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教师网络研修平台

  • 打印 【教学设计】|  九年级历史中考复习中国近代史

       作者:王克瑜 | 发布者:王克瑜  | 时间:2020-04-07 09:07:10  | 学段:初中  | 学科:历史

    【评论:0】【查看次数:2】【精华数:

授课时间:20   年  月  日

课题:第七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星期(  )

累记课时:


教  学 目  标

1.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

2.列举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3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

4.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列举《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5.知道义和团运动和抗击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历次入侵中国史实和相关条约

教学难点理解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自学,小组互帮,交流讨论,讲解释疑

教   学   过   程

一、解读试说明要求

1. 林则徐虎门销烟。

2. 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3.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的侵略史实。

4. 甲午战争,《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5. 义和团运动和抗击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辛丑条约》对中国

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二、理清知识结构见课件

三、考点突破

考点一、林则徐虎门销烟。

1.背景:2.经过:3.意义:

考点二、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1.《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2.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1)《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2)破坏了中国领土和主权完整;

(3)中国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被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旋涡;

(4)使中国开始沦为                社会,标志中国         的开端(因中国社会性质

生了变化:由封建社会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考点三、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    

考点四、甲午战争,《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1.中日甲午战争:

(1)原因(2)时间:(3)主要战役:①     大战:②旅顺大屠杀。③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2.《马关条约》:

(1)时间、人物、地点:(2)条约内容:

(3)影响:①使外国侵略势力深入中国腹地;②    加深了中国的         程度和民族危

机;③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转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并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考点五、义和团运动和抗击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1.义和团运动:

(1)背景:(2)主要活动地区:(3)口号:“         ”(鲜明地表达了中国人民反对       的斗争意志,同时也反映出义和团对清政府抱有幻想)。

2.抗击八国联军:

(1)时间:(2)经过:(3)结果:

(4)性质:一场波澜壮阔的反                   爱国运动。

3.《辛丑条约》:       年(农历辛丑年)签订。

(1)主要内容:①经济:②政治:③军事:④外交:⑤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2)影响: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最多、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洋人的朝廷);中国     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小卡片

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历史事件时间不平等条约影响鸦片战争1840-1842年《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北京条约》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中日甲午战争1894-1895年《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化程度大大加深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0-1901年《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共同影响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图片资料        

 

 

 

 

四、中考突破

1.(2019•广东)19世纪洋人苦于无法找到改变贸易困境的商品,在他们看来,“中国拥有一切东西,世界上最好的食物:米,最好的饮料:茶,最好的衣物:棉花、丝绸等”。“幸运的是一种新的商品出现了”,“新的商品”是

A.棉纺织品         B.机器        C.鸦片         D.枪炮

2.(2019•四川)“西方列强一巴掌把大清帝国打落谷底,从此国门洞开,风雨交加。”

“中华民族开始了漫长的寻找,寻找失去的尊严,寻找在世界的位置,寻找复兴的

道路……”。西方列强的“一巴掌”是指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2019•四川成都)1842等,英国《伦敦新闻画报》载:(条约)确定了千百万的

赔款,永久割让给我们一座岛屿。总之,它让我们获得的比想要的还多。该条约是

A. 《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   C. 《北京条约》   D. 《马关条约》

4.(2018•广东)英国在清末和中国一共打了三仗:一次是“全仗”,两次是和其他列强合伙来打的“半仗”。材料中的“全仗”结束后,中国被迫签订了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5.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关闭已久的大门,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得出此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A.中国市场大门被打开               B.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C.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D.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材料解析题:请仔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通过武装侵略,扩张在华殖民势力,是英国政府的既定方针。……1840年6月,英国舰队封锁广东江面与海口,鴉片战争正式爆发。……鴉片战争是清朝后期中国历史的重大转折,严重影响了此后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方向。…中国开始由独立的主权国家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变,中华民族的危机与苦难日益加重。
                                                  ——摘编自《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二《南京条约》签订后,西方资产阶级兴奋得“好像全都发了疯似的”,……但没过多久,英国下院一个调查中英贸易状况的委员会的报告承认:“近年来同这个国家的贸易处于十分不能令人满意的状态。”1846年以后,英国对华的商品输出开始大幅下降,每年停留

在150万英镑左右。西方资产阶级又把商品滞销的原因归咎于中国的门户开放不够。

——李侃等《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那个时候,中国和日本打起仗来,而中国却打败了,这便是中日甲午之战了。剝去了台湾之后,还要求各口通商,苏州也开了日本租界。这时候,潜藏在中国人心底里的民族思想,便发动起来。一班读书人,向来莫谈国事的,也要与闻时事,为什么人家比我强,而我们比人弱?为什么被挫于一个小小日本国呢?读书人除了八股八韵之外,还有它应该研究的学问呢!
                                                 ——摘自包天笑《钏影楼回忆录》

材料四严格说来,拳匪运动可(以)说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三个救国救民的方案,不过这

个方案是反对西洋化、近代化的,与第一第二两个方案是背道而驰的。拳匪的惨败是极自然

的。惨败代价之大足(以)证(明)我民族要图生存绝不可以开倒车。等到自强、变法都失

败了,国人然后注意(到)孙中山先生所提出的救国救民的方案。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具有必然性?你如何理解

“鸦片战争是清朝后期中国历史的重大转折”?

2)根据材料二,英国认为“商品滞销”的原因何在?结合所学,你认为“商品滞销”的

根本原因应该是什么?为解决“商品滞销”问题,英国采取的对策是什么?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指出甲午战争的直接后果是什么?你同意包天笑关于“这时候,

潜藏在中国人心底里的民族思想,便发动起来”的看法吗?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

由。

4)材料四中的“拳匪运动”是指什么运动?并由此引发了列强的哪一侵略行为?材料中

“第一第二个方案”分别指什么?

(5) 结合以上的史料,说说你的感悟。

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

 

 

 

 

     

授课时间:20   年  月  日

第八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星期(  )

累记课时:


教  学 目  标

1.了解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初步认识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

2.知道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史实。

3.了解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知道孙中山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的史实,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4.知道陈独秀、胡适、鲁迅等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教学难点理解中国革命道路曲折的原因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自学,小组互帮,交流讨论,讲解释疑

教   学   过   程

一、解读试说明要求

1.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

2.知道百日维新的重要内容及历史影响。

3.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的基本史实,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4.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

位和作用。

二、理清知识结构见课件

三、考点突破

考点一、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 

 1.时间: 2.背景: 3.目的:4.洋务派的代表人物: 5.洋务运动的内容:6.评价洋务运动:

考点二、戊戌变法(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及历史影响。    

1.背景:

2.序幕3.目的:4.维新思想的宣传:5. 戊戌变法

(1)时间:(2)开始的标志:3主要内容:①政治:②经济:③教育:④军事:⑤民权:

6. 结果:7. 影响:8. 戊戌变法指导思想: 

考点三、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的基本史实,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1.创建兴中会

2.创建中国同盟会——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1)时间:地点:选举孙中山为总理,创办机关刊物《民报

(2)纲领:“                        ”三大主义,概括为“             ”。(三民主义的核心是“民权”,即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3. 辛亥革命1911年是旧历辛亥年,史称     革命。

4.中华民国成立:

(1)成立:(2)主要措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3)评价: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是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

5.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在一片胜利的欢呼声中失败了):

6. 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孙中山的             

考点四、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1.背景:2.开始的标志:3.代表人物:4.阵地和口号:5.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6.新文化运动的作用(历史地位):

(1)性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伟大              运动;(2)动摇了                

统治地位;(3)启发人们追求民主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新出路;(4)为           

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奠定了思想基础。

小卡片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历程

 事件时间学习层面地位/影响/作用经济近代化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学器物(技术)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政治近代化戊戌变法(百日维新)1898年学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辛亥革命1911年学政治制度(资产阶级共和制)结束封建帝制,建立民国,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思想近代化新文化运动1915年学思想文化(民主科学)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图片资料

 

 

 

 

四、中考突破

1.(2019·河北)某学者指出:这些成就或可提供一幅奋力拼搏的生动画面,但实际上它们只代表了非常肤浅的现代化尝试,其活动的范围局限于火器、船舰、机器、通讯、开矿和轻工业,而没有开展任何仿效西方制度、哲学、艺术和文化的学试。材料评述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戊戊变法      D.新文化运动

2.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一书中写道:“如果说曾国藩开辟了西化之路的话,左宗棠和李鸿章则是斗志昂扬地紧握了西化的火把。”文中的“西化”主要指

A.学习西方的科技            B.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C.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D.传播马克思主义

3.(2018·湖北)有人用《增广贤文》中“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来比喻洋务运动。这里的“花”和“柳”分别指

A.自强,求富    抵制西方列强的侵略B.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    创办中国近代工业C.刺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开辟了中国近代化的道路D.维护清朝统治    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4、进入近代,中国虽落后于世界,但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人没有停止过重塑自信的脚步。

材料一光绪七年(1881年)李鸿章奏称:“该局船不时驶往东南两洋,今且骎骎(迅速)开始赴西洋之先路。直、晋、豫等省旱灾之时,该局船承达赈粮,源源接济,救活无数灾民。往岁台湾、烟台之役,该局船运送兵勇迅赴机宜,均无贻误,洵于时事大局有益。”
                                               ——朱荫贵《朱荫贵论招商局》

材料二中华民族的觉醒由1300名举人在“公车上书”的呐喊中宣告于世……公车上书是民族危机刺激下的集群,他们的共识更多地来自于对民族前途的思考,并且把抵御外辱与改革内政合为一体,就其反映的时代意义来说是前代人们所不可比拟的。
                               ——摘编自陈旭麓《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甲午战争后,中国面临的迫切问题,是如何在外国帝国主义(侵略)和王朝衰退加剧的局势下,实现民族救亡。为此,两大政治运动推展开来,代表着解决这一问题的(两种)不同途径。
                                                  ——摘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四“我们中国,模仿西洋创办学校,已经数十年,而成效毫无。学校处数固属过少,不能普及;就是已成的学校,所教的非是中国腐旧的经史文学,就是死读几本外国文和理科教科书……此等教育,有不如无。”
                                                  ——陈独秀《近代西洋教育》

材料五中国的传统文化自汉以来,一直被我们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文化,但是到了晚清出现千年未有之文化危机……从晚清开始,中国社会就是一个不断重建文化自信心的过程,这种文化自信心的建设包括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

——廖保平《铁屋里的大国突围》

(1)材料一所述与中国近代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结合所学,简述其历史地位。根据材

料一,概括招商局有益于“时事大局”的依据。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引发“公车上书”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据材料二,指出

为什么说公车上书者们超越“前代人们”?作者认为“公车上书”在当时起了怎样的

历史作用?
3材料三中“两大政治运动”的推展,其共同目的是什么?资产阶级维新派企图用什么

方式来达到目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辛亥革命,完成了帝制向共和的转变,实现

了三民主义思想中哪一方面的巨大成功?
4材料四中,陈独秀指出中国教育落后的原因有哪些?为此,中国进行了哪方面的探索?

(5)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社会在物质层面、制度层面、精神层面是

分别通过哪些重大历史活动来“重建文化自信心的”?

课后作业:优化设计P27-28

、教学反思:

 

 

 

 

 



互动评论

  •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