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主题:
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设计形式多样的探究性学习方案问题的解决
活动目的:
通过本次研修解决教师在关于探究性学习教学中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活动时间:3月12日----4月8日
活动地点:京师学林学习平台
活动形式:交流、探讨
活动的前期准备
活动方案制定制作:蔡昭珺
活动负责人:蔡昭珺
资料收集:尚慧婧
活动记录:许立艳
活动的步骤:
1、3月12日由蔡昭珺老师提出问题一
2、3月12日--3月15日每位成员提出一个问题(人人参与)
3、3月16日所有成员投票聚焦一个问题。(人人参与)
4、3月17日--3月20日每位成员针对大家聚焦出来的这个问题提出自己解决的办法。(人人参与)
5、3月24日形成系统问题解决的方案
本组成员围绕研究重点,就如何有效激发学生学习课程兴趣,作了初步探索和思考,也提高了认识。
(1)要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兴趣。教学过程中应努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期待,通过课始的启发谈话、生动的情景创设等引起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兴趣,激发其阅读动机。通过画一画、说一说、议一议、做一做、演一演、写一写等形式促使学生保持对文本的阅读兴趣,调动其阅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不断积累,不断创新,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在积累中运用、创新、提高;
(2)要加强学生自主感悟、乐于交流能力的培养。“阅读是一个读者与文本相互作用、建构意义的动态过程”。“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学生是阅读过程的主体,是对话的中心。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建构起来的。因此,首先必须给予学生充分的阅读主动权,还给学生读书感悟的时间,让学生走进文本,潜心会文,涵泳体味,获得带有个性化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其次要组织好关于对文本感悟的交流,通过师与生、生与生关于文本的对话,完善对文本的解读,达成阅读主体对文本意义的自我建构。
(3)要充分发挥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作用。一方面,教师在课前研读文本时,既要“居高临下”,又要“蹲下身来”。进行教学设计时,要以新理念为指导,能创造性的处理材料、设计教法和学法,实际必须要有一定的弹性;另一方面,在指导学生对文本的阅读中,要正确把握自我角色,在尊重学生个体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的基础上,应该发挥好教师组织、鼓励、指导、引领的作用。
(4)要在学科活动中发展学生能力,拓展学习空间。生动的课堂教学激发了学生无限的创作热情和表演欲望,因此,我将这一活动向课外延伸,与校园活动这一大课堂有机结合。我们针对学生知识水平和年龄特点,开展了“朗诵比赛”、“日记接龙 ”“课文续写”比赛等活动。同时,我们尽可能的为学生开辟更广阔的展示空间,学生可以自荐自己作品,在“学生讲堂”上展示优秀作品,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交流能力、合作能力、表演能力及学习兴趣都大大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稳步上升。
(5)要营造宽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气氛。教师要尝试改变以往教学中冷淡的师生教和学的关系,要加强师生双方感情与信息的交流与沟通,要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敢于发言,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教师要放下架子,融自己与于学生当中;教师就必须仔细钻研教材,深挖教材中的可操控内容,创设激励学生的情境。另外,从课型上也做了一些不同程度的改革,如表演型,竞赛型,实践活动型。这样的课型,给学生创设了上进的,富有挑战性,激励性的氛围,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学生能够,也可以自觉主动地去探究学习内容,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通过实践,我们发现学生在道德与法治学习活动中,不仅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也得到提高,学生学习不再仅仅局限于书本的知识,而是将道德与法治学习渗透到了生活的每个角落,学生的创造性得到发展和提高;在实验中鼓励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同时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学习,促使学生在与他人共同学习、分享经验的过程中形成合作与共享的个性品质,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