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网络研修平台

  • 打印 【教学设计】|  《月光曲》

       作者:永新红 | 发布者:永新红  | 时间:2020-03-14 10:39:37  | 学段:小学  | 学科:语文 | 上下册:下册

    【评论:0】【查看次数:4】【精华数:

《月光曲》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会写八个生字,正确读写“谱写、幽静、蜡烛、失明、纯熟、陌生、清幽、琴键、陶醉、飞奔、记录、莱茵河、霎时间、微波粼粼”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九自然段。

3.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

4.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实在的事物引起的联想,体会两者结合的作用,学习作者展开联想进行表达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贝多芬是怎样创作出《月光曲》的,体会这一过程中他思想感情的变化。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展开联想进行表达的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联想诗句,导入新课

1.板书“月光”,学生联想相关诗句。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2.谈话激趣,完成课题。

月光不仅仅经常被文人墨客借以抒怀,有不少的音乐家也把它融入自己的作品中表达情感。今天我们来学习《月光曲》(板书:曲),这篇课文很美,也写得比较深,看哪些同学能自己读懂课文,读好以后能回答两个问题:

1)《月光曲》是一首什么样的曲子,是谁写的?

2)《月光曲》这篇课文,写的是什么?

二、自读课文,读后提问(结合句子训练,帮助学生概括课文内容)

1.《月光曲》这篇课文写的是什么?

提示:《月光曲》写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吗?(结合学生回答板书"传说")

解释"传说":是在民间流传的故事

2.《月光曲》这篇课文写的是关于什么的传说?(揭示句式:《月光曲》是的传说)懂得《月光曲》这篇课文写的是关于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传说)

3.《月光曲》是个什么曲子?看谁在曲子的前面能加上恰当的附加成分

(通过练习,懂得《月光曲》是音乐家贝多芬谱写的一首著名的钢琴曲子)

4、释"谱写":

  “"歌谱"同学们是知道的,根据歌词写谱,叫"谱写"。如果没有歌词,单纯作曲子,也叫"谱写",简单的说法叫"谱曲子"。曲子写好了,就叫什么?”("谱成")“写曲子叫"谱写",写出非常壮丽的诗,也可以说"谱写了一首壮丽的诗篇""谱写了一首扣人心弦的诗篇。

5、在理解篇章结构的基础上引导分段

1.这一节最后说"传说是这样谱成的"这一句在这里起了什么作用?

2.课文哪几个段落写了这个传说?

3那么课文分成几大段?

段意:①总的介绍②关于《月光曲》的传说

4、指导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三、介绍贝多芬

贝多芬是世界上著名的音乐家他对贫苦的人民非常同情,他曾经写下这样的句子:“我们的艺术应当只为贫苦的人造福”“做到这一点,我将是多么的幸福!

四、默读课文思考如此美好的乐曲,贝多芬是在怎样的心境和激情中创造出来的呢?请同学们仔细研读课文第2-7自然段,体会贝多芬的情感变化。

1、不期而听动真情

(1)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那“幽静”究竟比静美在哪里?生:美在“幽上。师:为什么?师:来,还是让我们来问问工具书吧。(生查工具书理解“幽”字)生:老师,“幽”有深远、僻静、光线暗的意思,更符合当时的环境特点。师:在这种环境里,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会怎样?生:心情舒畅。生:真美,感觉很好。生:又静又美。生:有安闲的感觉。生:说“悠然”会感到更好些。师:如果你是贝多芬,此时心中会有什么感受?再读读课文,把静、美、悠然安闲的感受综合起来,体会体会。(生:光线不明亮,只有淡淡的月光,周围很安静)

(2)对,这样的环境就叫“幽静”。在这淡淡的月光下,幽静的莱茵河畔,贝多芬听到了断断续续的琴声,想想他此刻的心情该是怎样的?(师板书:不期而听 触动)

(3)读第三小节,从兄妹俩的对话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4)假如你是贝多芬,听了姑娘的琴声和他们的对话你会有什么感受?你还会为他们做些什么?(师板书:不请而进 感动)

 2、不请而进遇知音

贝多芬说“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盲姑娘善良的品质和对音乐的热爱,让贝多芬为之触动,正如你们所想,他推门进去要为这位盲姑娘弹奏一曲,满足她的心愿。请同学们读课文第四、五、六三个自然段。”

(1)“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 贝多芬 先生吧?”从盲姑娘的这句话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2)理解得好!贝多芬是著名的音乐家,他的演奏不只是技巧,而是凭感情。盲姑娘深深地感受到了他赋予乐曲的感情。在这么一个小镇上,在一所茅屋里,贝多芬遇到了一个能够多凭借音乐与他进行感情交流的人——知音,他此时的心情一定是—— (激动万分,板书:激动)

(3)此时,贝多芬很自然地产生了“伯牙为子期而弹”的激情,他告诉对方自己是谁并不重要,他只想—— (生:为姑娘再弹一曲,板书:不答而弹)

3、不答而弹醉知音

(1)突破难点,“两境”统一

《月光曲》这一经典绝唱醉倒了兄妹俩,我们知道,艺术家都是用自己创作的作品来抒发内心感受的,诗人李白观赏了雄奇的庐山瀑布,心中被壮丽的自然景观所感,他就写下了《望庐山瀑布》这千古名篇;画家列宾看到艰苦挣扎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就用色块和线条描绘出《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这幅世界名画;在这里贝多芬的《月光曲》难道是凭空想象吗?

贝多芬谱写月光曲时被人们说成是一个传说,因为他谱写月光曲时,借着清幽的月光,因盲姑娘对音乐的执着的感染,没有蜡烛的时候,月光是清幽的,这也是贝多芬当时的心情,所以他按动了琴键,让思绪跟着月光飞扬,所以创下了这首不朽的月曲——月光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1、板书课题。

如果让你对课文内容进行补充,你想补充什么呢?

《月光曲》是贝多芬创作的一首著名的钢琴奏鸣曲。

课文写的是关于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一个传说。

2、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部分,现在请大家想一想你认为究竟是什么打动了音乐家贝多芬的心即兴创作了《月光曲》呢?

1)自然环境的幽静   2)相濡以沫的亲情    3)喜遇知音的激动

师:这样一个和谐、幽静的夜晚,茅屋的一切是那样的动人,月光是那样的轻柔,贝多芬深为兄妹俩的亲情而感动,又为找到了这样一位知音而感到兴奋。这一切的一切,激起贝多芬的创作灵感?他触景生情“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即兴创作了《月光曲》。你能把这个美丽的传说简单复述给别人听吗?

学生自由练习。指名进行复述,相机进行评价。

教师小结:复述课文时我们要先理清文章脉络,按照故事的情节列成小标题,然后围绕小标题有层次地进行复述。这样就降低了复述的难度。

师:如此清幽的月光下,茅屋的一切仿佛披上了一层银纱。善良的盲姑娘是那么热爱音乐,此情此景让贝多芬想到,这美好的音乐,应当给予穷苦而又热爱音乐的人们,于是面对清幽的月光,他按起了琴键——听!这就是贝多芬的《月光曲》,听完了,你有什么感受。

生:乐曲很美,先很柔和、舒缓,后来很激昂……

师:多美的曲子啊!

生:我体会到了,这曲子充满了情感。

师:是啊!贝多芬把内心的情感都寄托于这首月光曲中释放了出来。

师:这样优美的钢琴曲使皮鞋匠兄妹产生怎样的联想呢?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的第九自然段。

师:你脑海中出现怎样的画面?谁来说?

生:我脑海先出现了平静的画面,然后看到波光粼粼的海面,最后看到了汹涌澎湃的画面。

师:多美的画面啊!皮鞋匠眼前出现的大海和月光的景象正是贝多芬弹奏的曲子所展示的意境。

指导学生看课件。

师:为什么兄妹俩会由平静的海面想象到波涛汹涌的大海呢?

皮鞋匠眼前出现的景象与贝多芬弹奏的曲子有何联系?

学生领悟出:听乐曲的人联想到的景色发生变化,是因为音乐的节奏、旋律发生了变化。皮鞋匠眼前大海和月光的变化正是乐曲旋律起伏跌宕的表现。

师:请同学们再次大声朗读读课文第九自然段,你能通过朗读把这种变化表现出来吗?

我觉得(读)“月亮正从水天……轻纱似的微云。”这里写它的意境很美,说明它的旋律很优美。就是讲海面上很静,月亮从水天相接的地方慢慢升起来。水天相连的地方出现一道银光,银光的范围慢慢扩大,越来越亮,轻纱似的微云,海面上风平浪静,给人轻松、舒畅之感,音乐柔和、舒缓、有细微跳跃;这几句要读得缓慢、平静。②“忽然……”这一段的乐曲节奏明快、激昂;朗读时,语速加快、激昂有力。

随学生发言小结归纳并出示课件:

舒缓柔和──渐快渐强──激越高昂。

让我们再来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读出音乐的旋律变化,读出贝多芬的情感变化,读出兄妹的惊喜。

师: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茅屋真的披上了银纱吗?这是比喻的写法,也是由月光引起的联想。联想是人们的一种思维方式,可以使你所写的事物与未曾出现的事物巧妙地联系起来。联想部分一般都是用“他想”、“好像”、“仿佛一类的词引出来,这是个很重要标志,当然也有没有的。你们也动手画画第九自然

段中写联想的部分。

(学生默读第9节,边读边划。然后指名读划出的联想部分句子。)

如果去掉了这些联想的句子,只要实实在在的事物,那,这段文字就失去了99%的美。不信请看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那睁的大大的眼睛。

(3)读中感悟:师读(实在事物)、生读(联想);男女生读,分辨事物(看得见,听得到的实在的东西)与联想(由实在的事物引起的想象)。读出不同的语气和感情。

师:大家读了觉得怎么样?还美吗?

我们进一步明白了,写文章的时候能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写得很具体,又能恰当地加上自己的联想,文章的内容就会更充实,表达的感情就会更深刻。我们读文章的时候,分辨哪些是实实在在的事物,哪些是由实实在在的事物引起的联想,可以帮助我们搞清文章的内容,了解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篇短文。我想如果能适当加点联想,文章就会更美。请你们看看,能不能加以补充。

荷花

多美的荷花啊!碧绿的荷叶把池塘挤得满满的。白荷花,红荷花竞相开放,全开的,半开的,姿态各异,争奇斗艳。一朵刚刚绽开的花骨朵躲在一片荷叶后面,一只蜻蜓在上边飞来飞去。

(学生认真读,认真修改,老师巡视。)

师:大多数同学修改好了,有的修改得相当出色。谁来读一读?

相机评价学生作品。

小结课文

说一说你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月光曲》板书设计:

舒缓 明快 激昂

听琴声 见兄妹 遇知音

触动 感动 激动


互动评论

  •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