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网络研修平台

  • 打印 【教学设计】|  月光曲

       作者:马玲 | 发布者:马玲  | 时间:2020-03-24 23:37:44  | 学段:小学六年级  | 学科:语文 | 上下册:上册

    【评论:1】【查看次数:4】【精华数:

《月光曲》教案

                        ----教师:马玲

一、教学目标:

1、从德国音乐家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传说中,让学生体会贝多芬对劳苦人民的同情和爱,从而培养学生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并对学生进行美的的教育;
  2、巩固刚学过的生字,理解"谱写、传说、幽静、恬静、纯熟、陶醉"等词语,描述画面进行语言训练;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初步学习在写实的过程中,展开适当的联想,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知道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他所具有的卓越才华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心。

 三、教学难点:在感情朗读、质疑理解的语言实践过程中体会贝多芬在创作过程中思想感情变化及了解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四、教法:引导交流、点拨。

 五、学法:朗读、讨论、理解、感受。

 六、教学准备:搜集作者资料。准备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诵读导入

师:月光经常被文人墨客借以抒怀,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下面请同学们来听一首有关月光的小诗。

边读边播放《月光曲》

齐读小诗

师:通过刚才的朗读,从这首小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指名说—月夜下的美好!

师:多么有创意的小结,老师也想来读读,让我们一起合作读读好吗?——师生承接读。

  1. 了解贝多芬

    师:真好!听!同学们!谁知道这首曲子的曲名?

    这首曲子是谁创作的?----生回答

    师:你们对贝多芬了解吗?谁来说说

    指名读----你的了解很深课前预习很扎实。

    出示课件:师:这就是贝多芬,伟大的音乐家,他的一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名曲,月光曲就师其中之一,月光曲背后有一个动人的传说。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月光曲。

    板书课题:26月光曲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师:老师先来检测一下,同学们预习情况,这些词语,你能读准确吗?

    指名读——跟读

    师:请同学们继续看这些词语,你能选择一个或几个词语来概括一下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指名说——师评价——你真会学习,抓住了关键词来,概括文章的的主要内容,这是概括主要内容的好方法。

    谁再来说一说?——你真会读书,把一篇文章读成了一句话。

    (三)批注阅读,以读代讲,学习课文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对文章有了一个初步的感知,接下来请同学们默读,边读边思考:究竟是什么打动了贝多芬,让他即兴创作出了《月光曲》

    师:让我们细细地品读,到字里行间去找原因吧!

    生默读、师巡视

    师引导:教师发现,有的同学很自然地拿起了笔,把一些句子画了下来,并在书的旁边写下了自己的体会,这就是批注式阅读。

    师生交流:同学们,找到了吗?哪些地方描绘的情景打动了贝多芬?请你来读一读你找到的句子!

    生交流:

  2. 读——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阿……

    师:从盲姑娘的话语中,你听出了什么?——

    师:谁再来读读?指名读

    师评价:老师发现,他在读的过程中,他重读了“贝多芬自己”;贝多芬从一个陌生的姑娘口中听到了自己的名字,能不心动吗?读——

    师:同学们,贝多芬是个伟大的音乐家,他有一颗敏感的心,他往往能从别人的话里听出言外之意,此时他还听出了什么?——盲姑娘内心对音乐的渴望。

    师:你能用你的朗读来告诉我们吗?指名读

    师范读——

    有谁愿意再读读?——指名读——你的朗读让我感受到了盲姑娘对音乐的热爱和渴望。

    师:来,想读的,我们一起再读读!——齐读

    板书:对音乐的热爱

  3. 还有那些情景打动了贝多芬?

    一个男的说:“是啊!音乐会的入场卷太贵了,咱们又太穷。”

    指名读——你的朗读让教师感受到了这真是一个好哥哥。

    谁再来读读?读——还能听出什么——自责、难过。

    还有要补充的吗?——谁还想说说——哥哥爱妹妹,兄妹情深,两个“太”字更能体会到他们家的贫穷。——文中还有那些地方体现了他们家的贫穷呢?——指名读。

  4. 师:是呀,尽管家境如此贫穷,但仍然阻止不了盲姑娘对音乐的热爱。还有哪句话也打动了贝多芬。

    盲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指名读——你读懂了盲姑娘的内心。

    谁再来读读?——指名读——盲姑娘的善解人意。

    师:盲姑娘真的是随便说说吗?——

    师:那她为什么要这样说?——对哥哥的体谅——齐读。

    师小结:是呀,穷哥哥爱妹妹,妹妹又是那么体谅哥哥,读到这里,相信同学们也和贝多芬一样,被兄妹俩的手足情深深地打动了。

    分角色读:哪两位同学愿意来读读兄妹俩的这一段对话——指名读——真是兄妹情深啊!

    男女生再来读读——

  5. 师:还有哪些情景也打动了贝多芬?

    句子:她激动地说:“弹得多娴熟啊!”……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此时此刻,您又听出了什么?——盲姑娘内心对音乐的哪一份激动。

    谁再来读读,你还能读出什么?——懂音乐。

    还读出了什么?——惊喜,难以置信。

    你从哪儿读出来的?——两个“您”

    师:这两个“您”所表达的情感一样吗?

    谁能用朗读回答我

    第一个“您”所表猜测,而第二个“您”表肯定。

    师:盲姑娘真是贝多芬的知音啊!来,一起读——

  6. 师:再找找,还有什么打动了贝多芬?

    指名读——当时的环境——清幽的月光——读相关句子

    板书

    师:真所谓触景生情啊!

      6、出示大屏:激励评价师生接读。

      7、出示大屏:师生承接读——相关句子。

      8、师:这段中,作者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方法?——指名说——联想。

      9、师:请同学们划出有关联想的句子?

    谁来读读你划出的句子——指名读

    还有谁愿意再读读?——你的朗读不仅让我感受到了文字美,还让我感受到了画面美。

      10、通过你的朗读,此时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了几幅画面?——生小结:3幅,出示课件。

      11、师:透过这段联想,你能读懂谁?

    生:读懂的是盲姑娘和他哥哥,他俩都懂音乐。

      12、师:能不能谈的具体些?

    生:根据贝多芬的曲子,哥哥和盲姑娘就看到了月光下的大海的不同景象。

    师:是呀,这真是知音啊!贝多芬 ,盲姑娘

    师:此时,贝多芬志在微云,盲姑娘曰:“善哉,飘飘兮若微云”;

              贝多芬志在大风,盲姑娘曰:呼呼兮若大风;

              贝多芬志在巨浪,盲姑娘曰:滔滔兮若巨浪。

    师:贝多芬所念,盲姑娘必得之。

    13、同学们,透过联想,你还读懂了谁的情感?

    生:读出了贝多芬弹琴技艺高超。

    贝多芬的情感变化,奏出了月光下波涛的变化。

    14、师小结:是呀!曲为心声。

    无论是平静的大海,还是波涛汹涌的大海都有月光的照耀,让我们再来读读!

    出示课件三幅图,读:——

    15、师:皮鞋匠眼前出现的景象正是贝多芬弹奏笛子所展示的意境,让我们再来读读,读出音乐的旋律变化。

    滚雪球式读——还有想读的吗?——读

    读写联动:出示课件——

              学生汇报——师评价 文字美,画面美,我们仿佛也看到了这样的画面。

    师小结:正如贝多芬所说的,齐读——多么有意境的画面!

    出示名言

    师:贝多芬不仅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贝多芬是穷苦人民的,也是属于世界的,下节课我们带着这则名言来体现贝多芬的心灵美。

    这是今天的课后作业。出示课后作业下课.

  7.  

     

     

     

              《月光曲》教学反思

 

《月光曲》是一篇精读课文,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奇故事。课文内容意境隽永、文质兼美,蕴含着丰富的美育因素。无论是乐曲、语言、情感,都能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教学时,我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引导学生感悟体会,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从鲜明的形象中领略人格美

课文塑造了贝多芬、穷兄妹俩两种人物形象。教学时,抓住人物的外在形象,揭示人物的心灵美,能使学生受到人格力量的熏陶。贝多芬是德国著名的钢琴家,理解这一人物形象时,我着重向学生介绍他的生平事迹,以及他的名言“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从贝多芬为穷兄妹俩弹奏乐曲这一故事中,让学生感受到贝多芬不辞劳苦、一心为民作曲弹琴的精神。穷兄妹俩作为劳苦大众的代表,他们生活很困苦,但十分爱音乐,对生活充满了乐观的态度。通过指导学生充分朗读兄妹俩的对话,能深切体会到穷兄妹俩相互关心、相互体贴、相依为命的善良品性。

二、从生动的语句中感受文章美

 

   《月光曲》曲子值得一听再听,而文中的词句更值得反复诵读体会,以帮助学生领略语言文字的生动优美。例如,在朗读第九自然段时,我指导学生抓住“水天相接”“波光粼粼”“霎时间”“一缕一缕”“波涛汹涌”等词句,让学生想象并练说:“通过这些词句,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从而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体会海面由平静到波涛汹涌、乐曲由舒缓流畅到高亢激昂的变幻。此时,学生虽然没有亲耳聆听《月光曲》,也能通过充溢着优美意境的语言文字,想象出《月光曲》的基本旋律。

三、从优美的乐曲中品味艺术美

  《月光曲》是贝多芬创作的经典乐曲之一,其优美的旋律倾倒了无数音乐爱好者。课文中,美妙的琴声让兄妹俩深深“陶醉”,“等他们苏醒过来,贝多芬早已离开了茅屋”,这些都体现了音乐艺术的巨大感染力。教学中,在学生通过语言文字体会了课文的意境之后,我运用多媒体播放《月光曲》的音乐,让学生配乐诵读,从而切身体会《月光曲》的旋律,感受艺术的魅力。

四、不足之处:

本篇课文景美情深,朗读时应该是徐缓、抒情的基调,只有个别地方,如描写风起浪涌的语句,语调是激昂的。指导学生朗读时,要把人物思想感情变化的层次表现出来。比如盲姑娘想听贝多芬演奏的急切心情,皮鞋匠因买不起入场券的隐隐痛楚,贝多芬说明来意时的诚恳、热情,盲姑娘听完一曲后的赞美、惊喜等,都应该读出其中蕴含的感情。课堂上,由于急于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学生个别地方朗读不够到位。在今后的教学中将不断改进提高,以达到理想效果。


互动评论

  • 马玲(发表于 2020/3/27 12:44:41)

    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