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教师网络研修平台

  • 打印 【读书笔记】|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作者:张遵香 | 发布者:张遵香  | 时间:2020-04-10 09:43:24  | 书名:国学研修

    【评论:1】【查看次数:6】【精华数:

研究诗歌,首先要研究诗人所处的历史背景,人是社会的人,人所有的行为几乎都和当时的社会有所关联。当我们知道了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之后,我们大约就知道诗人的性格走向了。

但是在同样的时代背景下,每个人所做的选择也是不一样的,所以知晓了诗人所在的时代背景之后,我们要深入的了解诗人的创作,就要看诗人的人生究竟经历了什么。

在听课和自己查找资料的过程中,我发现提到杨万里的童年,只有一句话,杨万里的父亲杨沛精通《易经》,常常在家境不富裕的情况下买书。

《儿童心理学》说,在男孩的童年时期,如果父亲能够立得起来,成为男孩的榜样,那么男孩一般情况下就会学习这个榜样,如果父亲立不起来,男孩就会向身边最亲近的男性学习。

杨万里的父亲很明显是杨万里的榜样。简介中并没有提及太多杨沛其人,我查找搜索也没有找到杨沛的详细介绍,可见杨万里的父亲杨沛是不出名的,不是当时的文坛大家,也没有著书立传,这样一个不显山不露水的学者,他带给了自己的儿子什么样的影响呢?从杨万里身上,我们也许看到了杨沛的影子。杨万里嫉恶如仇,勇敢超越前辈,也可能就是他的父亲留给他最好的教育传承。

嫉恶如仇的人,都是单纯善良的人。他们不懂得和世界转圜,他们认定心中的正义,就会为此坚持到底。也许杨万里就是这样一个单纯善良的人。他认定心里的正义,不认同当朝的权臣,那么他就不会妥协,明着不妥协,暗着也不屈膝,他的官途必然不顺

。但是杨万里不管自己官场顺不顺,他就是要发出自己的声音,既然说了真话,他就随时接受说真话的风险,家中小包裹常存,贬就走,走就走。他真正做到了“宠辱不惊,去留无意”,令人叹服。他这一生,活得真实。活得随性。不能融入当时的文学潮流,就不融;看不惯,就抨击;不喜欢自己的诗歌,就焚诗。好像任何人都不能束缚他的行为,他就是要做一个真性情的人。

看着杨万里的一生,我想,是不是这样,活着就会感到自在?就能活出自己的天地?杨万里活到了80岁,其原因是不是为人单纯,不惧别人的目光,心中豁达。

你看,“泉眼无声惜细流”,你听,“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互动评论

  • 陈怡璇(发表于 2020/4/23 0:47:47)

    中国古典诗词文化,博大精深,词藻瑰丽,精准凝练,语言美、形式美,无不体现中国古典文人墨客智慧的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