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网络研修平台

  • 打印 【教学设计】|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设计

       作者:桑布·奥图哈 | 发布者:桑布·奥图哈  | 时间:2020-04-11 04:08:19  | 学段:初中  | 学科:化学 | 上下册:下册

    【评论:0】【查看次数:0】【精华数: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那些是物理性质,那些是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

    2)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兴趣,培养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2)培养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点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

教学难点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归纳总结、补充讲解、练习提高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具学具准备

试管、带弯管的单孔橡皮塞、酒精灯、玻璃片、烧杯、铁架台(带铁夹)、研钵、、药匙、镊子;胆矾、氢氧化钠溶液、石灰石、稀盐酸、澄清石灰水、水

教学过程

[引言]我们知道在物质世界里,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发生着变化。例如,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和冰、炎热的夏天食物易腐败、燃料能燃烧、钢铁制品在潮湿的环境会慢慢生锈等。认识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的特点,掌握其规律,对于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是至关重要的。现在我们就来学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板书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讲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化学概念、化学基础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形成的,因此必须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下面请大家观察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实验,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列表记录。
    [
演示]实验1-1

水沸腾,有大量水蒸气冒出,玻璃片上有小水滴附着。

 [演示]实验2

[说明]首先展示胆矾晶体,再把蓝色块状固体研碎成为蓝色粉末 ,然后进行实验。

[提问]实验12有什么共同特征?

以上两个实验在变化过程中只是形状或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像这种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板书]一、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

1、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2、特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只是形状、状态(气态、液体、固体)的变化。

[演示实验13

由学生描述并记录实验现象 〔两支试管都形成蓝色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立即生成蓝色沉淀〕。

这里的蓝色沉淀是氢氧化铜。这个过程是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作用生成了新的物质氢氧化铜。

    [演示]实验14由学生描述并记录实验现象 :加入盐酸后立即有气泡产生,石灰石逐渐变小,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摸一下试管感觉到发热。

[提问]实验34有什么共同特征?

这两个变化都有新的物质生成,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我们日常看到木材燃烧,铁生锈等都是化学变化。

在化学变化过程中除生成其他物质外,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这些现象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

[板书](二)化学变化

1.概念: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2.特征:①有新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②常伴随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讨论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应依据什么?

[练习]口答课本第1012

[引入]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物质的性质。我们将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板书]二、 物质的性质

(一)化学性质

[讲解]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例如,我们刚刚做的实验34中,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有氢氧化铜蓝色沉淀生成,石灰石与盐酸反应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这里物质表现出的性质都是化学性质。

请同学们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物质的化学性质的例子。

蜡烛(纸张、木材等)能燃烧;铁在潮湿的空气里易生锈,在干燥的空气里难生锈;

[小结]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的联系

[讲解]在叙述物质的性质时,往往有下列字:能、会、可以、易、难等。 例如:

1)木柴燃烧—化学变化  木柴能燃烧—化学性质

2)铁生锈——化学变化  铁(在潮湿的空气里)易生锈——化学性质 ;铁(在干燥的空气里)难生锈——化学性质

3)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化学变化 ;胆矾溶液可以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化学性质

[过渡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板书](二)物理性质

       [讲解]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这里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有两层含义:一是不需要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一是在物理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等都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下面我们就几个重要的物理性质作一简单介绍

[板书]1、熔点

我们知道,当温度升高时,固态的冰会变成液态的水。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物质的熔化温度叫做熔点; 

[板书]2、沸点

把水加热到一定温度时,水就会沸腾。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沸点。 物质的沸点随着大气压强的增大而升高。

[板书]3、密度

两块体积相同的铁块和铝块,有经验的人只要用手分别“掂量”一下,就可以鉴别出哪是铁,哪是铝。这是由于体积相同的铁块和铝块,它们的质量是不相等的。我们把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演示]实验15

[讨论与交流]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我们不仅要掌握这些概念,更重要的是要分清哪是物理变化,哪是化学变化,这就需要我们抓住两者的本质区别,多做一些练习。

布置作业

习题12345

板书设计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物质的变化

(一)物理变化

1、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2、特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只是形状、状态(气态、液体、固体)的变化。

(二)化学变化

1.概念: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2.特征:①有新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②常伴随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二、 物质的性质

(一)化学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二)物理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1、熔点      

2、沸点

3、密度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东坪中学  李启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2)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表达实验现象的能力。

2、情感与价值观:

1)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探究,使学生体会发现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3)通过学生分组实验使学生认识到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并培养同学之间的合作能力。

3、程与方法:

通过教师提出课题,而后进行师生讨论、确定方案,学生分组实验探究,最后总结交流,填写实验报告。

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对探究实验的兴趣;

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描述能力

教学难点:

训练学生主动发现实验现象;学会表述实验现象。

教学模式:

探究式

教学准备:

实验用品:蜡烛、火柴、烧杯(或玻璃杯)、玻璃导管、澄清石灰水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引入】世界是物质的,化学主要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化学实验是研究物质的重要手段。同学们,你做过蜡烛燃烧这个实验吗?你仔细观察过燃烧的蜡烛吗?

【学生阅读】P7"活动与探究"

【学生讨论及猜想】1、蜡烛燃烧时可能发生哪些变化?

2、蜡烛燃烧后的物质到哪里去了?如何验证?

3、蜡烛会有哪些性质?

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激发学生对探究实验的兴趣.

 

【教师点拨】

1   点燃前:观察蜡烛的性质

(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

学生积极讨论,放开思路,并设计实验说明物质的性质。


2   燃着时:关注燃烧过程中发生的变化。

1         观察火焰;

2        火焰三部分温度的高低比较;

3        燃烧后的物质是什么?

学生分组实验(二人一组):

共同合作:一边实验,一边记录。

火焰分外焰、内焰、焰心

设计实验说明火焰温度的高低。(学生讨论,并且按照方案,进行实验)

用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并且倒置过来,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并且推断生成物是什么。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实验现象的表达能力。

通过学生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熄灭后

观察现象:

而后点燃蜡烛刚熄灭的白烟

(如果实验不成功,学生可以多实验几次)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对科学的不断的追求的精神。

 

教师提示:还有什么有关蜡烛的实验吗?

学生可以进行设计实验。


小结:

1   关注物质的性质: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石蜡能否燃烧、其燃烧产物能否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   关注物质的变化。

3   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包括变化前、变化时、变化后)。

学生讨论,信息反馈。

填写实验报告。

学会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板书设计:

课题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  蜡烛燃烧

探究步骤对现象的观察和描述点燃前 燃着时 熄灭后 


注;本教学设计为网上下载。

 

 

 

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

                   东坪中学  李启旭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了解化学实验对探究的重要性及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2)  认识化学实验的目的和意义,了解实验的注意事项。

(3)  了解常用仪器的名称、使用范围。

4)能进行药品的取用、加热、洗涤仪器等基本实验操作,了解操作要求。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参观化学实验室,了解实验室规则、仪器名称。

2)通过实验探究,学习并学会一些实验基本操作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注重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以及良好的道德品质。

2)通过对化学家们研究过程的了解产生探究的欲望。

3)通过本节的动手实验、实践获得乐趣,真正体会严谨的科学态度、合理的实验步骤和正确的操作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二、重点:仪器的识记。固体、液体药品的取用、滴管的使用、加热试管里的液体药品。

难点:滴管的使用。

三、课前准备

 

学生

教师

预习教材内容,课余时间分组参观实验室、仪器室、药品室,了解实验室实验规则、仪器的名称和用途、药品的贮存

准备实验所用仪器、药品及多媒体课件 

:实验仪器及药品

试管、镊子、药匙、量筒、酒精灯、试管夹、试管刷、大理石、碳酸钠、稀盐酸、硝酸银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

四、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走进化学实验室

 

展示化学家的实验室图片,介绍科学家取得的成功与无数的实验是分不开,让学生知道实验的重要性。

观看、思考。

 

 

你已经知道什么?

 

播放违规实验造成的实验事故的课件或实物表演,使学生认识安全实验的重要性。

观看课件、演示实验。

(交流与讨论):参观实验室后,对实验室的实验规则、仪器、药品的认识,形成认识。

内容1、固体药品的取用

 

(展示药品):

大理石、碳酸钠

(提出问题):

1    要将大理石放入试管内

而不打破试管底,应如何操作?应用什么仪器取用?

2、如何将碳酸钠粉末放入试管内而不沾在试管壁上?应使用什么仪器?

注意指导学生,注重培养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让学生互教互学,鼓励学生大胆动手实验,学会分析实验成与败的原因。

 

观察药品,关注药品的性质

 

 

阅读教材P14-15,交流、讨论,得出正确的操作方法。

 

 

 

 

 

(实验探究)

1、用镊子夹取一块大理石放入试管中,并将试管放在试管架上。

2、用药匙取少量碳酸钠粉末放入试管中,并将试管放在试管架上。

(交流与讨论)

对实验成败进行总结。

内容2、液体药品的取用

 

展示药品:

稀盐酸

(提出问题):

1    回忆日常生活中,我们怎

样将一种饮料从瓶子倒到杯子中而不滴洒?

2    如何将稀盐酸倒入试管内?

 

 

 

(练习与实践):

1    细口瓶的瓶塞为什么要

倒放在桌子上?

2  倾倒液体时,瓶口为什么要紧挨着试管口?应快速倒还是缓慢地倒?

3    拿细口瓶倾倒时,为什么细口瓶贴标签的一面要朝向手心?

4      倾倒液体后,为什么要立即盖紧瓶塞,并把瓶子放回原处?

观察药品

 

(联想与启示):

回忆日常生活经验,交流与讨论,结合教材P15液体的倾倒,得出液体取用的方法。

(实验探究)

1    取少量稀盐酸于试管中,

并将试管放在试管架上。

(交流与讨论)

对实验成败进行总结。

完成练习,交流、讨论,形成认识。

 

内容3、量筒的使用

(提出问题):

1    回忆初二物理学过的知识,如何使用量筒量取液体的体积?

2    量筒量取液体时,为什么

要使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采用仰视或俯视,将会对读数产生什么影响?

 

学生回忆学过的知识,并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

(实验探究)

1    10毫升的量筒量取2

毫升的稀盐酸。

2    量筒量取液体时,仰视或

俯视,对读数产生影响。

3    将量好的稀盐酸倒入放

有大理石的试管中,观察并记录发生的现象。

交流实验结果。

内容4、滴管的使用

(提出问题)

1    取少量的液体应使用什

么仪器?

2    使用胶头滴管应注意什

么事项?

注意指导学生实验规范。

 

阅读教材P16滴管的使用,思考、讨论。

(实验探究)

1    用滴管向盛有碳酸钠粉

末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观察并记录发生的现象。

2    用滴管向盛有稀盐酸的

试管中滴加硝酸银溶液,观察并记录发生的现象。

交流、总结。

内容5、物质的加热

1)酒精灯的使用

 

 

 

 

 

 

 

2)给物质加热

(提出问题)

1    正确使用酒精灯应注意

实验事项是什么??

2    酒精灯的火焰各部分颜

色为什么不同?

3    怎样熄灭酒精灯?

 

 

 

(提出问题)

1    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能

否将试管口对着人,为什么?

2    如果试管外壁有水的话,

能否直接加热,为什么?

3    将液体加热到沸腾的试

管,能否立即用冷水冲?为什么?

4    如何给试管里的液体进

行预热?

 

阅读教材P16-17酒精灯的使用,思考、回答。

 

 

(实验探究)

点燃酒精灯,观察火焰的分层,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火焰中1-2秒后取出,观察发生的变化,记录现象,分析原因。

学生联想生活中见到的现象:

1    烧开水时,水装得过多,

沸腾时水会溢出。

2    装过热开水的玻璃杯马

上放入冷水中,杯子很容易破裂。

思考、交流、讨论、归纳给物质加热的方法。

 

(实验探究)

1    取三支试管,各加入3

升的水,分别放在酒精灯火焰上方3厘米、灯芯、外焰上加热,记录加热的水沸腾分别所需的时间。

2    用量筒取2毫升的氢氧化

钠溶液于试管中,用滴管滴入硫酸铜溶液,观察、记录现象,

再加热试管里的液体,观察现象。

内容6、洗涤仪器

(提出问题)

做过实验的仪器为什么要洗涤?如何洗涤试管?

阅读教材P18—19后,交流、总结。

(实验探究)

将实验中所用的试管、量筒等洗干净,并整理实验桌和实验室。

学完本节你应该知道什么?

指导学生总结,对学生的总结给予引导和鼓励。

思考、总结。

布置作业

1    书面作业:

素质教育学案:P6-12

2、家庭小实验:利用家中的杯子、瓶子、筷子、匙、食盐、冰糖、水、吸管、盆子等,进行固体取用、液体倾倒、排水法收集气体的操作练习。

学生完成作业。

 


互动评论

  •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