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导入有效性的研究

所属工作坊:政史地教研组         活动类型:三问活动        

发起者:赵璐    活动人数:12 人    点击率:42    精华数:0     

【收藏】 活动起止时间:2020-03-09 ~ 2020-04-29    活动状态:已结束

活动要求

1、大家依据本次活动主题,每人提出一个相关问题,并将提出的问题进行上传。

  • 问题提出

  • 聚焦问题

  • 问题解决

  • 提问者: 翟辉      有效的课堂导入的方法有哪些?
  • 提问者: 陈龙      情景导入和直接导入哪一个更好?
  • 提问者: 俞英      最有时效的课堂导入能吸引学生吗?
  • 提问者: 马桂红      怎样做好历史情境导入
  • 提问者: 翟辉      怎样利用微课进行有效的课程导入?
  • 提问者: 韩红霞      怎样运用多媒体提高课堂导入的有效性?
  • 提问者: 韩红霞      课堂导入运用图片导入方式好?还是语言导入方式好?
  • 提问者: 阿达别提      课堂导入的意义和作用是什么?
  • 提问者: 丁洁      有效提问应如何把控好问题的难度、体现问题的层次性呢/
  • 提问者: 买拉木汗      如何设置有效的教学情境导入课堂?
  • 提问者: 宇文恒明      如何搞好课堂导入
  • 提问者: 丁洁      有效提问如何把控好问题的难度,体现问题的层次性呢?
  • 提问者: 杨德泉      如何提高课堂设问
  • 提问者: 赵璐      情境导入的技巧有哪些?
  • 提问者: 马廷明      情境导入的有效性研究

活动总结

“三问”活动总结

本组通过以往的课堂观察发现,教师们在课堂导入的具体实施情况,我们也发现了诸多问题,例如课堂导入流于形式,课堂导入方式单一,有的教师只是为了导入而进行导入,把导入当作了一种负担,甚至有的教师根本不会导入技巧和方法,他们干脆舍弃教学导入环节……

基于以上问题,在“三问”活动中,我组选定的研究主题是“课堂导入的有效性”。通过提问环节,教师们纷纷提出了自己在课堂导入环节的困惑,在问题聚焦中,我组最后通过投票选定了一个共性问题“课堂导入的有效方法有哪些?”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老师们积极参与讨论,通过查阅资料及观摩学习,结合本学科教学实际, 总结出了许多有效可行的导入方法,下面,我将本次活动的成果总结如下:

1、开门见山,揭示新课

     这是针对教材特点,直接揭示学习目标。就是在上课开始后,老师开门见山地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各个部分的教学内容、教学进程等,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或要解决的问题,以此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

2、联系旧知,提示新课 

它是指教师根据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以复习提问旧知识为手段,在旧知识里面带出新课内容的线索,引导学生从已有知识出发,顺理成章地进入新知识领域,并产生强烈求知欲,去探求新知识的一种导课方式。这是最常见的课堂教学导入方式。

教学过程中,一般来说,新知识是在旧知识基础上发展与延伸,学生是从旧知识中起步迈向新知识的掌握。老师要从已有的知识出发,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精心设计,导入新课。这样,可以使学生感到旧知识不旧,新知识不难,建立起新旧的联系,明确学习的思路,增强学习的信心。它既给学生复习巩固旧知,又引发学生对新知识的积极思维。

      复习旧知识的导入方式重在恰到好处地选用与新授课内容关系密切的知识。这种导入有这样几种方式

    (1)从总结旧课入手导入新课。又称为归纳导入式。

其运作方法与要求是:老师提出要讲授的新课题之后,首先对上节课所讲的内容概括地小结一下,扼要复述出与此有关的新知识,讲课时使学生把新旧知识连贯起来思考。这样既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又能较好地巩固已学的知识。

     (2)向学生提示问题,引导回忆旧课或者有关的知识、事情导入新课。

该方式又称联想式导入。其运作方法和要求是:老师在讲授新课之前,提示学生回忆前节课讲过的几个问题,或让学生提出与新课有关的事情、知识。学生经过回忆思考,在头脑中再现提问的内容,不经由学生直接回答即转入新课。

 3、巧设悬念,引人入胜

悬念式导入,它是指老师上课伊始,有意设置一些带有启发性的疑问,摆在学生面前,又不直接说出答案,使学生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迫使其去寻求“柳暗花明又一村”,从而进入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状态的一种导课方式。这种导入方式是利用上课头几分钟的最佳时机,通过设疑、制造悬念,创设问题,以奇特的形式设置悬念,使学生的大脑产生兴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问题导入到新课之中。采用这种方式导课,所设悬念应是发生在学生周围的,是学生特别感兴趣和非常敏感的,又是同教学内容直接相关的热门话题。这犹如章回小说中的“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一样,会使学生产生一种非得到解答不可的感觉,很快进入角色。但设疑布阵要从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出发,做到有疑可设,自然合理,切不可为疑而设,故弄玄虚。老师及时抓住这一契机,揭示新课。

  4、动手操作,亲身体验。

别人说十遍不如自己做一遍,学生自己亲手操作演示的东西,因为有切身实践往往体会深刻,有助于激发悟性,增强思维力度。缘于上述原因,老师在导入设计上应尽可能组织全体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让他们动手动脑,摆一摆、拼一拼、剪一剪和做一做……据此,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有真切的感觉,建立了生动的、足够的表象,从而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和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

  5、利用游戏,创设情境

老师可以根据教材和学生特点,利用语言、设备、环境、活动、音乐、绘画等各种手段,(包括演讲、小品、歌曲、幻灯、音像等),渲染气氛,制造一种符合教学需要的情境,以激发学生兴趣,诱发思维,使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之中,引起心理共鸣,从而进入学习新课“角色”的一种导课方式。

这种“未入其文,先动其情”的导课方式,创设情境要巧妙精当、真切感人,要触到学生的内心深处,并使之产生深入体验教材内涵的动力,不能为“景”而“布景”,这样,老师指导课的目的就达到了。现代化电教手段为这种导课提供了诸多条件。

情境导入法如运用得当,则会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意识不到是在上课,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获得知识。

运用此法应注意两点:一是善于创设情境。老师显然可以利用现有的环境、条件,通过引喻、阐释导入新课,但是,现成的情境毕竟很少,因此,老师必须从教学内容出发,精心组织,巧妙构思,创设良好的符合教学需要的情境。二要加强诱导,激发思维。老师设置情境应有明确的目的或意识,或以此激发学生的情感,或因之引发学生的思维,或藉此陶冶学生的性情等。创设情境不能单纯为激发兴趣,一般来说,应以激发思维为主。但是,情境本身有时并不能启人深思或内涵比较隐蔽,这时就需要老师的启发和诱导。

    6、故事吸引,启迪思考

生活中的许多现象,学生一般能感觉而不能理解。一旦把它提出上升到理论的高度给予科学的解释,不仅能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和实用感,而且也极易激发学生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学生在生活、学习中能感受到的实例是很多的。这些实例既有当前人们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也有学生自身关心的问题;既有影响较大的突发性自然事件、社会变革,也有班级学校里出现的局部事件。老师选用与教学内容有关的,且趣味性、启发性较强的新闻或故事或实际生活事例、材料,并以此内容为契机,在描述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把学生思维带入课文正题的一种导课方式。不仅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极易于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立刻集中起来,激发学习兴趣,因而就能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学习新知识的角色。

采用这种导入方式应注意:第一,故事内容要与新课内容有紧密的联系;第二,故事本身生动有趣,对学生具有启发性;第三,语言要精炼,故事要短小精悍,用时不长。

7、审题入手,提纲挈领

它是指教师直接从解释或发问教材的课题词语入手,帮助学生审析题意,了解所学内容的大致概况,为进入新课做好铺垫,达到开“窗”窥“室”效果的一种导课方式。这种方法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又突出中心或主题,可使学生思维迅速定向,很快进入对中心问题的探求,因此也是各科导入常用的方法。运用此法的关键,在于针对教材。围绕课题提出一系列问题,因此,必须精心设计、认真组织。此外还要善于引导,让学生朝着一定的方向思考。

 8、直观演示,提供形象

直观演示是指老师上课之始,通过展示图片、图表、音像片等直观教具,先让学生观察实物、模型、图表、幻灯、投影、电视或运用形象化的语言等,引起学生对即将讲授内容的关注,然后从引导学生在观察中提出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要求,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从而使学生直接进入寻求新知识的一种导课方式。因为实物、标本、教具(挂图、模型、投影片、幻灯片、电影、电视等)比形象语言更有说服力和真切感。展示挂图、实物、标本、模型等,可以化抽象为具体,不但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的感性材料,而且也为他们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直观可以鲜明地揭示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

直观演示对于引起学生学习动机,增强感知,更有直接作用。因此老师可对一些抽象的概念,在导入时多提供具体事例,创设演示直观教具机会,这有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这种导入方式一方面能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加深对事物的印象;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于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和加强对将要学习新课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因此这类导入方式运用很广,各学科,各年级均可运用。

     直观演示导入的具体方式很多。下面介绍一些直观演示式导入的具体方式。

1)、形象化语言式导入。运用形象的、充满激情的语言导入新课,可创造出适宜的环境气氛,引发学生相应的感情,进而吸引学生。

2)、看图提问式导入。这是一种利用教科书、教学参考书中的插图,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观察导入新课的方式。

3)、挂图式导入。挂图包括利用地图等有关印刷的教学用图和老师自制的挂图等。

4)、电化渲染情景式导入。这是利用幻灯、录音、录像等电教手段,创设情景、渲染气氛,引入新课的方式。

5)、实物演示式导入。直观演示式导入重在激发学生对新课内容的兴趣,因此运用这种导入方式要注意:第一,实物、模型、幻灯、电视等的内容,必须与新课内容有密切的关系;并能为讲授新教材服务;第二,在观察中,老师要善于抓住时机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为学生学新课做好准备。第三,设计好演示程序,所用时间不要过长。第四,要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掌握观察的方法。    

9、设凝问难、制造悬念式

它是指教师上课伊始,教师有意围绕教学主题,设疑问难、制造悬念,从而调动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导入方法。它有意设置一些带有启发性疑问,摆在学生面前,又不直接说出答案。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所以有经验的教师,常在章节教学之始,编拟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形式多样、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回忆、联想,或渗透本课学习目标、研究的主题。

10、因势利导式。它是指教师上课时,就课前发生的情景,巧妙地结合教学内容,顺势开讲,恰当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带到学习新课知识上来的一种导课方式。

11、激趣导入12、借用名言13.学生演小品导入14.幻灯激趣导入。15、 直观导入

无论采用哪种具体方式,都要注意三个问题:

1、搭桥铺路、巧设契机。

复习、练习、提问等都只是手段,一方面要通过有针对性的复习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另一方面在复习的过程中又要通过各种巧妙的方式设置难点和疑问,使学生思维暂时出现困惑或受到阻碍,要根据当前所学知识与旧知识的联系处编排习题、提问,使之与新的知识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并把握好旧知识与新知识之间相互联系的“支点”,从复习到授新课过渡得连贯自然;从而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造成传授新知的契机。

2、找准新旧知识的联结点。

而联结点的确定又建立在对教材认真分析和对学生深入了解的基础之上。教学过程中,一般来说,新知识是在旧知识基础上发展与延伸,学生是从旧知识中起步迈向新知识的掌握。老师要从已有的知识出发,要提示学生或明确告诉学生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支点”,引导他们思考,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精心设计,导入新课。这样,可以使学生感到旧知识不旧,新知识不难,建立起新旧的联系,明确学习的思路,增强学习的信心。

3、因课施教,方式多样。学科不同、内容不同,衔接方式也应有所变化。

总之,巧妙的开头是课堂教学成功的重要环节。只要我们细心推敲、善于总结,定会使每节课都必须能引人入胜,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对于本次活动形成的成果,教师们纷纷表示要在今后的教学中,结合学科特点,教学内容,教师自身和学生实际情况等因素尝试运用,努力提高课堂导入的实效性。

交流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