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教师网络研修平台

  • 打印 【教学设计】|  《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

       来源:网络借鉴  |  作者:阿依吐鲁汗·阿不都里木  | 发布者:阿依吐鲁汗·阿不都里木   | 时间:2020-04-15 14:40:42  | 学段:初中三年级  | 学科:语文 | 上下册:上册

    【评论:4】【查看次数:6】【精华数:

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0月13日下午5时30分许,一出惨剧发生在佛山南海黄岐广佛五金城:年仅两岁的女童小悦悦走在巷子里,被一辆面包车两次碾轧,几分钟后又被一小型货柜车碾过。而让人难以理解的是,七分钟内在女童身边经过的十几个路人,竟然对此不闻不问。最后,一位捡垃圾的阿姨把小悦悦抱到路边并找到她的妈妈。现在小悦悦在广州军区陆军总医院重症监护室,脑干反射消失,已被宣布脑死亡。已于2011年10月21日去世。

二、资料助读: “性善论”的要点: (1)“善”是人的本性。“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2)人有四种“本心”:同情心、羞耻心、恭敬心、是非心。仁义礼智的道德规范即由此产生。“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

三、检查预习

1.朗读课文

2.教师点评字音:(1)不为苟得也(wéi) (2)为宫室之美为之(wèi wéi)(3)如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wù)停顿及重音:(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2)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    (3)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4)是/亦不可以已乎

3.学生齐读课文。注意课文中的排比句和对偶句,欣赏整齐而又有变化的句式美,感受其音韵美。

4.学生自读课文,参考注释,理解文意,有不懂之处勾画出来,准备质疑

四、疏通文意:

1.你问我答学生提出翻译中的疑难问题、请同学解答,可指名回答,也可自由回答。

2.生问师答对学生不能解答的问题,教师酌情给予点拨。

3.教师检查

(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①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通“避”,躲避。)

②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之意。)

③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与”通“欤”,语气词。)

④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从前。)

(2)辨析加点词语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是:

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这种)

②是亦不可以已乎(这种做法)为:

③乡为身死而不受(宁愿)

④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为了;接受)而:

⑤呼尔而与之(表修饰,不译)

⑥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表转折,却)于:

⑦所欲有甚于生者(比)

⑧万钟于我何加焉(对)

(3)翻译下列句子。

①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译文: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

②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译文:轻蔑地呵叱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③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译文:(可是有的人)见了“万钟”的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④此之谓失其本心。译文:这就叫作丧失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廉耻之心。

4、问题探究:

①  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②  文章开头写“鱼”和“熊掌”有什么作用?

③ “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欲”可以指哪些事情?

④ “所恶有甚于死者”“所恶”可以指哪些事情?

⑤  文中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哪句?

⑥  第2段的故事中,那乞丐为什么不接受别人的施舍?

5、讨论并归纳

① 舍生而取义者也(舍生取义)

② 鱼和熊掌两样东西的价值不同,如果二者不能同时得到,必然舍弃鱼而选取熊掌;// 同理,生命和正义的价值也不同,二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必须舍弃生命选取正义。//这里运用了类比推理,鱼喻生,熊掌喻义,义高于生,所以顺理成章地提出了“舍生而取义者也”的观点。

③  这里的“所欲”应指正义的事业,如为人民谋解放,为了四化建设,为了别人的安危等。所以“所欲有甚至生者”,指“义”而言;“苟得”,苟且得生之意。

④  这里的“所恶”指“不义”而言,即指不正义的不合法不道德的事情,如叛变革命,贪污受贿,滥用职权,杀人放火等。

⑤  非独贤者有是心,人皆有之。

⑥  因为他觉得施舍者的行为有辱他的人格。

6、教师小结:    第一层,以鱼和熊掌为喻,提出舍生取义的观点。第二层,分析人所以能舍生取义的原因。从生、死的角度提出为了正义绝不能贪生怕死,这是从正面论证本章主旨。 第三层:从反面论证了“义”的价值和作用。 如果生命高于一切,那就会不顾“义”,什么事都做得出来。而实际上有些人就不求生避患,这就足以说明义是高于生的。第四层,总结,指出“义”的境界是人人都有的,贤者不失。 实际上是号召向他们学习,坚守义的操守。第二段举例证明“义重于生”的道理。

4.请学生概括本文大意明确:本文提出了“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他对比了两种人生观,讲道理、摆事实,阐明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和不义可耻的道理,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告诫人们不辨礼义而贪求富贵的行为是不可取的。板书:比喻论证——巧妙设喻 、形象生动舍生取义   道理论证——正反论证、说理严谨举例论证——典型事实、论证有力

五、拓展延伸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曾经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现在的学校教育则强调我们中小同学要“珍爱生命”,最近教育部新修改的《中同学日常行为规范》就删掉了“见义勇为,敢于斗争”的字样,对于这些,你是怎样看待这一问题的?我的观点:(只要言之成理,观点鲜明即可。)如:人的生命是珍贵的,我们应当要珍爱这仅有的一次生命,但并不表示我们不见义勇为,不伸张正义,只是我们在见义勇为时,要量力而行,要在与坏人斗勇的同时还要斗智,尽量防止对自身的损害,对生命的威协。六、课堂总结(回顾“小悦悦事件”。)孟子主张人性善,他认为人生而具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只要不使这些“善心”丧失,我们的社会将是一个无比和谐的社会。

六、布置作业:1.背诵课文。2.在笔记本上积累重点实词、句子。


互动评论

  • 买迪尼牙提(发表于 2020/5/12 9:58:04)

    思路清晰,内容丰富

  • 索永梅(发表于 2020/4/27 21:35:24)

    吐舌头

  • 索永梅(发表于 2020/4/27 21:35:12)

    欣赏整齐而又有变化的句式美,感受其音韵美。

  • 李萍(发表于 2020/4/15 16:50:11)

    吐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