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原子的结构》集体备课稿
奎屯市第一中学 李霞
各位老师:大家好!
首先感国培为我们全组老师搭建了一个这么好的学习和提升的平台,也感谢学校教研室给了我这次作为中心发言人来参加集体备课的机会。今天我们集体备课的内容是原子的结构。下面我来谈谈关于这节课我的一些想法以及我打算怎么上好这节课的一些简单思路。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题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2,此前学生已学习了分子、原子的概念,初步了解了物质构成的奥秘,但原子是否可以再分,原子的质量到底有多大,学生心里还存在很大的好奇心,本课题的学习将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本单元基本概念很多,且这些概念又是学生往后学习的化学基础理论时必不可少的工具,所以本课题的知识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
2、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实际,为了突破重、难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2)过程与方法:
初步学会运用类比、想象、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探究欲望
3、教学重、难点
根据本课题的地位和作用,我确立了以下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原子的构成。难点是原子的构成以及原子结构与化学性质的关系
二、教法分析:
由于本课题以理论性知识为主,内容很抽象,为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因此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化抽象为直观。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图片、图表等资料,运用探究讨论法、图表分析法,类比归纳分析法,与指导学生阅读、组织学生讨论相结合来进行教学。
三、学法指导:
对已进入初三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均已初步形成,在课堂上他们厌倦教师的单独说教灌输,希望教师能创设便于他们自主学习的环境,给他们发表自己见解和表现自己才华的机会。例如:以我想象中的原子结构为题提出自己的猜想,这一活动的展开,不但能让学生在整节课的学习中始终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而且还能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会学习。
四、课时安排:
本课题包括原子的构成和相对原子质量两部分内容,2节课完成新课。
第一节主要介绍原子的结构 第二节课介绍相对原子质量
五、教学过程:
(一)温习旧知,引入新课(3分钟)
新课前,我提出了三个问题“什么是原子?”“原子有哪些特征?”“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不可以再分?”目的是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出新课,这三个问题层层深入,又能够带领全班同学进行新课内容的研究。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第一部分教学——原子的构成(20分钟)
1、 老师介绍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说明原子可以再分的事实。接着抛出一个问题,以“我想像的原子结构”为题,让同学们提出的自己假设。
2、 介绍原子模型的演变史。由近代1803年,道尔顿提出的原子论,1897年汤姆生提出的糖果布丁模型,1909年卢瑟福进行的α粒子散射实验,1913年玻尔的原子模型,发展到现代的电子云模型。整个原子模型的演变史,也是科学家的修正史。在前人的基础上,科学家通过无数的实验,探索了原子结构的奥秘。
3、 梳理新知,揭示原子的秘密,介绍原子中各种粒子的电性和质量。出示构成原子的各种粒子的质量,让学生观察后得出结论:跟质子、中子相比,电子质量很小,通常忽略不计,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第二部分教学—寻找原子结构的规律(7分钟)
1、出示表格,通过观察常见原子核内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师生共同总结归纳,得出以下结论:1.原子是由质子、中子、核外电子构成,并不是所有原子都有中子,氢原子中没有中子。2.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2、创设两个生活中的情景“用手接触铁、铜等金属是否会触电?”“电笔测铁铜是否带电?”水到渠成的得出原子不显电性的结论。
3、以碳原子为例说明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
第三部分教学—知识的延伸(1分钟)
简单介绍夸克的知识
第四部分教学---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5分钟)
1、观察图片,介绍原子是分层排布的。
2、教会学生会看原子结构示意图
3、填写课时练43页表格,总结原子结构与化学性质的关系,归纳“金少失,非多得,稀稳定”的口诀。
(三)巩固练习、拓展思维:学生完成学案(7分钟)
(四)分享收获,强化思想(2分钟)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五、板书设计 §3.2原子的构成
1、原子的构成 质子( + )
原子核
原 子 (+) 中子(不带电)
(不带电)
核外电子(-) 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2、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六、作业:课时练43---45页
接到学校关于网络研修的通知,对网络研修的内容了解的还不是特别深入。通过奎屯市第一中学教研室常主任发在教研群中的韦博士的关于三课和三问的ppt进行自学,在摸索中创建了两个活动。其中一个就是集体备课。当时正值疫情期间,我们组的大多数老师没有电脑。我们通过手机在钉钉群里进行了《原子结构》的初步备课。在第一个环节中留下研磨足迹。每位老师都发表了自己不同的意见。并用红色笔在集体备课稿中进行了修改。在上传附件这一环节中,我们发现手机上传附件是无法完成的。最好用电脑上传附件。上传附件的类型可以是文本、图片和视频。我们组的每位老师克服困难,上传了关于这一课的不同的教学设计,还有老师给我们提供了关于这节课的很好的视频以及图片和许多课堂上能够利用的资源。
通过参与这次网络研修的线上集体备课活动,极大地调动了我们组每一位教师的积极性。感谢提供这样好的一个平台,让我们组内的老师能够互相出谋划策,团结一致。
也许我们这个活动开展得还不够充分,但活动的开展却让我们深深体会到:个人需要融入集体中,才能更好的发挥我们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俗话说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我想这次活动每位老师都应该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和满满的收获。
最后,希望我们组里面的每位老师能够发挥长处,真正做到取长补短,资源共享。用集体的力量把每一节课备好上好,为我们一中的教育教学共创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