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教师网络研修平台

  • 打印 【研修日志】|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说课

       作者: | 发布者:刘晓红  | 时间:2020-04-26 18:48:49 

    【评论:1】【查看次数:1】【精华数:

《人类的聚居---聚落》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很高兴能和各位同仁在这里交流学习。我是来自吉木萨尔县第三中学的刘晓红我说课的内容是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人类的聚居---聚落》。我将从说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设计思路、教学过程,个方面阐述我对本节课的设计意图。

一、说教材:

本节内容是全章的重点,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本节课由乡村和城市、聚落与环境、聚落的发展与保护三部分内容组成。由于课时有限,本节课只探讨前两部分的内容,所有内容都围绕身边的生活环境来展开。

聚落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联系紧密,在人文地理学中,聚落也被称为人口的文化景观,它是人类居住活动所创造的最为典型的人文环境。作为人文环境的聚落,在其形成发展的过程中肯定受到风俗、文化等人文因素的控制与作用,课文通过让学生观察聚落的景观图片,例举分析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明白传统聚落的保护意义,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密切关系,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促进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的发展,促进学生地理思维方法的形成,但内容的落脚点应该是可持续发展,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地理环境观。同时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地观,理解和尊重各国的文化传统,这也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新课程基本理念的体现。

二、说学情

从学生的知识储备来看,通过前面知识的学习,学生对世界各地的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都有所了解,这为研究本节聚落与环境的关系打下了良好的知识基础;其次从学校的地理位置来看,地处县城部分学生来自农村、牧村,他们都对自己生活的居住地非常的熟悉,这也为学好本节内容打下了良好的生活基础;

初中七年级的学生正处在少年期,《人类的聚居——聚落》是他们认识较深刻的一种自然环境,但是这种认识是停留在感性认识上的,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够完善;本节的知识比较直观形象,与生活联系紧密,教师可以适当加以引导让学生多分析,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且加强学生间的交流,使其自己获得新知。初中生不喜欢高谈阔论的说教,但能从生活实例中感悟自己的认识并指导自己的行动。

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

1)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

2)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① 通过观察图片以及结合生活经验描述城市景观与乡村景观的差别。

② 能举例说明聚落的形成因素、形态、建筑特点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2)过程方法:

以丰富直观形象的图片引导学生诠释聚落的含义、分类、差别,通过小组探究讨论、展示作品等活动引导学生分析自然环境对聚落形成与分布以及建筑特点的影响。 培养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比较、探究等活动,体会地理知识的实用价值 ,领悟到要尊重自然规律,按规律办事,树立聚落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的人地观。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聚落分布、建筑特点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难点:分析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五、教法与学法

《课标》中明确指出:地理教学要突出地理学科的特点,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手段,重视创新精神和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倡探究式学习,引导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逐步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制订以下教法与学法:

1、教法指导

我校采用自然分材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的最大优点在于能培养学生的自学、阅读、动手、讲解能力,学生应已初步具备了自主学习能力、合作交流能力、主动参与能力、勤于动手能力、上台讲解能力。因此,我采用了自主学习、观察分析法、小组合作、展示交流等形式尽可能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2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勾画、说出、对比、例举)

在合作探究中听、看、说、画;选择、探究、比较,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运用已知探究未知的能力。

、说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将采用自然分材的教学模式,自然分材教学是教师让教学内容随学生的学力差异自然分化并指导学生研究和解决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的教学理论与实践形态。简言之教师让学生“顺势为学”。“顺势”是从学生实际出发创造条件使他们的主体性得以发挥,组内互动,组间互动,自学互帮,对学习中存在的组内、组间难以解决的问题,教师再借助教学手段进行讲解释疑

、说教学过程   

(一)、感情调节:

幻灯片循环播放音乐《玫瑰北庭》和海南三亚夜景、乌鲁木齐、吉木萨尔县城、泉子街、红旗农场的图片教师导言:乡村和城市都是人们的集中居住地,我们称之为聚落,聚落不仅是人的居所,也是人们进行劳动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入不同的聚落。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和画面中轻松地走进课堂,通过熟悉的图片不但激发了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又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知识的距离,使学生体会到地理就在我们身边,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生易于把自己的生活体验表达出来,学生在交谈中掌握新知,并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二)、自学互帮

第一部分内容:乡村和城市聚落的差异

乡村和城市聚落二者之间的差异是多方面的,由于我校学生多来自农村,生活体验有限,因此利用图片展示多组乡村和城市聚落景观图片,通过比较,将乡村与城市在人口、规模、道路、劳动生产方式、建筑等方面的差异比较直观的展示给学生,学生观察并从这些图片中提取有效的地理信息、小组探究得出结论。

自学提示

自学内容:教材81页内容

自学方法:

1、了解聚落的概念,勾画聚落的类型以及乡村聚落的分类,举例说出吉木萨尔县山区和平原的居民所从事的生产活动有何不同。

2、结合生活经验描述乡村景观与城市景观的主要差异。(从建筑物、人口密度、交通网密度、生活设施等方面)

知者加速:自学完成的学生红绿牌显示,按照先后顺序对城市、乡村、集镇进行排序)

学生活动:填表

设计意图: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曾经写道:“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人类对图像所传达的丰富信息接收最为充分,并保持时间最长也最长。

第二部分内容: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此内容是本课的重点,而分析聚落与环境的关系又是本课的难点。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打算采用自学、互帮、释疑的方法进行教学,即将大问题化为小问题,指导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个个击破。

1小组合作    搬家游戏(6分钟)

将你的家搬到青藏高原或者华北平原,从地形、气候、河流、交通等方面进行考虑,说明理由小组选择一个地方,组织组员研究

学习工具:地理图册世界地形图、世界气候图

分工要求:

小组1号、6号从河流角度分析;2号、5号从交通角度分析;3号从地形角度分析;4号从气候特征角度分析;

要求:

1.根据分工,说明选择理由,独立思考2分钟;

2.组长组织交流讨论;

3.总结聚落形成的有利因素,将答案中的关键词记下来。

展示交流  小组阐述原因,其他小组补充。

设计意图:学生先自学,后讨论,选小组代表发言,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找到问题结论大家在探讨交流的过程中,达到智慧共享,对聚落形成的因素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如水源、地形、气候、交通、社会经济因素,使学生对聚落的形成有了一定的认识,进而归纳出聚落形成的有利条件。这样做使学生真正成为知识探究的主人。

2小组合作    我是设计师8分钟)

课件展示:热带雨林区、极地地区、西亚区、草原区,每组选定一种环境进行房屋设计。

比赛规则:小组任选一个地区,根据自然环境设计最有创意、最经济实用、最节省材料(就地取材)的房屋。

【要求】

1、小组长根据组员特点进行分工

2、在黑板上画出房屋,尽量美观

3、写出当地民居的名称

4、各小组选派解说员进行讲解:

  设计时考虑的因素,建筑材料、这样设计的好处

这里要注意:学生根据自然环境的特点,会设计出很多的房屋建筑,可能与现实生活中的有些出入,但它与当地自然环境的适应功能是有相同或相近之处的,师生互动时,要适当引导,从而与现实自然环境中的建筑拉近距离)。

学生展示作品,共同评议,教师进行适当的鼓励性评价,最后课件展示现实环境中的房屋建筑结构(也可参考本节第83-85页的几座房屋建筑),进而达到共识:聚落受多种自然因素影响。

设计意图:地理绘图、绘画等是表达地理事物的重要手段,是学习研究地理科学的重要技能。通过对地理事物生动直观的勾画,加深认识,印记牢固,便于掌握;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形态描述表达能力,发挥绘画能力,锻炼动手能力;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特别是注意力欠佳、初学地理感觉枯燥无味的学生,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开发智力,效果更好。

对于一些学生可以自己完成的内容,大胆让学生自己亲自动手绘制,通过自己动手绘制,把地理知识固着在地图上,使图、文相互补充、相互配合,用图使文字具体、直观化;用文字去说明图上的地理对象,使死图变活图。

设计面向全体学生的探究活动,动手和动脑兼而有之,每位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寓教于乐。激励性的评价提高学生参与的热情,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活跃课堂气氛。学生也对所学的内容记忆更深,理解更好。

)自主建网:

设计意图: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力差异和认知水平自由选择,使每个人均有不同程度的收获,并且养成总结归纳、梳理知识体系的习惯,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意识。

1、与同桌交流你在本节课学习中的收获。

2、你在本节课的学习中还存在哪些困惑?

3、根据自己的理解梳理本节课的知识体系。

)最小作业量   

基础题:完成优化设计轻松尝试1-6

加速题: 试着介绍自己家房屋特点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设计意图:作业分层布置,在完成达标的基础上拓宽和加深,加强学生综合能力和创造才能的培养,这也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表现,既内化了课堂知识又增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反思

1、教学环节设计突出自然分材教学的优势,感情调节到位

幻灯片循环播放音乐《玫瑰北庭》和海南三亚夜景、乌鲁木齐、吉木萨尔县城、泉子街、红旗农场的图片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和画面中轻松地走进课堂,通过熟悉的图片不但激发了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又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知识的距离,使学生体会到地理就在我们身边,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生易于把自己的生活体验表达出来,学生在交谈中掌握新知,并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适时适度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力求使更多的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创设积极愉悦的学习环境,充分利用评分表,分享评、再总评,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精心设计自学提示、知者加速,展示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学习方法多样,在学生中培养竞争意识,在竞争中学会合作,教师及时点评,学生乐于参与学习,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培养,让学生盯着问题往前行,真正走向会学,学生能学会的教师不讲,做到了抓大放小。

2、教学过程中注重地图的使用,让学生探究,激发学生思考。

“搬家游戏”和“我是设计师游戏”运用了世界地形图和世界气候图,充分利用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地图,进行有效教学。地理学习的灵魂是地图的阅读和使用,地图是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本节课做到了以地图为核心,以图释文、以图设问、以图释疑的地图教学

对于一些学生可以自己完成的内容,大胆让学生自己亲自动手绘制,通过自己动手绘制,把地理知识固着在地图上,使图、文相互补充、相互配合,用图使文字具体、直观化;用文字去说明图上的地理对象,使死图变活图。

3、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生活中的例子。既渗透了“生活中处处都有地理”的理念,又恰到好处的运用生活中的地理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化解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如举例说出吉木萨尔县山区和平原的居民所从事的生产活动有何不同。

4、合作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

本节内容主要运用了分组合作式的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本节重点与难点内容(影响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因素)采取学生先自学,后讨论,选小组代表发言,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找到问题结论大家在探讨交流的过程中,达到智慧共享,对聚落形成的因素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如水源、地形、气候、交通、社会经济因素,使学生对聚落的形成有了一定的认识,进而归纳出聚落形成的有利条件。这样做使学生真正成为知识探究的主人。

合作把个人自学、小组交流、全班讨论、教师指点等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而促使小组之间合作、竞争,激发了学习热情,挖掘了个体学习潜能,增大了信息量,使学生在互补促进中共同提高。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将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改变为“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关系,还将传统教学中的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

存在的不足和改进方法:

1、虽然整个教学过程学生的参与性比较强,但是没有真正把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显现出来,很多学生还是显得有些被动,效果并不是很理想。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多鼓励学生参与,通过小组合作、互助学习增强学生的参与性

2、在课堂互动过程中,对于学生的的评价语言相对单调。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多鼓励学生,及时对学生的反馈给予评价。

3、教师语言表述能力不够流畅。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在教学内容之间的过渡或是活动间的转换方面,个人的语言衔接、过渡不是那么自然。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还需要多努力改进,加强教师自身专业素养。

反思不足,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还要多多反思,多总结经验,不断完善教学中的不足,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水平,使每个学生都有更大的收获,也促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互动评论

  • 蔺丽丽(发表于 2020/4/27 10:50:12)

    教学过程中很大程度调动学生参与到课堂中,且引入采用视听结合方法,学生积极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