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教师网络研修平台

  • 打印 【教学实录】|  教学实录

       来源:网络  |  作者:韩嘉梅 | 发布者:韩嘉梅  | 时间:2020-04-02 18:25:54  | 学段:小学  | 学科:语文 | 上下册:下册

    【评论:1】【查看次数:1】【精华数:

《猴王出世》教学实录

(人教版五年级下)

执教:浙江省金华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王春燕

 

课前交流

(播放《西游记》动画片的片断。)

师:你们最喜欢西游记里的谁?

生:我最喜欢孙悟空。

师:为什么?

生:因为他神通广大,无所不能。

师:哦,这是你喜欢的原因——本领高强,神通广大。还有谁要说?

生:我也喜欢孙悟空,因为他惩恶扬善,有勇有谋。

师:你们班的成语学得真好啊!还有谁想说?

生:我也喜欢孙悟空,因为他非常厉害也心地善良,能够降妖除魔,还会72变。一个跟头就翻十万八千里。

师:你真厉害。

生:我喜欢孙悟空,喜欢他的勇敢无畏,喜欢他的积极乐观,喜欢他的神通广大。

师:有不喜欢的吗?你们不喜欢这部作品中的谁?

(生摇头)

师:看来这部作品真把你们迷倒了。我们都喜欢孙悟空,那孙悟空是从哪儿来的呢?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呢?今天王老师就和你们一起来学习《西游记》中的第一个小故事,好吗?

 

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您好。

师:看老师写课题。(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生齐读。)

师:课题的后面有个小,表示这篇文章下面配有注解。这篇课文有很多注释,帮助我们更好地读懂它。昨天你们预习了吗?

生:(齐)预习了。

师:谁来说说你们是怎么预习的?

生:我把课文中的好词好句都画下来了,另外我还读了五六遍。

师:等会儿你要好好展示你的朗读好不好?

生:好。

师:你呢?

生:我先画出了好词好句,又把自己不认识的字加上了拼音。还找到了一些读不通、读不懂的句子,去查找了它的意思和如何断句。

师:厉害!不愧是师大附小的同学。你们有没有发现,这篇课文的前面有个“阅读提示”?“阅读提示”中有这样两个问题:

课件出示:石猴是从哪儿来的?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

师:你思考过吗?下面请你快速浏览课文,在关键的语句下面画一画。待一会儿我们来交流。

学生自学。

师:石猴是从哪儿来的?谁能用文章中的话告诉大家?

生:(读)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suì)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

师:你们跟她找的一样吗?简单说,这猴子是从……

生:石头里蹦出来的。

师:了解了猴子的出生,你想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

生:神奇

生:奇妙

生:非同一般

师:他是怎样成为猴王的呢?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

生:石猴是因为自己有本领,帮助众猴找到了水源,可以使它们有安身之处,众猴就得履行自己的诺言,拜他为王,可以说他是凭着自己的本事成为猴王的。

师:这个本事,说具体一点儿,就是什么?

生:在这里是指他能进到洞瀑里又出来,带给大家一个安身之处。

师:回答非常完整。石猴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又能安然无恙地出来,当上了猴王。读到这里,这石猴又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生:石猴给我留下了“勇敢”的印象。

生:石猴勇敢无畏,一心为公。

师:一心为大家。

生:石猴给我的印象是他非常勇敢,而且有自信。

师:同学们,一蹦,蹦出了一只石猴,一跳,跳出了一位猴王。这猴王的形象已经活灵活现地留在了我们的脑海里。那么,吴承恩先生是用怎样的语言把它写出来的呢?请同学们放声地、自由地先读读第一自然段,感受感受。

学生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

师:同学们读书的姿势特别好,读书的声音也特别好听。哪一句话写石猴写得特别生动?

生:(读)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zhāng)鹿为友,猕(mí)猿(yuán)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师:有同感的请举手。

(生都举手)

师:那我们一起看着屏幕读吧!

(生齐读。)

师:读着这样的句子,你仿佛看到石猴在干什么?

生:石猴在山中活蹦乱跳。

生:我好像看见他在山中采树上的果子。

生:他在山中嬉戏玩耍。

生:他在山中自由自在、活蹦乱跳,左走走,右走走,采一朵山花,饮一点涧泉。

师:呵,这山就是石猴的什么呀?

生:家!

师:快乐老家!自由天堂!谁再来读这句话?

(指名生读。)

师:谢谢你。同学们,请你把目光聚焦在语言文字上,从怎么写的角度,你发现了什么秘密?

生:我觉得这段文字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师:你能把这个排比句读给大家听吗?

生:(读)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zhāng)鹿为友,猕(mí)猿(yuán)为亲;

师:同学们,刚才这位同学发现了300多年前的排比句,两个排比句,真了不起!让我们来看看,作者吴承恩在写石猴时谴词造句上非常讲究,里面有很多秘密,你发现一个,我们就按照你的发现先走进去看一看。同学自己读,你还能发现什么?

(学生自读。)

师:你们有发现吗?

生:我发现每句话都是三个字,前一个字是动词,后两个字是名词。

师:是不是一个大发现呀?

生:(一些学生)是!

师:眼睛看上面,这几个词全都是写石猴的动作,如果把它读出来,会是一种什么样的一种节奏呢?

生:(读)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因为猴子在山中快乐地行走着,非常活跃,所以要活得有激情。

师:很有激情很活跃,那你为什么像打太极一样读出来?请你再试试。

(生再读。)

师:很有进步。谁能让这石猴的身影在我们眼前动起来?

(指名生读)

师:你的声音很好听,可我怎么也没有听出那石猴在山上行走、跳跃,只听到一群小学生非常遵守纪律地坐在教室里。我也来读一读,好不好?

生:好!

(师范读,语速稍快。)

师:你们也这样读一读。

(学生自由读。)

师:我看到这位男同学读的时候还带着动作,很有感觉。你来给大家读一读。

(生读,读得轻快、跳跃)

师:这石猴跳起来没有?

生:跳起来了。

师:让我们一起来试试。

(生齐读)

师:同学们,三个字、三个字的短句有短句跳跃的节奏,让石猴地字里行间跳起来、动起来。往下读,你还会有发现。自己试试看。

(学生自读第二句。)

师: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生:我觉得这个是四个字的排比句。

师:四个字四个字的,但这四个字是随便排列的吗?

生:我还发现,前两个字都是一些动物,后面一个字是人和人之间的一些关系。

师:这些动物是猴子的——

生:是猴子的亲戚朋友。(众笑)

师:是哪些动物?

生:狼虫、虎豹、猕猿、獐鹿……

师: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个“虫”字?这个“虫”,可不是我们玩的毛毛虫,知道是什么吗?

生:昆虫

师:是长虫,知道是什么了吗?蛇!

(生发出惊讶的声音)。

师:这石猴与狼虫——

生:为伴

师:虎豹——

生:为群

师:獐鹿——

生:为友

师:猕猿——

生:为亲。

师:这是一只怎样的石猴呀?请你把他读出来。

(指名生读)

师:同学们,往下读,更有意思了,自己试试看,你又发现了什么?

生:它们就像诗一样,对得非常整齐。

师:它们就像一对对子,你们朗诵过古诗文,一定有感觉。我们来对一对。夜对——

生:朝

师:宿对——

生:游

师:石崖之下对——

生:峰洞之中。

师:谁能读出这样的石猴?

生:(带着古诗文的韵味读)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众笑声、掌声)

师:你们真是太厉害了,让我们一起来读。

(生齐读)

师:如果把这三个分句,连成文中的长句子,你还能读好它吗?自己先试试。

(学生练习自读。)

师:谁向我推荐一位?自告奋勇也行。

(指名生读。)

师:最后一句读得最好。这三个分句,第一个分句要读得跳跃,老师建议你读后吸一口气,再读下面的句子。

指名生读。(全场掌声)

师:非常非常好!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读这一段好不好?我来起头,你们接着读。

师:(读)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

生:(接读)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师:读到这儿,你读到了一只怎样的石猴?拿出笔,在这个句子边上写下批注,写过批注吗?把关键词语记在旁边。

学生默读、批注。

师:我来了解一下,你写的是——

生:友善

生:活泼

生:有亲和力(众笑)

生:活灵活现

师:好的,老师也写了一个,(师写:活泼可爱)同学们,写的是活泼跳跃的石猴,用的语言也当短促、有节奏,也很跳跃,反过来说,正是这样的语言,让我们读到了一只顽皮可爱、活泼跳跃的石猴。内容、语言高度融合,这就叫经典。下面,就请同学们自己研读第二个问题,读(屏幕出现阅读提示)

生:课文怎样写石猴成为猴王的?

师:请你抓住一两个关键的句子进行研读。用心体会语言的艺术,做下记号,待会儿我们进行交流。

(学生自读课文、自学。)

师:我看同学们都很有收获,谁愿意和大家交流一下,不要怕出丑,要勇敢。

生:我找到了这一句:

哪一个有本事的,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不伤身体者,我等即拜他为王。”连呼了三声,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他住了身,定了神,仔细再看,原来是座铁板桥。

首先,从这么多的语句中,我感到,吴承恩在写这里的时候用了拟人的手法。猴子是不会说人语的,但是他却把人语用在了猴子身上,他把这个猴子说得活灵活现,再加上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这里的“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和“”字把石猴的动作描写得十分生动。(众掌声)

师:我要拜你为师。(众笑)你姓什么?

生:周

师:周老师,请坐。(众笑)

师:同学们,你也找到这句话的请举手。好,我们就把这句话读一读,来感受感受。

(生齐读:“连呼了三声……径跳入瀑布泉中。”)

师:刚才他说得非常好,我还想建议你们再读读猴子的语言,读读他说的话,看看又会有什么新的发现。

生读:“我进去!我进去!”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这猴子非常自信,感到对这件事情很有实力。(众笑)

师:是啊,

生:他很有活力,我进去,我就一定能(掌声)

师:很有实力,有自信。从字数上看看,他显得非常的——

生:他显得非常有活力。

生:他觉得自己无所不能,我进去,我就一定能出来。我就是猴王了!(众笑,掌声)

师:如果换一种写法,还会不会有这样的感觉呢?(改成:我去,我去。)

生:我感到他好像是强人所迫的样子。

师:勉强

生:我感到他犹豫不决。

生:我感到他是被逼出去的。(众笑)

生:我感到他没刚才那样自信。

师:所以呀,一听就不像从石猴的嘴里放出来的。让我们再读课文里的语句。“连呼了三声……”读。

(生读)

师:难怪有一位大师说,一流作品与二流作品,它们之间往往只差几个字。同学们,像这样描写石猴的语言还有几处,你读一读,再感受感受。谁读到了?

生:(读)石猴喜不自胜,急抽身往外便走,复瞑目蹲身,跳出水外,打了两个呵呵道:“大造化!大造化!”

师:同学们,什么是大造化?

生:在这儿指福气和运气。

师:大家都有运气了,不用再受老天之欺了。怎么读呢?

(生齐读此句)

师:还有吗?

生:(读)众猴把他围住,问道:“里面怎么样?水有多深?”石猴道:“没水!没水!

师:一听又是石猴的语言。还有吗?

生:(读)石猴却又瞑目蹲身,往里一跳,叫道:“都随我进来!进来!”

师:请你关注这个“都”字,可以加上动作。试试

生:都随我进来,进来。(做动作)

师:像不像猴王啊?

生:像!(笑)

师:让我们一起来一遍,加上动作。“石猴却又瞑目蹲身,往里一跳,叫道……”

生:(边做动作边读)“都随我进来!进来!”

师:同学们,读到这里,你又读到了一个怎样的石猴呢?请你把批注写在相关的句子边上。

生:我读到了它是一个有自信、有勇气、茅随自荐的石猴。

生:我读到了勇敢。

师:我们每个人都读到了自己心中的石猴。我也写。(师板书:神通广大)

师:(边总结边板书)同学们,读了《猴王出世》,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了自己的猴王形象,他不仅仅是一只猴子,他更像一个人,他敢作敢为,智魂超群。如果你走进《西游记》,你会更强烈地感受到,它是一位神,他神通广大,神力出众。喜欢这样的猴王不需要理由,这就是经典的魅力。在这部经典的名著里,语言的珍珠随处可见。请同学在最后的时间里,再挑选自己认为最精彩的语言读一读。

(学生自由读书)。

师:同学们,40分钟的时间很快就到了,我想,上了这堂课,大家一定发现,读经典,不仅要读懂写什么,更要去思考作者是怎么写的,因为——(出示课件)   

生:(齐读)写什么人人看得见,怎么写,对于大多数人却是个秘密。

师:希望同学们一生都与经典相伴。(掌声)

 


互动评论

  • 石玉萍(发表于 2020/4/9 15:39:16)

    设计巧妙,课堂诙谐幽默,这篇半白话文学生学起来轻松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