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如何调动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的积极性展开研讨
活动总结
围绕如何在导课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们组教师进行了充分研讨,大家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相互交流,受益匪浅。
如李东民老师提到了第一、用现实生活中的事例导入。生活是每天都在变化,而所用教材上的案例时间是固定不变的,不能及时反映出每天变化的生活,这样就造成了现实与教材的严重脱离。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的变化,要善于利用生活中真实的事例教育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现场调查式导入。道德与法治课注重理论性和时效性相结合,只有把现实中的案例引进课堂才会引起学生的共鸣。因此在政治课堂上不如引进“实话实说”栏目,让学生现身说法、事例来自学生自己的生活,有了自己的情感体验,说服力就大大增强,也就更易于被学生所接受。“自觉抵制庸俗情趣”是七年级下册的内容,我了解到,个别学生在生活中沉溺于网络游戏中。如何能引导他们说真话、讲实话,自我反思,达到教育的目的呢?于是我采取了现场调查式导入。当然这种方式不能过于直截了当,过于简单,因为有很多学生可能会碍于面子等不愿说真话,不敢说实话,如果这样不但达不到教学目的,还会疏远师生之间的距离。比如在导入上,我进行了如下的设计:同学们,为了检验咱班同学是否真诚,我想做一个现场调查,你们愿意配合我吗?“愿意”,他们既感到好奇又显得跃跃欲试,非常想知道老师要做什么调查。然后我才提出问题“你们谁常去网吧玩游戏?”他们争着抢着说实话,讲真话,谈感想,为后来学习庸俗情趣的危害及如何抵制不良情趣做了很好的铺垫。经过这样的设计以后,书本中抽象的理论知识与生动形象事例相结合,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参与,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了,由理论走向了实践,对不良情趣带来的危害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和认识,教学达到了预定的目的。第三、创设情境式导入,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过程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简单传递过程,而且更重要的是师生感情交流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创设一定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主动思考、探索问题,唤起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有人说“信心是力量之源”,但初中阶段的中学生敏感、多疑,心理控制能力较差,很容易在自尊自信上出现一些问题。
虽然上讲台时间不长,但总结到位。
王丽霞老师认为:第一、歌曲导入,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带给学生以美的感受,美的震撼,让学生在欣赏中进入情境,引发思考和联想。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第五课第一框《让友谊之树长青》这一新课前,我播放了一曲《高山流水》,学生瞬间进入了状态,在欣赏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尽情的想与此歌曲相关的典故,听完后就有学生主动说:“老师,这使我想到了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他们的友谊是我一直向往和追寻的。紧接着就让学生诵读《伯牙善鼓琴》,体会伯牙与子期之间的情感。高山流水遇知音,彩云追月的知己,这样的有一男能可贵,其实,只要我们具备交友的智慧,精心呵护友谊,也能让我们的友谊之树常青。很自然的映入今天的课程,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本课的兴趣和思考。
第二、生活案例导入,亲切自然。运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案例导入,让学生结合实例去思考问题,可以从浅显易懂的生活案例中提取知识,用知识来指导生活,有利于学生将道德要求内化为自觉行动,体现了知行一致的原则。如,在学习《网上交友新时空》时,用学生的同龄人ABCDE五位同学的网上交友案例分享导入,同龄人的经历能拉近学生心灵的距离,产生共鸣,学生就能很流畅地交流分享自己的网上交友经历及感受,然后引导学生就网上交友的利弊展开讨论,在这样的一个亲切自然的气氛下教学目标达成度就很高。生活案例的选择范围很宽泛,可以是动漫、影视作品、新闻片断,可以是教师自己录制编辑的小视频,也可以是学生分角色的即时表演,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很多生活小细节都可以为我们所用,成为我们导入新课的题材。
第三、时政热点导入,引人入胜。利用时政热点或是当下的热门话题来导入新课,可以引发学生对知识的强烈兴趣,激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同时开阔学生的视野,启迪学生的思维。如,在学习《青春飞扬》一课时,我用当下的热点:2020年2月9日,中国女篮64:62击败世界第三的西班牙女篮!斩获两连胜,提前一轮进军东京奥运会!在场边观战的姚主席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比赛一结束,她们为武汉加油、为祖国加油的呐喊声响彻赛场。姑娘们说:“希望我们能感染更多国内的人们,希望在疫情面前,我们也能战胜一切困难。没有困难能打到我们中国人!”为姑娘们点赞,为武汉加油!给学生以震撼,看看女排身上的那种青春自信、青春拼搏 。来激发学生对学习、对自己、对未来、对国家的自信,激发他们的奋斗热情。
第四、游戏导入。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课中轻松愉快的游戏导入符合初中年龄阶段学生好动的心理特征,因此,设计巧妙的游戏对初中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它能很好地引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采用游戏导入的奥秘还在于它有"寓教于乐"的功能,让学生通过"动一动、玩一玩"的快乐体验,自己领悟出游戏蕴含的道理。 如在讲到《发现自己》这一课时,我设计了一个小游戏,先让学生们自己说出对自己的 认识,然后由同桌之间互说优缺点,再由班委,小组长说出对本组同学的认识。以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到认识自己非常重要,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认识自己。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课上得生动活泼,就应该花一番功夫,精心地设计好导入的环节。精练的导入能点燃学生的思维的火花,能拓展学生的想象思维,它能激起师生间的情感共鸣,是师生心灵沟通的座桥梁。让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去体验快乐吧!
资深老教师吴有谊认为第一、故事导入,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思考。如在学习《爱在家人间》新课学习前,我念了《疯娘》故事中最动情的一段,我们被故事中主人公撼天动地的哭喊声所震撼,我们为主人公抒发地真挚情感所深深感动,学生在故事中深切体会到亲情所在,那怕是疯娘,也有天生的母爱。故事讲述了主人公的疯娘是如何庝爱他的,讲述了天下最伟大的母爱,揭示了母爱“即使神志不清,母爱也是清醒”的真情感悟。学生听得非常认真,即使平时坐不住的学生也竖起耳朵听。教室里除了我的朗读声,静得掉个针都能听到。当我朗读到疯娘为了给儿子摘野鲜桃坠入谷底摔死一幕时,声色俱下,用哭述的语调述说:“娘静静地躺在谷底,周边是一些散落的桃子,她手里还紧紧攥着一个,身上的血早就凝固成了沉重的黑色。我悲痛得五脏俱裂,紧紧地抱住娘,说:‘娘啊,我的苦命娘啊,儿悔不该说这桃子甜啊,是儿子要了你的命……娘啊,您活着没享一天福啊…… ’我将头贴在娘冰凉的脸上,哭得漫山遍野的石头都陪着我落泪。”……故事朗读完了,我静静地停了几秒钟,教室里非常得静。我看到有女生眼圈湿润,分明有泪 ,有女生爬在桌上难受得不愿抬起头。我缓缓地问大家故事感人吗? 学生们抑制不住难过和感动之情说很感人。我又问哪里感人?大家缓过神来纷纷述说自己的感受。看来故事感动了学生。最终学生也明白了并体味到“父母对子女的养育之恩,比天高,比海深。父母的爱是人世间最伟大的力量和最真挚无私的爱。”我问大家还记得《游子吟》吗?学生齐声诵读,我就此推出课题《爱在家人间》。学生情感有了共鸣,这节课效果非常好。课后大部分学生把这节课的感受写到了日记中,语文老师也知道了道德与法治课上朗读的感人故事《疯娘》。看来学生真是被感动。
第二、视频播放,激发学生情趣和学习的热情。如在学习《青春飞扬》导入新课时,我播放了一段学生都熟悉的国庆阅兵和群众游行中学生的欢腾行进的震撼场面,学生有了共鸣后,推出新课《《青春飞扬》。学生参与度较高,效果也较好。
第三、从学生身边的事说起,引发学生关注和参与。如在上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时,先搞了一个调查活动,就是调查每个人家里经济收入来源,以此来说明现阶段我国的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我先说我家的收入主要来自于我们的工资,学生们就开始说他(她)家的收人来自于个体经营,还有说来自于父母工资的,有来自于种植和养殖经营的,有来自于房屋出租收入的或是个体运输的。大家正说得起劲呢,一个男生高举起右手,并迫不及待地自己站起来抢着说:“还有打麻将的收入。”听他这么一说,全班同学哄堂大笑,我脸上的笑容收也不是笑也不是。只一秒钟,我又平静地笑着说:“还有吗?”没想到一个女生站起来,很认真地薇笑着说:“还有放高利贷的收入。”闻听此言,同学们又是哄堂大笑。我在课堂设计中没有想到这个插曲或说是意外吧,现在我要面对它。我不想打击同学们的积极性,也不想破坏课堂上良好的交流氛围,而现实生活中也确实存在他俩说的现象。于是,我灵机一动,就说:“那,同学们对他们两人说的这个收入来源,是怎样认识的呢?”我把球踢给了学生,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也许比我直接说教要有效些,我相信九年级的学生有解决这样问题的能力。果然,就有学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学生说打麻将和放高利贷是不劳而获,有学生说:“谁说打麻将不是劳动?他那么辛苦还有风险。”大家又笑了。有学生说打麻将是赌博行为,是违法的,马上有学生就说放高利贷也是违法的。这时一个学生说:“我们书上说的是,看看人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获得合法收入,既然打麻将和放高利贷的收入是不合法的,就不受法律保护。”这时同学们都看着我,我笑着说:“老师很高兴同学们能畅所欲言,理越辩越明。同学们说得对的,打麻将和放高利贷的收入是不合法的收入,我们要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走共同富裕道路。”听到我这样说,同学们立即为自己精彩的表现鼓起了经久的掌声。我看到了同学们脸上的灿烂和流露出的一种成就感。霎时,我也明白了一个道理:自己和学生一样在参与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学习是学生的。学习,需要学生关注身边的现象,需要学生讨论参与,这才是学生所需要的课堂。
我认为道德与法治课是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和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课程,如果采用一般的教学手段,往往会变成空洞的说教,枯燥无味,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使教材声文并茂、生动、形象、逼真,还能把人们在文字教材中见不到的场面、情景展现在学生的面前,生动活泼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如:教学八年级上册《责任与角色同在》一课时,课前我请同学们看了一段2004年中国奥运健儿勇夺金牌的录像,在这段录像中集纳了各种体育项目。本来就喜欢体育的他们一下子被牢牢吸引住了。看的过程中我允许他们叫出自己认识的运动员的名字,孩子们的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他们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到动物身上,给予动物更多的关注,从而兴趣盎然的进入本课的学习。又如在教学《法律是种特殊的行为规范》一课时,在讲“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这一特点时,我利用课件进行情境教学,渲染人物形象:播放周永康受贿案的视频,重点播放周永康被法院审判这一重点情节,最后展示周永康被法院宣判为无期徒刑这一决定。这一段课件的播放,让学生强烈地感受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他们对法律的这一重要特征牢记在心。
可见,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能化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具体,有效地创设教学所需的情境,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培养学生兴趣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特别是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激发兴趣可得事半功倍之效,是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关键。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应该运用什么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结合学生的实际,故事开端激趣。上课一开始以趣引入,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题的引入,课堂教学要贴近学生生活,使之成为一种向知识奥秘探索的活动,甚至是神秘的兴趣活动。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的兴趣勾起来。如《诚实守信》一课的开始,教师播放故事,让学生边欣赏《狼来了》的画面,边听配乐录音,听后请学生讨论:天真的牧童在山坡上焦急地呼喊“狼来了”,为什么山坡下的人听到后不去求助?从这个故事中你懂得什么?继而提示课题。以“趣”引路,学生的学习欲望就空前高涨。在学生热烈交流中明白了道理:做人要诚实守信。
马忠彦老师概括的谈到一节课的导入环节,起到明确学习的目标,知识衔接过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所以在导入环节需要精心的设计,在信息时代优化导课环节设计为我们道德与法治课提供的丰富的素材和便利的途径,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采用短小而主题鲜明的视频资料、图文等直观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丰富教学手段,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总之,道德与法治课是一门为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综合性必修课程。人文性是其主要特点之一。它要求“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不断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 所以道德与法治课除了要晓之以理,还要动之以情,使学生能产生情感共鸣,才能更好地认同其中的“理”。为了调动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课,我们可以在新课导入上下功夫。
大家在研讨中有收益,今后要加大研讨力度,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