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马红霞 | 发布者:马红霞 | 时间:2020-04-17 18:17:54
【评论:2】【查看次数:4】【精华数:】
觅渡千里 追寻本然
——浅谈石修银作文课堂指导艺术
叶圣陶说:“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教育如扶孩子走路,虽小心扶持,而时时不忘放手也。”石修银老师的作文指导课堂中,时时践行这句至理名言,处处展现着一个作文名师的指导艺术。
一、 情感引入:简约但不简单
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石老师在作文课堂的引入环节中,用非常简约但一点不简单的方式,激起学生浓浓的学习兴趣。在《化用诗歌语言,提升语言质感》这堂课上,石老师说用这样几个幻灯片情感引入:
1、(配以发言时的照片)2016年9月19日外交部发言人陆慷主持例行记者会:关于日本一段时间以来在南海问题上异乎寻常的一些表现,我在7月28日答记者问时曾说过,日本给人的感觉有点儿“哀莫大于心不死”——“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出自《庄子•田子方》)
2、(配以习近平和马英九的合影)9月21日,罗智强表示,当初对马英九的污蔑,也许可欺世一时,但不能欺人一世,看马英九卸任后受到愈来愈多的欢迎,可见“路遥知马力,日久见正道”。
3、(配以白岩松照片)呵护我们的青山绿水,呵护我们的云雀白鹤,要知道,到了“千山鸟飞绝”的时候,也就离“万径人踪灭”不远了
三张幻灯片,老师几乎不用多讲什么,让学生读一下的片中的话语,引课就算完成。但是这三章幻灯片,不但让学生初步感悟到什么是“化用古诗”,还给学生带来的确实很大的视觉冲击:名人都在化用古诗,说服力又强又有文采。每个学生都直接感受到什么“腹有诗书气自华”,每个学生都非常向往这种化用古诗的神奇本领,兴趣自然是非常浓厚了。
我们回过头来看看石老师的这三张幻灯片,真的很简约:没有花里胡哨的动画,没有高山流水的配乐,但是效果确一点都不简单:
1、 凸显本节课主题
2、 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3、 营造浓厚学习氛围
这不正是课前导入理想中的境界吗?
二、 方法指导:躬亲还要共做
陶行知说:“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石老师的作文方法指导也总是这样,在讲解完方法后,就躬亲共做,让学生佩服的五体投地。
记得有一次,石老师在指导学生记叙文中“料俗而无独特”如何改变?主要的方法是:1、有独特体验 2、有生活味。
讲解完这两个方法后,老师展示了自己的下水文:
一路有你的鞭策
①86年,我分配到武平中堡中学,据说我是第一个本科生。一次,石松元老师看看我:“不要以为你本科生,不会教书,你什么也不是。”于是我不断向老教师的课。
②99年8月,我调到武平一中,老师称呼为“石高”。我又想起石老师:“你不会教书,你什么也不是。“于是,我振作而起,我就在图书馆里读书,写作。
③2011年,我调到省教育学院,老师称呼为“石特”。我又想起石老师的话:“你不会教书,你什么也不是。“于是,我没有懈怠,去年,我在学院老师不解的眼光中申请到上海师大进修,跟随郑桂华读书写作。
④去年的12月3日,石老师走了,我坐了9个小时的车,从上海特地赶回,在他遗像前烧了一炷香,我默念:人生路上,一路有他的鞭策,也正是他的鞭策,让我不倦不懈前行。
在场的老师和学生无不为之动容,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独特的体验,用平实的语言来描写原本平淡的生活,才会这样的感动在场的每一个人。
再次以《化用诗歌语言,提升语言质感》这一课为例,石老师在方法指导时的妙句信手拈来:行至水穷处,不待云起时,身处逆境,我们当有突破的寻思,当有摆脱困境的努力。
我们在场的听课教师和全体学生情不自禁热烈鼓掌,甚至由学生大声喝彩!
石修银老师作文课上,除了强调回归生活原味外,经常谈到这样的作文要点:
(1)文章越独特越好(主题、题材)
(2)文章角度越小越好(描写、思考)
(3)文章越清晰越好(脉络、主题)
这样的精辟的要点,石老师总首先举例讲解,其次自己当堂做口头范文,再次学生操练,最后水到渠成得出,学生是由衷信服!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石老师这种躬亲共做的作文指导方法,不正验证了这个道理吗?
三、 当堂批阅:识器需观千剑
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石老师每节作文课的现场批阅环节。有的时候在一开始,把话题给学生,几名学生直接去黑板上写;更多的时候是在方法讲完之后的操练环节。每当这个时候,石老师总的形象总是陡然辉煌起来:就那样,一块黑板,几个七零八落的学生习作展示,一根粉笔就能让他忘我的入戏。
石老师从第一篇学生习作说起。
“这个意境不错,勾勒出了思乡……这句话多余,要删掉……”
“这个词用的好,这句古诗中这个词改得非常妙,是哪位同学,站起来我看看?”
“这件事一看就是真的,可以写,但是语言有点太平淡,不行,还得改”
“这个选材不错呀,有新意,有吸引力”
……
一般来说,评价到第四个作品时,石老师就能进入到忘我的境界:眼里只有习作,没有了听课教师,也忘记了学生。面对百千种学生写出来的千奇百怪的“神作”,他只是飞速浏览一遍,立马可以判断出优劣,没有丝毫犹豫,哪个词需要换,哪个句子需要删,哪句话用另一种说法效果会更好……他总是非常准确迅速地给出最佳修改方案!石老师在认真的时候总是最帅气的,你看他凝神盯着黑板上的习作,手中那根粉笔,带着有一种神秘的色彩,随着这根粉笔在黑板上划过一根根美丽的弧线,原本七零八落的习作,就变成了一小块一小块精妙的语段,每个小作者瞬间就有了强烈的成功体验,课堂气氛又从刚才的全体入戏的静默中变得热烈了起来。石老师接着一句:“来来来,大家也试试,学着老师刚才的方法,把自己刚才写的习作,批阅一下。”轻而易举的让课堂顺势进入下一个互评环节。
刘勰的《文心雕龙》说,“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正是因为看过成千上万中学生当习作,石老师的甄辨能力才会如此强大!我不禁拷问自己:教学二十载,到底认真读过多少篇学生的当堂作文?敢不敢像石老师这样当堂批阅?答案真是:有点玄!我只能说:当堂批阅,我还在路上!
四、当堂评价:忠言未必逆耳
为了迎合教改,好多教师总是对学生的习作不多考虑就进行虚情假意的赞美,夸大其词的表扬。而石老师在评价时,却遵循实事求是。有发现回答学生解读正确或说出新见,就欣然赞许。遇到学生的言论有不妥之处,他也一定会用并不逆耳的忠言,及时矫正学生的偏颇。
再一次修辞的操练课堂上,一学生展示了自己的作品:
母爱像一阵春风,吹散我阴霾的心绪;
母爱像一汪清泉,滋润我干涸的心田;
母爱像一缕阳光,温暖我受伤的心灵。
大家报以热烈的掌声,接下来是学生七嘴八舌夸赞:运用了排比的手法,读起来很有节奏感;比喻非常恰当,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母爱温柔、温暖的特点;非常有文采等等。在大家说了很多夸赞的话后,石老师说:“我也认为这个习作不错,修辞应用非常到位。但是如果一篇作品有多个主题,就不太好了。这三个分句,三个主题。怎么能变成一个主题呢?”同学们一片茫然,这时候石老师又说:“如果加一个字,变成这样:
母爱像一阵春风,吹散我阴霾的心绪;
母爱像一汪清泉,滋润我干涸的心田;
母爱更像一缕阳光,温暖我受伤的心灵。
大家现在齐读一下,看看有什么不同?”
学生齐读后茅塞顿开:一个主题,重点突出了,更加精彩了。就加了一个“更”字,却有这样的神奇效果,简直是神来之笔,怎能不让学生情绪高涨?
一次, 一个女生展示的习作如下:
“快迟到了,爸,你送我。”我焦急地喊道。“是,女儿大人。”老爸踩着摩托,摩托车便飞奔起来。可路上的车辆却不留情,似想与我们亲密接触。瞧,那辆白色的自行车东摇西晃,最后居然窜到我们面前。老爸见状,来了个急刹车,这一刹,我可惨了,身体脱离车坐足有十厘米。就差点没飞出去……随后,我和老爸跟着摩托车做跳跃运动,“这该死的路!”我埋怨道。老爸却认真地说:“不是路该死,是我们抗震能力不行。”
掌声过后,学生争先恐后的发言:
“语言描写很成功,特别幽默好笑”
“很接地气,生活化”
“夸张地手法很成功”
“爸爸是不是有点太宠女儿了?女儿是不是太不尊重爸爸了?”
“对呀,我也认为爸爸称呼女儿大人有点太过了”
石老师开口了:“我倒觉得这样称呼也没什么,我有时也会这样和女儿说话,这是一种爱称呀,其中的幸福滋味我想只有爸爸才能了解吧。这篇习作的小作者大胆地移用语言,诙谐幽默,富蕴情趣,展示生活鲜活一角,此幽默的语言风格,使文章显现灵气。”
这样的表扬,很到位,同时又委婉的否定了刚才那几个说作品不好的同学。我们看到,石老师的表扬真心真意,是老师的批评,委婉却很有说服力,真的做到了忠言未必逆耳。
作文指导之路,路在何方?觅渡千里,终于明白:回归生活原味,追寻语文本然,才是作文课堂指导的关键所在。
吉木萨尔县第三中学 马红霞
潘翠萍(发表于 2020/4/18 16:50:46)
能近距离和石修银老师学习,好羡慕
帕蒂古丽·马木提(发表于 2020/4/18 12:47:38)
去闽地学习之人多矣,唯马老师得石修银真传,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