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教师网络研修平台

  • 打印 【教学设计】|  古代诗歌四首

       作者:玛力哈巴·阿合买提江 | 发布者:玛力哈巴·阿合买提江  | 时间:2020-04-28 21:39:28  | 学段:初中  | 学科:语文 | 上下册:上册

    【评论:1】【查看次数:2】【精华数:

章节名称

第一单元

内容

《古代诗歌四首》

准备人

 

李志英

案别

 

二案

 

授课教师

李志英、马岩李晓华、马海新、沙儿那

集体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领导审核签字


具体内容

个性化补充

 

    教  学  目  标

 

 

知识

技能

 

 

初步了解古代诗词的一些常识,掌握诗歌朗读的技巧;有感情地

 

反复朗读并熟练背诵。

 

 


 

 

过程

方法

 

 

1、 通过朗读训练,掌握朗读技巧,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

 

诵;结合朗读展开想象,感受诗歌的意境。

 

2、感悟诗歌中寄予的情感,初步体会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热情,提高审美和品鉴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朗读技巧,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结合朗读展开想象,感受诗歌。

 

 


 

教学难点

 

感悟诗歌中寄予的情感,初步体会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

 

 

教学方法

 

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资源

 

多媒体、录音机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个性化补充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学习《观沧海》

引入新课,明确目标

1、引课:同学们,我国的唐代、宋代、元代分别有哪种文学体裁发展得最有成就?(唐诗、宋词、元曲)的确,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以古老的《诗经》发端,优秀的诗歌作品浩如烟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四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2、明标:(略)

自主学习,前提诊测

学法指导:学生借助工具书查找相关的知识点,做好预习准备工作。

1、作者简介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现在安徽亳州)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2、《观沧海》写作背景:(教师补充)
《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诗人当时正处在自己事业的最高峰。他已削平了北方群雄,现在又打垮了乌桓和袁绍残部,消除了后患,统一了北方。如果再以优势兵力去消灭南方割据势力,他就可以荡平宇内,一统天下了。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他将自己宏伟的抱负、阔大的胸襟融会到诗歌里,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使这首诗具有一种雄浑苍劲的风格,成为流传至今的优秀作品

3、乐府诗

汉代乐府诗一般无标题,《观沧海》这个题目是后人加的。乐府诗原来是可以歌唱的。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
4、听读诗歌,整体感知

学生听读时勾画读不准的字音,节奏,理解重要字词的意思。
(1)正音

碣石(jié) 澹(dàn) 竦峙(sǒng zhì) 萧瑟(sè)
(2)节奏

学法指导:诗歌节奏可以按音节兼顾意义来划分。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二·二”节拍,如: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3)释义
水何澹澹:何,多么。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
以观沧海:以,表目的连词。
山岛竦峙:竦,高。峙,挺立。高高地挺立。
萧瑟: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
幸甚至哉:幸,庆幸。至,极点。庆幸得很,好极了。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若,像。其,它,指沧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是古诗文中“互文见义”。即文字上只交待一方,而意义彼此互见。句中不但说:“日月之行”,也说“星汉之行”;不但说“星汉灿烂”,也说“日月灿烂”。合起来说,“日月星汉之运行与灿烂,均若出于沧海之中”。

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学法指导:抓住关键字词理解诗意,感悟作者的情感。

再读诗歌,讨论探究

1、 全诗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
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2、 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写现实的?哪些诗句是想像的?
全诗写了三层意思。
第一层(1-2句):交代观海的地点,直陈其事,非常质朴,“观”字领全篇,是诗的线索,以下十句写观海所见。
第二层(3-8句):描写海水和山岛。从大处落墨,从全景写起,着力渲染大海那种苍茫动荡的气势。意思是:茫茫的大海上碧波万顷,一望无垠,只有脚下的山岛高高地耸立在海心。这一层全是写实景。是作衬托用。
第三层(9-10句):借助奇特的想像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是虚景,即诗人的主观感受,从两个“若”字可以看出。这四句是全诗的高潮,创造了一个极其开阔的意境:运行不息的太阳月亮,星光灿烂的银河,竟都包蕴在这沧海之中,何等气魄!
最后两句是附文,是为和乐而加,与诗的内容无关。

3、 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

 “日月之行”四句写大海,全用虚写,却表现了大海有包容天地的气概,更显示了诗人的博大胸怀。

4、小结:《观沧海》是借景抒情,诗人写沧海,抒发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这种感情在诗中没有直接表露,而是蕴藏在对景物的描写当中。全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字里行间洋溢着饱满的激情。写景的十句中,前六句写的是实景,后四句写的是虚景,实景给人身临其境之感,虚景以其新奇激发读者的想像,诗人以沧海自比,表现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概。

【拓展延伸,达标测评

1、背诵这首诗。

2、完成练习册中相关的习题。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学习《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引入新课,明确目标

1、引课:唐诗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诗歌是唐代文学艺术的代表形式。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全盛期。唐诗的题材非常广泛:诉说悲欢离合,歌唱远大理想,揭露社会黑暗,赞美大好河山,总之,唐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首唐诗,领略一下唐诗那醉人的风采。
2、明标(略)

自主学习,前提诊测

学法指导:学生借助工具书查找相关的知识点,做好预习准备工作。

1、作者简介:李白,字太白,自号清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世称“诗仙”。
2、解题: 闻:听说   寄:寄托,托付
   左迁:迁,调动官职,一般是升官;古人以右为尊,左迁就是降职
3、背景:诗人王昌龄于天宝8年被贬偏远之地,当时李白正在扬州,听说此事,便写下此诗,寄托对朋友的牵挂。
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学法指导:朗读时读准的字音,节奏,理解重要字词的意思。抓住关键字词理解诗人的情感。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诗意。

1.第一句写了哪些事物?
  ——杨花,子规的啼鸣(不是子规)。
2.写这两个事物的作用是什么?
 1)点明时令:暮春时节
 (2)渲染气氛:黯淡、凄楚的气氛
  杨花:漂泊不定,如友人的身世;
  子规啼鸣:离愁别恨,与友人分离的痛苦
 (3)烘托心情:痛苦痛惜悲痛
3.第一句景物描写中含有作者怎样的感情?
对友人遭遇的同情,对友人离别的痛苦。(景中含情,融情入景
4.第一句是写景,第二句是叙事。“闻道”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闻道:听说。表现了作者的惊之情:友人已经走了,去了的地方,而且是受了贬谪而走。流露出诗人对被贬友人的同情和牵挂。

5、作者为何寄愁心与明月?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答 :远在扬州、行止不定的诗人只好把一片深情托付给千里明月,向老友遥致思念之忧了。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这里既有对老友遭遇的深刻忧虑,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慨不平,有恳切的思念,也有热诚的关怀。

6、本诗主题是什么?

答:借月抒怀,表达惊讶、悲愤、同情、关切、安慰之情。

拓展延伸,达标测评

1、当堂背诵《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完成练习册中相关的习题。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学习《次北固山下》和《天净沙 秋思》

引入新课,明确目标

1、引课: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首风格迥异的思乡诗。 
2、明标(略)

自主学习,前提诊测

学法指导:学生借助工具书查找相关的知识点,做好预习准备工作。

1、学习《次北固山下》

简介作者:

王湾,生卒年不详,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诗人。

2、文体知识简介:

    律诗是中国近体诗的一种,发源于南朝,成熟于中晚唐时期。律诗共八句,常见的类型有五律,七律和排律三种。 律诗的每个双句称为一联,共有四联。第一联叫首联,第二联叫颔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

3、自由朗读,整体感知。

学生听读时勾画读不准的字音,节奏,理解重要字词的意思,把握五言诗的诵读节奏。

 学法指导: 这首诗意境优美,语言浅近而音韵和谐。五言诗一般是三个节拍,二二一或二一二。如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学法指导:抓住关键字词理解诗意,感悟作者的情感。

1、赏析名句。

这两首诗、曲中那些词用的好,好在哪里,试着说说。

(1)“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阔”是“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淼,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的人视野也因之开阔。此句写得恢弘阔大;“风正一帆悬”愈见精彩。“悬”是端端直直高挂着的样子。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悬”,而“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可见写景极为传神。全诗和谐优美。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从章法上看,有导出结尾一联的作用,也就是说它跟诗人的乡愁有关。“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揭示了新旧事物的交替规律,寄寓对未来的希望,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2、说说这首诗所表现的主题。

明确:《次北固山下》所写的景色给人以生机盎然、清新愉悦的感受,思乡之情浓烈;这首诗抒写诗人泛舟东行,停船北固山下,见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而引发的怀乡情思。

拓展延伸,达标测评

学生自主学习《天净沙 秋思》

1、作者介绍:马致远,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元代着名散曲家。

2、文体知识介绍: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题目。元曲是我国古代诗歌中的一种体裁,兴于元代,又称散曲。曲有小令、套曲之分,《天净沙》是小令。曲与词体式相近,都按调填词,但较词明快自由。

3、《天净沙 秋思》这首小令写了哪些景物?

 写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等景物。

4、写景的句子写出了景物什么特点?借助联想想象画面。   萧条、苍凉。

5、主旨:《天净沙 秋思》所写景物特别悲凉,一幅深秋晚景图,抒发一个孤独愁苦的游子强烈的思乡愁绪和孤独寂寞的情怀。

 

 

 

 

学生思考并回答

 

 

 

 

 

 

 

 

 

 

 

 

 

 

 

 

 

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资料,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

 

 

 

 

 

 

 

 

 

 

 

 

 

 

 

 

 

 

 

学生听读并勾画

然后自由朗读

 

 

 

 

 

 

 

学生依次回答字词意思

 

 

 

 

 

 

 

 

 

 

 

 

 

 

学生朗读课文

 

 

并采用四人合作交流,探讨问题,然后选一人回答,其他人补充

 

 

 

 

 

 

 

 

 

 

 

学生回答相应的问题

 

 

 

 

 

 

 

 

 

 

 

 

 

 

 

 

 

 

 

 

 

 

 

 

 

 

 

 

 

学生回答自己所知道的唐诗

 

 

 

 

 

 

 

 

 

 

 

 

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资料,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

 

 

 

 

 

 

学生多种形式朗读诗歌

 

 

 

 

 

 

 

 

 

小组合作先采用四人合作交流,探讨问题,然后选一人回答,其他人补充

 

 

 

 

 

 

 

 

 

 

 

 

 

 

 

 

 

 

 

 

 

 

 

 

 

 

 

 

 

 

 

 

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资料,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

 

 

 

 

 

 

 

 

 

 

 

 

 

 

学生朗读课文

 

 

 

 

 

并采用四人合作交流,探讨问题,然后选一人回答,其他人补充

 

 

 

 

 

 

 

 

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推选一人回答展示

 

 

 

 

 

 

 

 

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推选一人回答展示

 

 

 

 

 

 

 

 

 

 

 

 

 

 

 

尊重学生的理解和了解状况,顺便摸摸学清。

 

 

 

 

 

 

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通过对背景的了解,进一步感知作者的胸怀。

 

 

 

 

 

 

 

 

 

 

 

 

 

 

 

 

先正字音,再

通过朗读,理解关键字词,展现大海壮阔的景象,感受诗人豪迈的情怀。

 

 

 

 

 

 

 

 

 

 

掌握关键字词的意思,有助于理解诗意

 

 

 

 

 

 

 

 

 

 

 

设计这样的问题就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诗意,感悟诗情

 

 

 

 

 

 

 

 

 

 

 

 

发挥想象和联想,生动的描绘画面,理解何为实景,何谓虚景,以此感悟作者的情感。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了解学生的知识积累情况

 

 

 

 

 

 

 

 

 

 

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感知诗情诗意

 

 

 

 

 

 

 

在读中理解内容,感受形象;再品中赏析语言,体会意境;在悟中体验感情,把握情境

 

 

 

 

 

 

 

 

 

 

 

 

 

 

 

 

 

 

 

 

 

 

 

 

 

 

 

 

 

 

 

 

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了解学生的知识积累情况

 

 

 

 

 

 

 

 

 

 

 

 

 

 

 

 

 

 

 

 

 

 

对诗歌的赏析,必须紧密结合诗歌内容,不架空,不主观臆断,读懂诗中景,就抓住了诗中情

 

 

 

 

 

 

 

在读中理解内容,感受形象;再品中赏析语言,体会意境;在悟中体验感情,把握情境

 

 

 

 

 

 

 

 


 

 

板书设计

 

观沧海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观”-----统领                         写景点时令-----飘零之感

实写:水、山、、树、草、风、波           叙事表惊悉------迁谪之远 同情关切

虚写:日月、星汉                      抒情表牵挂------情深意长

虚实结合

 

次北固山下                         天净沙  秋思

行舟所见景色                       写景:九种景物

新旧交替哲理                       抒情:游子之悲

托雁传乡思                         羁旅之思、惆怅之情

 

作业布置

1、学困生背诵默写这四首古诗。

2、学优生背诵默写这四首古诗并任选一首诗,采用联想和想象描写一幅画面。

 

 

 

 

 

 

 

 

 

 

教后感


 


互动评论

  • 古丽娜孜·帕力哈提(发表于 2020/4/28 21:41:46)

    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