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教师网络研修平台

  • 打印 【教学策略】|  中考历史材料分析题的特点

       作者:王克瑜 | 发布者:王克瑜  | 时间:2020-04-23 19:22:47  | 学段:初中  | 学科:历史 | 上下册:下册

    【评论:3】【查看次数:3】【精华数:

历史材料分析题的特点。

1)“题在书外,理在书中”。[来源:学科网ZXXK]

材料在书外,答案在书内是材料解析题的重要特征。我们必须回忆教材中相关知识,并将提供的材料和教材相关内容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为最后总结答案提供基础。如果仅凭材料,往往难以回答完整。[来源:学+科+网Z+X+X+K]

2)材料分析题的考查内容及方式。

材料分析题通常考查的内容及考查的方式,通常有以下几种:

①回答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现象;

②根据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现象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回答问题;

③归纳材料的中心思想;

④根据提问在材料中找有效信息,也包括比较几则材料的异同;

⑤依据材料提炼、概括出观点;

⑥联系实际,谈谈启示。 

从以上考查内容及考查方式来看,题目的题干在实际考题中往往会表述为以下三种方式:

第一种,“根据材料X,请回答……”(X分);第二种,“根据材料X,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X分);第三种,不写“根据材料X”,也不写“结合所学知识”,直接提出问题(X分)。  

对于这三种表述的回答,我是这样指导学生的。

第一种“根据材料,请回答……”那么这个题目的答案往往是原原本本地出现在材料中,这就得指导学生从材料中找出答案。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这一方式,所以举了下面的例子加以说明。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来源:学#科#网]

材料三:2017年1月,教育部明确要求在教材中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精神,将“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 …“十四年抗战”的说法,更加全面地概括了中国的抗战历史,进一步肯定了中国共产党及国民党爱国官兵的抗战行为。             ——摘编自人民网

1)依据材料三,指出将“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的意义。“十四年抗战”起止时间分别是哪年?(3分)

第二种,“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那么这个题目的答案就会出现在课本当中,同时要紧扣材料这就得指导学生用材料所给的信息去课本及资料找相关的答案。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这一方式,所以举了下面的例子加以说明。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95年3月,在日本广岛马关春帆楼,清政府全权大臣李鸿章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就停战条件举行谈判。

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与这场“谈判”相关的战争是什么?中日双方谈判的结果如何?该谈判结果对中国社会性质有着怎样的影响?(3分)

第三种,不写“根据材料”,也不写“结合所学知识”,直接提出问题,那么这个题目的答案要么直接从课本中找,要么根据材料结合课本来回答。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这一方式,所以举了下面的例子加以说明。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敬爱的毛主席:

    我们祖祖辈辈做梦都在想着有一天自己能有三亩、五亩的地,能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那有多高兴啊!现在… …这个梦想实现了。 … …在自己的土地里出力劳动,劳动成果完全自己所得,这样我们生产的劲头怎能不大呢?

——选自辽宁宽甸农民给毛主席的一封信

1)为实现材料中的“梦想”,新中国采取了哪一措施?实施这一措施的法律依据是什么?哪一阶级被消灭了?(3分)


互动评论

  • 徐艺华(发表于 2020/4/25 10:48:34)

    关于历史材料分析题的特点有理有据。

  • 俞立东(发表于 2020/4/24 15:50:44)

    有些题目的答案往往是原原本本地出现在材料中,这就得指导学生从材料中找出答案。

    1. 徐艺华(发表于 2020/4/27 16:24:39)

      对的,这就要求学生多读几遍,平时对课本内容的熟悉度要高一点就更好应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