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网络研修平台

  • 打印 【教学设计】|  11军神

       作者:张悦 | 发布者:张悦  | 时间:2020-03-24 22:20:44  | 学段:小学  | 学科:语文 | 上下册:下册

    【评论:0】【查看次数:5】【精华数:


11.军神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重点理解“惊疑、一针见血”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出人物说话的语气,把握课文内容。

3.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学习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来表现人物精神的写作方法。

   4.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了实现革命理想坚定刚毅、勇于战胜一切困难的伟大精神。

教学重点:

1.通过对表现“军神”的重点词语的理解,了解沃克医生称刘伯承为“军神”的原因,进而把握“军神”形象的深刻含义。

2.理解描写人物神态、情绪变化的词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刘伯承的坚强意志。

    3.学习课文运用侧面描写、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手法。

教学

教学难点:

1.读懂描写人物对话、动作、神态的语句,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军神”的含义。

    2.体会“军神”惊人的毅力、钢铁般的意志,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介绍刘伯承元帅的相关情况,引入对课文的学习。

导语:他,文武双全,戎马一生。他领导晋冀鲁豫野战军,用小米加步枪,战胜了全美械装备的国民党军队;千里跃进大别山,令蒋介石惊慌失措,心惊胆寒;与华东野战军合作,导演了百万雄狮下江南的一幕;之后,主动请缨,席卷大西南。他创办的国防大学是我国的最高军事学府,被誉为“将军的摇篮”。他为祖国的解放和建设事业,献出了毕生的心血,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他就是刘伯承,堪称中国的——“军神”。

2.板书课题,引发思考。

(1)学生齐读课题。

(2)引导学生大胆思考:谁是军神?他为什么被称作“军神”?“军神”有什么深刻的含义?课文为什么要以“军神”为题?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简单介绍刘伯承的生平。

刘伯承(1892—1986)   原名刘明昭,四川开县(今属重庆)人。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时参军,从而开始了长达七十多年的军事生涯。1955年,他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并长期担任党和国家重要领导职务。他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

2.教师讲解学习要求,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1)给自然段标序号。

(2)边听朗读边将生字新词做上记号。

(3)分角色朗读后,小组内自学生字,交流学习生字的方式方法。

(4)运用联系上下文推断或查字典、词典的方法学习词语,做好笔记,举例运用。

(5)把好句、不理解的句子做上记号,小组内探讨交流。

3.汇报交流。

(1)出示带拼音的字词卡片,指名认读,教师适时点拨。

(qìnɡ)  (zhěn)所    ()克   年(línɡ)  土(fěi)   (bēnɡ)带   (shěn)视   麻醉()

(shī)行  一声不(kēnɡ)   (zhǎn)新    由(zhōnɡ)   ()(xiánɡ)   (rónɡ)幸   (kān)

读准字音:“庆、龄、绷、吭、衷、祥、荣”是后鼻音;“诊、施、崭”是翘舌音,“慈”是平舌音;“龄”是边音。

(1)认清字形,区分容易记混、写错的字。

诊——珍   绷——棚   吭——坑——抗——杭   衷——衰   祥——详

(2)理解较难的新词。

[审视] 仔细看。        [一针见血] 比喻言辞直截了当,切中要害。

[从容]不慌不忙;沉着。  

[一声不吭] 形容口里不发出一点儿声响或不说话。

[由衷]出于本心。       [堪称]可以称作;称得上。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鼓励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在较短的时间内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明确:课文写了刘伯承将军有一次眼睛负重伤后,坚持不用麻醉剂,忍受巨大疼痛接受手术治疗的故事,表现了“军神”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表达了作者对刘伯承的敬佩和赞扬之情。

2.指名读课文,思考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叙述事情的,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并划分段落层次。

预设: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即时间先后的顺序来写的,可分为“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三个部分。

结构梳理:

第一部分(第1~15自然段):刘伯承伤势很重,找医生求治,非常镇定,并坚决不使用麻醉剂。

第二部分(第16~17自然段):手术中,刘伯承一声不吭,忍受剧痛。

第三部分(第18~26自然段):手术后,刘伯承笑谈刀数,被沃克医生称为“军神”。

3.学生结合插图说一说阅读体会。

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1.教师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

小结:这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了要求掌握的生字新词,划分了文章的结构层次。现在,我们共同回顾一下吧!

(1)课文主要写了刘伯承将军有一次,他坚决,忍受接受手术治疗的事。(指名说,填上内容后齐读。)

(2)找出点明“军神”的句子,一起朗读。

明确:沃克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过渡:同学们,刘伯承为什么被沃克医生称赞为“军神”呢?他的“军神”又表现在哪些方面呢?作者运用了哪些方法写“军神”呢?这是下节课我们要解决的问题。

2.交流收获,拓展学习。

(1)自由交流并积累学习方法。

(2)摘抄、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3)课外收看电视连续剧《刘伯承元帅》,观看电影《青年刘伯承》,了解关于刘伯承的更多知识。


五、作业设计,巩固提升

1.自主练习、巩固本课时所学的生字新词,能够准确认读、正确书写、灵活运用。

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二课时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教师小结指导。

熟练  惊疑  审视    一针见血  施行  清醒    颤抖

一声不吭  崭新  由衷    苍白  慈祥  肃然起敬    荣幸

小结:同学们对本课的重点词语把握得都不错,但在书写时注意不要写错别字,“诊所”的“诊”不要写成“珍”,“崭新”的“崭”不要写成“斩”;“苍白”的“苍”不要写成“沧”。只有真正理解了词语,牢记了字形,明确了与其形近字的区别,听写时才能胸有成竹。

2.教师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自己受伤时的感受,再回顾课文内容,于对比中感受“军神”形象。

3.教师过渡,导入新课。

过渡:在接受眼部手术时,刘伯承坚持不用麻醉剂,展示了一个军人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难怪沃克医生会毫不吝惜地夸赞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今天,就让我们回到那个硝烟弥漫的年代,观看那台让人万分揪心的眼部手术,走近刘伯承,近距离感受“军神”的英雄本色。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手术前——从容镇定

1.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体会其作用。

明确: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为“重庆临江门外,一个德国人开设的诊所”。“头也不抬”“冷冷”写出了一个孤傲、冷淡的医生形象,为下文他对刘伯承的敬佩之情设下伏笔,形成鲜明的对比。

2.沃克医生最开始是怎样识别出刘伯承是军人的?

明确:沃克医生当过军医,凭借丰富的经验判断出刘伯承是军人,因为这么重的伤势,只有军人才能这样从容镇定。

3.刘伯承的“镇定”是从哪几个地方反映出来的?

预设:结合人物的语言及表现理解刘伯承的镇定。

(1)语言描写。

·交代姓名——“刘大川。”            ·交代年龄——“二十四岁。”

·交代病情——“土匪打伤了眼睛。”    ·虚构身份——“邮局职员。”

·巧妙掩饰——“沃克医生,你说我是军人,我就是军人吧。”

·提出手术要求——“沃克医生,眼睛离脑子太近,我担心施行麻醉会影响脑神经。而我,今后需要一个非常清醒的大脑!”

·做出承诺——“试试看吧。”

这七处语言描写简单、利索,滴水不漏,可见刘伯承在眼受重伤的情况下仍能保持镇定、头脑清醒,和沃克医生斡旋。

(2)神态描写。

·病人微微一笑                         ·病人平静地回答

“微微一笑”“平静”写出了刘伯承掩盖身份的巧妙、要求手术不施麻醉剂的冷静,可见他十分从容镇定。

4.读读、想想、画画、议议。

(课件出示)

病人平静地回答:“沃克医生,眼睛离脑子太近,我担心实行麻醉会影响脑神经。而我,今后需要一个非常清醒的大脑!”

(1)自读,说说刘伯承向医生表达什么事。(手术时不使用麻醉剂。)这样令人震惊的事情,刘伯承却回答得那么——(板书:平静。)病人为什么要拒绝麻醉?(他今后需要一个非常清醒的头脑。)

(2)思考:病人为什么需要一个非常清醒的大脑?说这句话时,他是怎么想的?

预设:只有清醒的头脑,才能指挥打仗;只有清醒的头脑,才能打败侵略者和反动派,才能解放祖国和人民,才能为祖国和人民更好地服务。

(3)从你课前查找的资料中,你知道刘伯承打过哪些战役吗?

预设:刘伯承被称为常胜将军,参与、领导、指挥了有名的南昌起义,第四、五次反“围剿”,抢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百团大战,淮海战役等。这一切都是因为刘伯承有一个清醒的大脑。(出示刘伯承领兵战斗的图片。)刘伯承元帅曾说:“孙膑失去了双腿,依然可以指挥千军万马;我失去一只眼睛,只要还有健全的大脑,也可以驰骋疆场,为祖国效汗马之劳。”一个清醒的大脑,是刘伯承作为军人的人生目标和精神力量,他还需要清醒的大脑带兵打仗。

(4)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明确:体会到了刘伯承元帅坚忍不拔的意志,感受到了他为国为民的高尚情怀。

手术中——坚强意志

1.自由读第二部分,用不同的符号画出手术中关于刘伯承、沃克医生的表现的词句。想想这些词句各起什么作用。

2.课堂交流:手术中,你从哪些句子感受到刘伯承不愧为“军神”?

(课件出示)

 

病人一声不吭,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

(1)此时此刻,刘伯承是怎么想的?

预设:男子汉大丈夫,要说到做到,我一定要也一定会挺住、坚持住,一定要也一定会忍受住痛苦,坚决不叫一声疼、一声苦。

(2)导学:让我们回到当年的手术台旁边,看看那时的情景吧!(课件播放做手术的场景。)同学们,你们看见了什么?你们听见了什么?你们的心情怎么样?

预设:我看到刘伯承爷爷紧咬牙关,紧锁眉头,豆大的汗珠从他的额头、后背、手心,从他身体的每一个部位流下来,浸湿了床单。我听到手术刀割肉的声音、崭新的白床单被撕裂的声音、咬紧牙关的声音、刘伯承爷爷急促呼吸的声音……,我感到非常紧张、非常担心。

引导:可是我们唯独没有听到刘伯承因忍受不住疼痛而哼叫的声音。此时的他心里在想些什么?(学生热议。)

(3)从这一动作细节的描写中,你可以看出刘伯承“神”在哪里?

预设:无论肉体承受多么巨大的痛苦,他钢铁般坚强的意志没有丝毫动摇。

3.联系自己生病的经历,说说刘伯承忍受的是怎样的痛苦。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从中感悟刘伯承的“军神”形象。

手术后——非凡毅力

1.快速默读课文,思考:刘伯承在手术中除了一声不吭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外,还干了什么?沃克医生听了有什么反应?沃克医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

(课件出示)

病人脸色苍白。他勉强一笑,说:“我一直在数你的刀数。”

沃克医生吓了一跳,不相信地问:“我割了多少刀?”

“七十二刀。”

预设:指多名学生交流读后感受。抓住“七十二刀”这个数字,引导学生明白手术所割刀数之多、手术进行的时间之长,以及刘伯承所承受的痛苦之深,从而更加深刻地体会刘伯承元帅不仅坚强,而且乐观。

2.师生合作互说,加深理解。

师:被割了七十二刀,承受了那么巨大的痛苦,他也只是勉强一笑,你有什么想说的?(学生议论并回答。)

师:怪不得连当过军医的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都惊呆了,大声嚷道:“(出示中心句,学生齐读。)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3.分角色朗读最后一个部分,注意人物语气、情绪的变化。

小结:军医的担心惊诧、失声惊呼、无比钦佩与刘伯承微笑应答、数清刀数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把刘伯承具有的超常的、杰出的、神奇地压倒剧痛的超凡毅力和坚忍不拔的钢铁意志烘托到了极致。

三、回顾全文,学习写法

1.内容回顾:根据课文记叙的顺序,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明确:本文描写的是刘伯承右眼负伤后,临危不乱,冷静去医院求治,手术中坚决不用麻醉剂,忍痛接受七十二刀,以自己钢铁般的意志赢得了沃克医生的敬佩,被称为“军神”。

2.学习写法:侧面描写。

(1)刘伯承这样的病人,沃克医生也是第一次遇到。文章对沃克医生的语言、动作、神态做了大量的描写。找出来读一读,说说沃克医生当时的心理感受。

(2)多种方式理解、朗读。(师引导读)

①(课件出示)

沃克医生站起身,熟练地打开病人右眼上的绷带。他愣住了,蓝色的眼睛里闪出惊疑的神情。他重新审视着眼前这个人,冷冷地问:“你是干什么的?”

A.沃克医生为什么“惊疑”起来?(伤势如此严重而病人却如此镇定从容,所以沃克医生惊疑起来。)

B.写沃克医生“惊疑、愣住”的神情有何作用?(从侧面表现刘伯承身体承受的痛苦之巨,从而更体现出刘伯承坚强的意志。)

②(课件出示)

“你是军人!”沃克医生一针见血地说,“我当过军医,这么重的伤势,只有军人才能这样从容镇定!”

A.沃克医生为什么斩钉截铁地认定刘伯承是军人?(沃克医生当过军医,有丰富的经验,认为只有军人才能忍受住身体的巨大痛苦,保持从容镇定。)

B.沃克医生的话有何作用?(从侧面表现了刘伯承的坚定顽强和从容镇定。)

③(课件出示)

沃克医生再一次愣住了,竟有点儿口吃地说:“你,你能忍受吗?你的右眼需要摘除坏死的眼球,把烂肉和新生的息肉一刀刀割掉!”

从这一句中,你体会到沃克医生此时什么样的心情?(震惊、难以置信。)应该用什么语气读沃克医生的话?(吃惊、难以理解。)学生齐读后指名读。

明确:沃克医生对刘伯承坚决不用麻醉剂的匪夷所思的要求表示怀疑,这与刘伯承坚定的回答、坚决的行动形成了对比,突显了刘伯承作为一名军人的坚决果敢。

④导学:面对在手术台上不吭一声的刘伯承,沃克医生显得那么(生答:紧张。)双手都(生答:颤抖了。)

(课件出示)

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最后他忍不住开口对病人说:“你挺不住可以哼叫。”

明确:沃克医生一反常态的紧张颤抖与刘伯承一声不吭的忍受剧痛形成了医患之间罕见的反差,突出了刘伯承超人的意志和毅力。

A.“手术中,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这表现了沃克医生怎样的心理?(他很紧张,害怕刘伯承挺不住,担心手术有危险。)

B.引导:照例说,沃克医生是著名的外科医生,做手术应该是很老练的,他为什么会颤抖呢?从“颤抖”这个词,你读出了什么?(沃克医生从来没做过这么严重而没使用麻醉剂的手术。从“颤抖”这个词更可以看出刘伯承刚强的意志、坚强的毅力。)

C.用充满关爱的语气范读沃克医生的话,学生练读、同桌互读。

⑤(课件出示)

沃克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A.引导学生结合全文,用充满敬佩、震撼、赞美的语气来读沃克医生的话,语调高昂,语速稍快。同桌互读、指名读。

B.引导:沃克医生为什么称他是“军神”?“会说话的钢板”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称他是“真正的男子汉”?

明确:刘伯承在手术时不但拒绝使用麻醉剂,而且还做到一声不吭,在锥心的疼痛下依然保持神志清醒,数清刀数。他有着钢铁般的意志,做出了超越常人承受痛苦的极限,他的行动让我们看到了隐藏在他身上的某种神性的光辉。

小结:沃克医生神情变化:冷冷惊疑怔住、目光柔和生气怔住颤抖吓了一跳惊呆慈祥肃然起敬。

3.思考:课文的主人公是刘伯承,作者为什么还要花这么多笔墨写沃克医生的表现呢?

明确:正是沃克医生的表现,从侧面突出了刘伯承超人的意志和毅力,衬托出了刘伯承高大的“军神”形象。

小结:以后,我们在描写人物的时候,除了直接描写主要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还应写写其他人的表现,这样也能衬托出主要人物的精神品质或特点。

四、背诵积累,作业设计

1.自由交流并积累学习方法;摘抄、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2.课下搜集有关刘伯承的事迹或像刘伯承一样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故事读一读,讲给同学或家长听。

3.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互动评论

  •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