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教师网络研修平台

  • 打印 【教学实录】|  《灰雀》教学实录与评析

       作者:陈怡璇 | 发布者:陈怡璇  | 时间:2020-04-22 23:26:10  | 学段:小学  | 学科:语文 | 上下册:上册

    【评论:10】【查看次数:16】【精华数:

 

 

 

 

 

 

 

 

《灰雀》教学实录与评析

 

 

 

 

 

 

 

 

姓    名:陈怡璇

学    校:奎屯市第四小学

 

 

 

 

 

 

 

5 灰雀

[教材分析]

《灰雀》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二组中的一篇课文。课文叙述了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一个小男孩放鸟归园的故事,体现了列宁对孩子的爱以及孩子改正错误由喜欢鸟到真正爱鸟的变化过程。课文以生动具体的语言,简短、含义深刻的对话描写,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语言文字训练材料。本课教学突出以“爱”的情感为主线索,凭借列宁爱鸟、爱孩子的故事,唤起人与大自然、人与人之间的真爱。

[学情分析]

教师是服务者,成功的教学是在教师主导下,学生潜能的最大发挥。针对三年级学生认知特点,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质疑问题,通过读书自己解疑,通过交流与老师共同解疑,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得到培养。在课文210自然段的学习中,我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l)自读自悟:学生通过自己读书了解灰雀哪儿去了和列宁爱鸟的心情;(2)质疑启思:学生读书质疑,读书解疑,师生交流共同解疑,抓住重点词联系上下文体会列宁爱鸟之情对孩子的感染、教育,最后通过朗读进一步体会;(3)读议领悟:通过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在交流中体会列宁对孩子的爱。

  在本节课中,恰当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改进教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突破重点难点,发挥多媒体的综合功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借助不同的识字方法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分角色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通过人物对话描写,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质疑,懂得课文中列宁的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尊重、爱护。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与人交往,要尊重他人的人格,爱护他人的自尊心。

2、给别人改正错误的机会。

3、人类应该保护鸟类。

[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理解列宁发现灰雀消失之后,通过耐心、得体的交谈使孩子放回灰雀的经过。

难点是使学生通过人物的语言和神态来领会人物的心理变化。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自读课文,自主识字,了解内容。

课前学生收集一些反应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关爱的名言或谚语。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交流资料

1.出示列宁照片,说说他是谁?利用课前预习搜集的资料,谈谈你对列宁的了解。[课外收集资料是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不仅能使学生开阔视野,还能使学生了解生活。]

2.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简介列宁。

3.板书课题,书空“雀”字笔顺,提示“雀”字是从描摹鸟的体形而造出的象形字。

二、读通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序号。

2.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

重点指导读准“散(sàn)步”、“胸(xiōng)脯(pú)”、“白桦(huà)树”。注意“诚”“病”“蹦”要读后鼻音。

3.赛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读书竞赛,互相提提意见、帮助别人读得更好。

4.思考:课文主要写了谁和灰雀?(板书:列宁、小男孩、灰雀)介绍了灰雀的哪些情况?后来发生了什么事?你从哪几个自然段中了解到的?结果呢?(分清楚课文层次)

师小结:课文写了公园里有一只灰雀突然不见了,后来又飞回来的故事,可分为三部分来学习。

三、看图引入,学习第1自然段

  (多媒体: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

师: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多么惹人喜爱。列宁每天散步都来到这儿,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它们。课文是怎样描写这三只灰雀的?

相机理解“婉转”、“来回跳动”、“惹人喜爱”。

  [抓住重点词,理解内容,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多媒体动画:列宁在树下仰望两只灰雀,那只胸脯深红色的灰雀已不见了。)

  师:一天,列宁又来到白桦树下,发现那只胸脯深红色的灰雀,怎么了——

  生:不见了!(齐)

[借助课件,设置悬念。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自然地过渡到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四、学习第310自然段

  1.提出学习要求。

  师:列宁在周围的树木中找遍了,也没找到。这时,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列宁和小男孩说了些什么

  (要求:自由轻声读一读课文310自然段,用“”画一画列宁说的话,再体会体会列宁这时的心情。)

  师板书(旁批):读、画、体会(师巡视,辅导)

  (检查学生自读情况:一名学生非常清楚地读出了3579自然段中列宁的话。师相机出示字幕:课文3579自然段。)[教给读书勾画方法,提出学习要求,让学生自读自悟,初步感受。实际上是引导学生抓住了重点句。]

  2.自读体会。

  师:四处找遍了也不见鸟儿踪影的列宁,这时说的每一句话都包含着什么样的心情呢自己再读读列宁说的话,体会体会。

 生:我体会出列宁非常着急。

  生:我体会出列宁惋惜的心情。

  生:我体会出了列宁对灰雀的关心。

  师:你们对哪句话体会得更深些,想读给大家听听吗

  (四名学生各读一句,两名学生重复了别人的朗读。)

  3.师相机评价指导学生读的四句话,进一步体会列宁的心情。

  [通过对学生自读自悟的评价,矫正自读中的偏差,进一步理解句子,体会感情。]

  4.比较体会。

  (多媒体:课后第二题(2)的句子。)

  [很自然地结合课后练习,落实语言文字训练。]

  师:老师也仔细体会了这句话。来,仔细听听老师读的哪句话更能表达列宁失去鸟儿非常惋惜的心情。(师读)

  生:第二句。(齐)(抽生读)

  师:我们一起来体会体会。

  [教师范读,用比较的方式让学生去悟、去体会。这样以读代讲,适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

  5.引导概括。

  师: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关心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生纷纷举手,跃跃欲试。)

  师:一齐说!

  生:喜欢!  (师板书:喜欢)

         灰 雀

          喜欢

  列宁     小男孩

  师:可是,列宁喜爱的灰雀究竟哪儿去了,聪明的孩子们,你们能告诉列宁吗?

  [过渡自然,环环相扣。]

  生:男孩捉走了!男孩捉回家去了!(学生七嘴八舌答)板书:捉

  师:孩子为什么捉走灰雀?

  生:他喜欢灰雀。

  生:他怕灰雀冻伤了。

师:列宁爱灰雀,孩子也爱灰雀,他们的爱有什么不同你更赞同谁的请大家讨论讨论!师巡视,并加入讨论,然后检查讨论情况。

[这个问题值得讨论,有利于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爱”的含义,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认识。]

  生:我更赞同列宁的爱。因为孩子把灰雀捉回家,关在笼子里,灰雀就失去了自由。

  生:我也赞同列宁的爱。因为列宁每天来这儿看灰雀,还给它带来好吃的,只是欣赏它,不去捉它,列宁是真正爱灰雀。

  生:再说,灰雀应该是给大家看的。

  生:灰雀离开了伙伴也会寂寞的。

  师:我明白大家的意思了。列宁爱鸟,给它自由;孩子爱鸟,把它捉回去,让它失去了自由。列宁是真正的爱鸟。

  师板书:爱

  6.导读激情,深入体会。

  师:列宁爱鸟的真情对孩子起了什么作用让我们一起来边读边体会。

  (多媒体字幕:310自然段内容。)(师导读,生接读。)

  师:鸟儿不见了,列宁着急地问——

  生:“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师:注意体会列宁着急的心情。再来一次。(生再接读)

  师:男孩吞吞吐吐地说——

  生:“没看见,我没看见。”(此处读得不好,师教读,生再读。)

  师:可怜的小生命究竟怎样了,列宁担忧地说——

  生:“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师:列宁爱鸟的情触动了孩子的心——

  生: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

  师:面对孩子的沉默,列宁自言自语地说——

  生:“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师:列宁爱鸟的情打动了孩子的心,他看看列宁,再也忍不住了。说——

  生:“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师:真像孩子说的那样吗列宁又关心地问——

  生:“会飞回来”(这里学生没有读好,师指导再读,直到读好。)

  师:列宁爱鸟的情深深打动了孩子的心,他坚定地说——

  生:“一定会飞回来!”

  (师运用手势,指导学生加重语气,再读再体会。)

  [采用导读的方法,使学生体会到是列宁对灰雀的真爱打动了孩子,孩子在列宁“爱”的启发下,决心放回捉去的灰雀。本课难点迎刃而解。]

  师:是谁让孩子懂得了真爱

  生:列宁。(齐)

  师: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孩子决定怎么做

  学生:放鸟归园。(齐)板书:放

  7.分角色朗读。

  师:咱们来读好这段话,体会这种爱。

  ((1)全班分成两个大组。一组读列宁说的话,一组读男孩说的话,师读叙述语。(2)去掉叙述语,直接朗读“对话”。)(多媒体字幕:310自然段去掉叙述语言。)

  师:这一老一小的话多有意思,你们也和孩子一样懂得了真正的爱鸟吗谁体会得好,想读好这段对话

  生:我请XX和我一起读。

  师:体会得太好了,你们同桌也学他们的样读读吧。(同桌对读,再分大组对读。)

  [上述多形式、分层次的读,使学生经历“自读感知—导读启思—悟读明理”的实践过程,逐步达到了“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教学目标。]

  五、学习第1113自然段

  (多媒体动画:列宁和男孩在看三只灰雀欢蹦乱跳地唱歌。)

  1.师:听,三只灰雀又在枝头欢蹦乱跳地歌唱。不过,树下它又多了一位真正的好朋友。(多媒体字幕:课文第12自然段内容。)(师叙述12自然段。)

  师:听到这儿,你有什么问题[采取质疑问难的方式,激励学生探究问题。]

  生:列宁为什么微笑

  生:鸟儿不会讲人话,列宁为什么要问它

  生:鸟儿会回答吗

  2.师:是啊,老师也弄不明白,列宁为什么不问会说话的男孩,却问不会说话的灰雀呢讨论讨论吧。

  [老师用假装糊涂的方式把学生的质疑引导到有深度、有思维价值的问题上,激起学生主动解疑的欲望。并用讨论的方式让学生相互启发,给学生留出的时空恰到好处。]

  (生同桌讨论,师巡视并加入讨论。)

  生:因为他知道男孩是诚实的。

  师:为什么这样说呢

  生:因为男孩在列宁爱鸟之情感染下,把鸟放回来了。

  师:像男孩这样知错并改错的孩子就是什么样的孩子

  生:诚实的孩子。(齐)

  [既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又为进一步解决前面的疑问打下了基础。]

  师:可是刚才那个问题老师还是没弄明白。

  [老师继续“糊涂”,把释疑引向深入。]

  生:列宁知道男孩是诚实的,他就不会问男孩了。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列宁不想伤害男孩的自尊心。

  [此时,疑问已由学生自行解决。]

  师:你多了解列宁的心啊!是啊,列宁理解孩子,他可不愿伤害这个可爱的小男孩的心,这就是对孩子的——

  生:尊重!(齐)

  [爱的教育,至此水到渠成。没有采取说教,而是通过课文中人物(列宁)形象的魅力感染学生,在老师一次次的激励下学生自己解决了疑难。]

  师板书:尊重、爱护

  师:列宁爱孩子,幽默的话里含着多么深的爱,读——

  (生齐读12自然段,字幕中“微笑”一词闪动。)

  [抓住含义深刻的词语,引导学生通过深入思考去贴近人物(列宁)的情感。]

  师:列宁为什么而微笑

  生:男孩承认了错误。

  生;鸟儿又回到了枝头唱歌。

  师:你们一定也和列宁一样,为鸟儿重归大自然,为孩子改正错误放鸟归园而高兴吧!拿起书来,高高兴兴地读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在朗读中让学生对文本加深体验。]

  六、积累提高、总结

  师:学完课文,你想对这幅板书图说句什么话吗?

  [安排在此处的练习,不仅可以了解学生学了本课的收获,了解学生的“内化”情况,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有助于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生:小男孩,你改正了错误,我真为你感到高兴。

  生:我们要爱鸟。

  生:我们要爱护大自然!

  生:鸟儿又可以自由自在歌唱了。

  生:这个故事真美!

  生:爱是温暖的家!

[学生的心声,反馈出“内化”的情况,教学已经收到实效。]

把你收集的有关尊重的名人名言读一读。

  师:列宁、男孩、灰雀、人与人、人与大自然,这原本就是一个爱的世界!让我们爱身边的人,爱鸟,爱大自然,爱这个和谐的家园吧!

  [让学生抒发自己不同的情感,通过读表现出来,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同时巧妙的结束语使本课的教学主旨得到升华。]

板书设计:                   5    灰    雀

                                  灰   雀

                       喜欢         爱          捉、放

                           尊重、爱护)   ↖

列宁       --------------     小男孩 


互动评论

  • 黄艳玲(发表于 2020/5/3 9:21:13)

    思路清晰设计巧妙

    1. 陈怡璇(发表于 2020/5/5 21:53:07)

      向大家学习,继续努力!

  • 刘玉(发表于 2020/5/3 8:01:34)

    教学设计巧妙,突破重难点

    1. 陈怡璇(发表于 2020/5/5 21:52:37)

      谢谢,努力提升自我!

  • 张遵香(发表于 2020/5/2 23:51:23)

    教学环节设计合理,希望学生能够受益。

  • 赵荣(发表于 2020/4/23 9:58:25)

    教学重难点突出,设计新颖

    1. 陈怡璇(发表于 2020/5/5 21:52:09)

      谢谢,共同学习1

  • 陈怡璇(发表于 2020/4/23 8:34:01)

    不断学习,共同进步!

  • 汪婷(发表于 2020/4/23 8:14:48)

    教学过程详实,环节清晰,重难点突出!

    1. 陈怡璇(发表于 2020/5/5 21:51:50)

      谢谢,互相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