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教师网络研修平台

  • 打印 【教学策略】|  校领导如何评价教师的一堂课

       作者:史向阳 | 发布者:史向阳  | 时间:2020-04-15 11:40:16  | 学段:初中  | 学科:化学 | 上下册:下册

    【评论:0】【查看次数:0】【精华数:

如何评课

评课是很常见的教研活动,评好课不仅是老师们的基本教研技能,更是校长抓教学的重要体现。一个老师的评课只是一家之言,而一校之长的评课无形中就带有权威性、导向性、终结性。校长参与评课体现其对校本教研的关注,而校长的评课水平如何将直接体现校长的业务水平,甚至影响其在老师们心目中的形象。可见,评好课也是校长的基本功。现实中不是所有的校长都能评好课,也不是所有的学科的课校长都能评好,以下就是笔者结合实际评课经历的一些感受,偏颇之处还请商榷。

一、校长听课评课存在的一系列误区
  1.基于身份评课的误区。一些校长评课往往注重自己的身份,存在居高临下的一面,校长的评论往往成为基调,一些老师即使有不同看法,但由于校长的评课基调,也就唯校长所云为是了。如一校长评价一位新教师的公开课时,第一句就是"我认为你这一节课不成功",这样一来,给开课老师首先当头一棒,而其他评课老师也囿于这样的基调,就多找开课老师的不足,而很少找优点、亮点了。
  2.跨学科评课的误区。一般来说,校长也是由普通老师成长起来的,就是说,成为校长前也是某一学科的老师。成为校长后,听不同学科的课不可避免,但由此产生的问题是:许多校长常常把曾教学科上课的一些环节、方法、评价、预设生成等的评判标准用于其它学科的评课上,导致忽视具体学科的特点而产生学科混淆、武断评价、千篇一律的后果,既暴露校长自身对各学科理解的不足,也给非本学科上课的老师以后上课、成长等带来不良影响,如文理科上课的一些环节、步骤、评价等存在本质区别,一些理科出生的校长对文科教学的读、看、实践活动等不以为然,认为应多练习、多做题,这对于语文、英语、政史地之类的学科教学是不足取的;同样文科出生的校长对理科教学的评价更应慎重,并且由于教材、观点等变化,对于长期不熟悉理科的校长的评课更是出了难题。
  3.学段不同评课的误区。如完中、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初中)、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小学、初中、高中)等,校长可能是某一学段老师出身,对该学段的教学、管理比较熟悉,但对于其它学段的教学、管理等可能不是太了解、熟悉,这就造成了校长评课往往从自己熟悉的学段教学出发,机械教条地以该学段的评价标准、具体环节、课堂理念等作为评价别的学段的标准的误区,这不利于评课的客观公正,不利于老师的成长,也不利于良好、浓厚、民主的教科研风气的养成。如一完中,初中学段出身的一位同志担任学校校长,该校长在听一位高中老师的课后,对该老师提出批评,认为该老师上课内容比较空洞、环节不严密、课堂效率不明显,事实上这位老师上课的内容是高考虚词知识点的复习,该知识点本身就比较抽象,就是结合实例分析学生理解起来也有一定难度,所以由此而带来的学生兴趣不浓、上课热烈程度不够等也就不足为奇,并且虚词知识点作为汉语言学习的一部分,老师的教、学生的学和应用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因此这位校长的评课就有点门外之见的味道了。
  二、客观正确的对待评课
  1.淡化校长身份。具体评课时,校长应淡化自己的身份,以一个普通听课老师身份提出建议性的见解,最好在别的老师谈完自己的看法后,再进行自己的发言。具体评价时应客观,尤其对于新教师,应肯定多于否定,鼓励多于批评。校长应意识到,无论是听课还是评课,也是一种学习、探讨的过程,完全居高临下是不足取的,只有以一种平和的态度与老师打成一片,彼此敞开心扉开诚布公,才会有畅所欲言、促使开课老师不断进步成长的效果,所以校长评课的态度要随和,如果以一种探讨、商量的语气就更易于被他人接受,当然,对确实存在的不足,因人因地该直言不足的时候还是多多益善。
  2.对所听学科尤其是自己不熟悉学科有大致了解。各学科有各学科的特点,校长听课前应翻阅相应教材或找所听学科的老师学习、了解有关学科特点、知识结构、上课环节、学生生成、教师具体上课的共性过程和方法等,这样不但有利于听懂所听学科老师的上课内容,对于客观、公正地评课也是大有帮助的。
  3.从微观角度了解各学段上课的有关情况。学段不同,上课的方式、手段、效果、生成等就会有各自的特点,如幼儿园、小学上课,小朋友们肯定既热烈、又活跃,而高中生则有了几分理性,如果因为高中老师上课课堂不热烈、学生发言不踊跃就认定上课老师的课堂效果不好,就未免失之于武断、片面。作为校长,应深入了解各学段的课堂环节、学生反应、知识和能力的不同目标、过程和方法的不同安排、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不同定位等,从而对不同的学段教学有一个基本性的认识,并带着这些认识来听课、评课,效果可能会比较好。
  4.对一位老师的课,进行单向评价会使得评课变得片面.校长可以在听完一位老师的课后,再听几节同学段、同学科、同一年级的其他老师的课,通过横向比较,做出相应的评价,这对于校长评课的完整性不失为一条可借鉴之举。
  5.校长外出听课是正常的事,但不能把外校老师的上课作为一种模式标准,尤其不应该把重点中学老师的课奉为经典,并以此作为评价本校老师上课优劣的标准,因为学校不同,学生素质会不一样,应该从本校实际出发,从老师、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引导,当然,外校的好的做法可以作为借鉴加以推广,但不应硬性规定,导致千篇一律,可以引导本校教师通过比较,发现自身不足并加以改进,争取不断进步,使得上课卓有成效,为学生所欢迎。
   三、客观、公正、合理的去评课

俗话说的好:“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评课也是如此。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着手:

1、评价老师的教。老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老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是关乎课堂教学效果的首要因素。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教学基本功是否扎实。如:教态是否端庄大方,普通话是否标准,语言表达是否清楚,板书是否整洁美观,多媒体手段运用是否熟练等。良好的基本功是上好课的前提条件,而目前我认为很多学校只顾搞高效课堂建设,却忽视了对教师教学基本功的培训和考核,相当一部分老师的基本功实在令人不敢恭维。

2教学准备是否充分。如:教学内容是否娴熟,教材处理是否得当,教学思路是否清晰,教学环节是否流畅,多媒体课件是否精致等。没有备课的精心,就没有课堂的精彩,备课流于形式是目前高效课堂建设的一大顽疾,不管你承认不承认,这是普遍存在的。据了解,至今没有一个学校能很好的地解决这个问题,老师临上课才拿书本的现象屡见不鲜。

3课堂调控是否灵活。如:能否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习热情,能否启发学生思考、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是否关注学生反应、及时进行进度调整和学情干预,是否讲练结合、及时反馈,抓好知识的有效落实等。灵活的课堂调控是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保证。还有,老师的教学激情、学识水平、语言艺术、教学机智、人格魅力,都会对学生、对课堂起到潜移默化的感染和影响作用,会让课堂锦上添花、充满活力。

2、评价学生的学。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一定意义上讲,评价一堂课的效果好坏,关键并不在于老师教得如何,而是在于学生学得如何。换言之,如果没有学生的广泛而积极的参与,没有教学目标在大多数学生身上的有效落实,纵然老师讲解得天花乱坠、表演得天衣无缝,也只能算是徒劳无功。那么,如何评价学生的学呢?

1看学生表现是否积极。即看课堂气氛是否活跃,看学生是否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是否专心听讲、认真看书、积极思考、主动发言)。离开了学生的积极参与,就无法保证课堂教学的实效。

2看学生参与是否广泛。即看是绝大多数同学都积极参与,还是只有少数学生踊跃,多数学生沉默。只有面向全体,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效能,避免学习上的两极分化。

3看知识重难点是否真正掌握。看课堂上老师讲过的、学生学过的知识重点,大多数学生是否初步掌握并能够运用。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做到抓住基础、突出重点、精讲多练、及时反馈。如果一堂课下来,学生对所学内容一知半解,基础练习多数出错,可以肯定,这样的课堂教学效果是不会好的。 

4看课堂是否有生成。一节课的精华所在可能就是一两个亮点,那么,亮点就一定是课堂里的生成,生成可以是教师课前预设的,是在教师的预料之中的,这种生成是教师精心备课的结果。更为打动人心的生成应该是师生情感的交融和智慧的碰撞的结果,是在对文本融会贯通的基础上在一系列不可重现的课堂环境和资源条件下产生的,这样的生成是可遇不可求的,是师生之间在课堂里共同成长的最好注脚,有了这些东西,肯定是一节好课。

3、评价师生的交流与互动。和谐的师生关系,融洽的师生感情,有效的交流互动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没有师生的有效交流和默契互动,学生的积极性就不能充分调动起来,课堂气氛就不能真正活跃起来,教学效果也就难以真正得到提高。那么,如何评价师生的互动呢? 

1看老师是否有饱满的教学激情。因为,只有老师的教学激情才能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兴奋状态,而现在我们的老师们就是最缺乏的就是激情。

2看老师是否关注学生。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的状态,看是否都在认真学习;关注学生的表情,看是否存在学习疑惑;关注溜号的学生,提醒上课不要走神;关注后进的学生,多给些鼓励和关心。如此,不仅有利于拉近师生的距离、增进彼此的信任,而且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信心。

3看互动是否充分。是几个学生在互动,还是多数学生在参与;是浅显的“对”或“错”的简单判断,还是深入的思考与交流;是面无表情的机械问答,还是言语亲切的激励对话。总之,充分的教学互动不应该是少数学生的专利,而是全体学生的共享;不仅是知识的交流,还是师生情感的沟通,乃至智慧的启迪和人格的感染。

当然,校长的评课一般都是放在最后一环,在具体的听课与评课过程中不一定要面面俱到,前面老师说过的观点可以简单总结一下,再根据不同老师的教学特点和课堂实况,有所侧重,酌情而论。重要的并不在于给老师的课下定性的结论,而是针对教学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中肯的改进意见,以便老师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扬长补短,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课堂教学的效果。评价的语气要平和,表情要和蔼,措辞要准确,表扬要高调,批评要含蓄。不要居高临下、严厉指责;也不要隔靴挠痒、蜻蜓点水,既要指出问题,又要营造和谐的评课氛围。校长不要以为一次评课可以解决所有问题,就是再忙也要经常地参加听评课活动,如此才能真正收到以评促教、共同提高的评课效果,达到评课活动的本来目的,这样评课才会为老师信服、才会有实效。


互动评论

  •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