020-03-25 ~ 2020-04-25    活动状态:已结束

活动要求

请大家根据这一活动主题,提出相应的问题,所有人提问之后才能进入下一环节。

  • 问题提出

  • 聚焦问题

  • 问题解决

  • 提问者: 周丽      如何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 提问者: 李艳锐      如何在现代生活中培养学生阅读古典名著和外国名著
  • 提问者: 刘志飞      如何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积极性
  • 提问者: 艾芸      如何调动和培养学生阅读古典名著和外国名著的兴趣?
  • 提问者: 王滢      如何结合混合编班班级学生的特点采用适合学生的方法进行有效教学,教学什么内容学习效率高?
  • 提问者: 阿兰      如何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活动总结

新课标明确要求初中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读两三部名著",在附录部分还附了阅读推荐书目。据笔者在本校对三千名学生的问卷调查反映,80%左右的学生对阅读名著有一定的兴趣,但真正能完整认真地读完五本名著的学生不足5%,多数学生对重要名著只有一些浮光掠影的认识,阅读效果较差。 

针对以上情况,激发阅读兴趣,引导学生正确阅读名著是初中语文教师的当务之急。怎样激发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质量?我们觉得可以采取如下策略。 

一、遵循认知规律,制定阅读计划

1.师生共同参与,确定阅读篇目

学生是阅读的主体,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因此我们在选择阅读篇目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阅读前,我们除了将课程标准中的推荐书目向学生详细介绍外,还要听取学生建议,将反映学生生活的精品(如《花季?雨季》)和流行的好作品(如《哈里?波特》)列入推荐书目,以激发学生阅读的内在欲望。

2.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阅读步骤

有些名著篇幅较长,内容艰深,如果一开始就让学生啃,会使学生产生畏难心理,影响其阅读的积极性。在计划实施初期,我们可先选择一些篇幅较短、文字浅显的名著,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读完,然后再推荐有一定深度的作品。这样一开始降低他们阅读的心理压力,让他们在阅读的乐趣中慢慢喜爱上名著。

3.确定合理的阅读时间及进度

阅读名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有些学生可能会由于兴趣的转移或课余时间的不足而半途而废,也有些学生可能会因为单纯追求情节而盲目冒进。因此,我们要对阅读时间和进度作统筹安排。阅读可课内课外相结合,每周安排一节活动课作固定的阅读课,其余利用课余时间自我阅读。各人根据情况采取精读、略读或浏览的方法一天读1020页,长期坚持下去,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能养成,阅读的目的就能达到。

二、开发语文课程文化资源,把学生引入名著阅读  

    1.影视阅读为引子,激发阅读兴趣

    充分重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开发语文课程文化资源,为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创设更加有效的途径。课内外阅读相衔接,可以以经典性的语文课文作为引子,通过影视这个多媒体,让学生通过有声有色的画面,配合教师的辅导,激发学生的阅读名著的兴趣。影视阅读也有助于学生进行情景交融的阅读理解,从而熟悉名著的基本情节,并写简单的观后感。比如在学习了施耐庵的《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曹雪芹的《林黛玉进贾府》、夏洛蒂的《简?爱》片断、鲁迅的《祝福》等名篇后,自然而然地让学生观看了同名小说改编的影视作品,进行了影视鉴赏,并针对其做了影评,从而激发起了学生完成从片段到整体的名著阅读兴趣。

    通过影视阅读这一生动的形式,学生从思想上和视觉上汲取了营养,引发了阅读兴趣,更加关注名著中人物的命运、情节的发展,为名著阅读作了良好的铺垫。

    2.读书活动多样化,激发阅读热情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阅读时的讨论交流是拓展读书视野、弥补认识不足、加深对名著理解的良好方式。注重组织好读书兴趣小组,如文学社等社团。语文老师要积极发掘学生中的读书苗子,花大力气在班级中培养读书骨干,把喜欢读书的和想读书的组织起来,经常性开展读书活动,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促进课外名著阅读活动的发展。

    要经常性开展读书活动。在成立读书兴趣小组的前提下,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诗歌朗诵会、故事会、读书报告会、演讲赛、辩论赛、读书征文、编排校园剧、组织知识竞赛等,活动形式可以不拘一格,对在读书活动中涌现出来的积极分子要进行必要的表彰。举办活动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激发学生的课外名著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校园中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3.写读书笔记,激发阅读兴趣

阅读时,学生总会有自己的感悟和思考。平时我们应要求学生把独特的感受及时地记入读书笔记本。优美词语、名言警句、精彩片段也可作为读书笔记的重要内容。另外,教者还可根据作品情况出一些启发性的思考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写成读书笔记。如读《西游记》后,我们可设计如下问题:试概述《西游记》的故事情节。孙悟空被唐僧赶回花果山之后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试描述一下。在唐僧师徒四人中,你最喜欢哪一个?说明理由。

4.尝试对名著的研究和再创作,激发阅读热情 

初中学生求知欲强,他们对问题往往有着自己的看法和理解。阅读名著时,可引导学生在熟读一两部名著的基础上,用研究的眼光联系实际从名著中发现问题,然后查找资料,进行独立的思考和研究,并得出结论。教者可帮助选择研究主题,并进行适当指导,鼓励他们把研究成果写成研究报告。名著再创作也是培养学生研究素质的好办法。我们可用2001年高考作文《赤兔之死》这样的成功范例,激发学生对名著进行续写或改编等再创作的热情。

三、制定名著阅读策略,开发名著阅读资源

   1. 重在参与的阅读策略

    引导学生进行名著阅读的关键在于选择、确定名著阅读的书目。传统的课外阅读更象是单向的强迫——为了崇高的读书目的,教师要求学生必须读一堆教学大纲强制要求阅读的书籍。而学生的个性爱好特长等等是不同的,他们更希望的是可选择的建议,并非是必须完成的要求。必须完成的要求会让部分学生产生畏惧或逆反心理,反而影响阅读。

    笔者提倡重在参与的阅读策略,首先就是在每个学期开始即要求学生参与名著阅读书目的制订:笔者先向学生介绍语文教学大纲中课外阅读的推荐书目,再推荐笔者自己认为值得一读的好书,然后由学生自荐最喜欢阅读的名著书目,经过全班讨论,确定这学期所要阅读的书目。实际阅读时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作进一步选择,也可以作精读泛读的区分。

   2. 降低心理压力的阅读策略

名著阅读对学生教育意义虽大,但是在初期阶段对学生所产生的心理压力也相当大。他们一看到大部头的名著,就乱了方寸,产生了畏难情绪。针对这种情况,在第一学期笔者不向学生推荐巨著,而是推荐一些文字优美或传奇性、故事性强的小册子:如《飞鸟集》、《新月集》、《园丁集》、《沙与沫》、《老人与海》、《少年维特之烦恼》、《热爱生命》等,这些不超过一、二百页的小册子学生比较容易从中感受阅读的乐趣,而且很快就能读完,这样一个月下来每个学生都已经是读过二三本名著的人了。名著阅读与同学们间的隔膜自然而然消失了。除阅读篇幅由短到长外,阅读要求突出从没有-初步-深入的过程。在阅读中让学生尝到读名著的成就感,对名著产生亲切感和亲近的愿望,然后逐步引导学生阅读哲理性、科学性较强的作品,一步步培养他们阅读优秀作品的自觉性。这种降低心理压力的阅读策略是引导学生阅读名著的起始,有利于课题研究的深入发展。

   3. 化整为零、循序渐进的阅读策略

名著一般都有一定的篇幅,不是短时间可以阅读完成的,一部分学生无法从容面对这一漫长的过程,往往多盲目冒进,结果影响了阅读效果。在本课题的实践中我们注重引导学生制定简单易行的读书计划,如在月初与学生商定本月利用午间、自习课的空闲时间,每日根据能力大小读1020页名著,把计划页数和实际页数按日期一日一清地填好。一个月下来厚厚的400600页的名著在不知不觉中读完了。化整为零、循序渐进的阅读策略,减轻了职高学生阅读名著的心理和实际困难,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4. 关注时尚流行的阅读策略

中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对流行时尚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追逐欲。抓住这一特点因势利导,就可以形成一种有效的阅读策略,让时尚流行为阅读服务,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奇效。如当陆幼青的《死亡日记》出现时,一下子成了社会关注的热点。学生从网络、电视、广播等渠道了解了相关情况,很感兴趣,教师又借机组织学生观看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相关节目,一下子这本书在班里就热起来了,学生阅读的兴趣浓厚,不仅认真阅读,而且热情讨论,同时在读书交流会上群情激昻,各抒己见,不仅使学生自己深受教育,而且使教师得到了深刻感受。当郭敬明的《幻城》、《梦里花落知多少》风靡一时时,学生纷纷追随这一流行,自己去买这些书来看,全身心地投入到卡索和樱空释谁更爱对方之类问题的研究讨论中去。虽然讨论并不算深入,但阅读量大大增加,而且这种带着浓厚兴趣和强烈自觉去进行的阅读,成效是很明显的。其实关注流行时尚和名著阅读并不矛盾,如果引导得当,反而能在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时尚追求欲望的同时,激发起他们旺盛的读书欲,促进他们逐步形成阅读-思考-讨论的良好习惯。

   5. 充分利用媒体的阅读策略

现代社会,各种媒体传播着大量的信息,其中有许多是可以被语文教学所利用的新型资源,如果能充分地利用,就能有效地推进学生的阅读,包括名著阅读。如在教学中定期向学生播放读书时间焦点访谈等电视节目,学生能够从中直接聆听到作家以及一些专业学者的论述,从他们的谈话中汲取营养,丰富自己的阅读体验……这类新型的教学资源比较生动,而且富于变化,能够拓展学生的读书视野,能够使学生更快、更新地了解名著阅读信息,能够使学生有更广阔的选择空间,能够稳定高效地为大语文教学服务。此外还可以把古典名著改编而成的电影或电视片在课堂上播放,让学生与原著进行对比阅读,在比较中深入理解名著的主题、人物或精彩之处。例如观看完电视剧《红楼梦》后,学生饶有兴趣地阅读了《红楼梦》原著(利用晚自修时间)。在此基础上可以提出更进一步的要求——以小组的讨论----发言----点评完成我说贾府的探究学习;通过豪门之家礼仪之家虚伪之家等等评价综合解读《红楼梦》的思想蕴涵和艺术性……通过这一过程,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开放式创新型的思维习惯得到了培养。

   6.以演促读的阅读策略

阅读还有一种推进方式,就是以演促读,即在阅读名著的基础上,用表演的形式反馈对名著的认识、理解和感受。表演为学生提供了机会,使他们更接近文学作品,同时也是课程内容联系生活的一种方式。表演由阅读作品、扮演角色、记忆剧情、制作道具、配制音乐等一系列活动组成,它必须立足于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如选取《欧也妮?葛朗台》的片断让学生排练课本剧,学生分角色扮演欧也妮、葛朗台及其太太、仆人拿侬等等角色。要表演贴切,学生就必须深入阅读作品,揣摩各个人物的内心世界,再通过大家的评议、争议来加深对角色的理解和内心体验,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这一过程大大地增进了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兴趣和鉴赏能力。《雷雨》,《项链》,《红楼梦》等皆可用这种以演促读的方法。

   7.关怀、赞赏的阅读策略

一旦阅读热情被点燃,学生的阅读世界可以是无限的,实事求是地讲,学生课外读的那些名著教师不可能都读过,这不仅仅是因为作为教师的我们精力有限,而且还有每个人阅读的兴趣爱好有所不同的原因。同时许多名著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成为了时尚的关注点,学生往往会立即找来阅读,教师则可能会慢上一拍。如果是教师读过的书,教师可以与学生讨论内容、人物、阅读体会等等,肯定学生的见解,赞赏他们的阅读所得。即使是教师没有读过的书,教师也应当多深入学生中去,关注他们的阅读,读一读他们喜欢读的书的扉页,查一查书的目录,看一看书的重点章节,问一问读书的感觉,说一说赞赏的话。让学生及时感受到教师对他们阅读情况的赞赏和关怀,有利于学生养成好读书、多读书的习惯和态度。

    8.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

教室、图书室是学生阅读的重要阵地,室内可挂设有关读书名言的条幅,出以读书为主题的墙报,形成良好的读书环境。在阅读课上,教者要深入学生,与学生个体进行平等交流。如了解读书的进度,解答读中的疑问,交流读后的感受等,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欣赏名著,感受阅读的乐趣。另外,我们还可根据阅读计划开展每日一问等读书竞赛活动,激发学生读书热情。 

另外,在阅读指导中,老师要注意两点:

1.要正确处理教师指导和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关系。在指导过程中,教者不要过多向学生推荐有关作品的分析评介文章,更不要把自己的阅读感受灌输给学生。教者先入为主的讲析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影响学生的感悟思考,扼杀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者要把阅读的主动权放给学生,尊重他们的阅读习惯和思维方式,让他们在没有束缚的自由阅读中学会感悟、探索、鉴赏、创新。

2.阅读名著要追求长期效应。阅读名著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及创造的能力。但能力的提高是以大量的阅读为基础的,它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不能因为看不到阅读的近期效应而轻视阅读。须知板凳要坐十年冷。学生的阅读兴趣产生了,阅读量增加了,视野拓宽了,能力自然会提高,这将使他们终身受益。

交流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