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网络研修平台

  • 打印 【教学设计】|  3、古诗三首(第一课时)

       作者:钱莹 | 发布者:钱莹  | 时间:2020-03-12 23:18:03  | 学段:小学  | 学科:语文 | 上下册:下册

    【评论:0】【查看次数:10】【精华数:

3、古诗三首(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会写“候、章”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能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理解诗意。

三、教学难点:背诵古诗。

四、教学时间:一课时

五、教学准备: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泱泱华夏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而传统节日正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的先人用诗词歌赋来表达他们的生活与情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起走进诗人的世界,去感受他们的生活和情感。

2、板书课题

二、初读古诗

1、接下来请同学们初读古诗,注意:1、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用斜线在诗中标出朗读节奏。

2、检测生字词,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字音你们能读准吗?

韩翃  五侯  栖鸦  泣涕  擢  

迢迢  盈盈   徽章  札札  机杼

脉脉  纤纤素手  一水间

请生来读,并及时正音

同学们发现了吗?第三行都有多音字,提醒读准,一水指的是银河,在古代还有很多银河的名称,星河,星瀚,全班齐读。

3、我会写,出示侯字,与候比较,发现侯中间没有小竖,组词理解,练习写一个。

三、再读古诗

1、师范读,看看你画的节奏和老师的一致吗?

2、核对划分节奏。

3、再读古诗,注意要求:1、读准字音,读得流畅。2、读出节奏,读出韵律美。3、想一想,三首古诗有什么相同之处?

4、交流

这三首古诗与中国传统节日有关,与哪些传统节日有关呢?分别是寒食节,七夕节,中秋节

四、理解古诗

跟随作者一起走进古长安城去看看那里的寒食节是一番怎样的景象。

课前做了预习的同学一起查阅了资料,请大家一起了解

1、寒食的风俗资料

2、作者简介  韩翃

3、借助文中的注释,一边看注释一边口头说一说它的大概意思。我们一起说一说。

4、出示图片,师带着学生一起来借助图片理解诗意。

5、读前两句诗,想象诗人描绘了春天长安城怎样的画面?

春天的长安城中处处柳絮飞舞、落英缤纷,御花园的柳树在春风的吹拂下摇曳生姿,翩翩起舞。这是一幅多么美的画面啊!我们抓住了飞花,御柳斜两处风景来感受到了。

6、这里的无处不飞花能不能改成“无处不落花”?为什么?

7、在这两行诗中还有哪个字运用的很巧妙呢?

斜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风吹拂柳树的美妙姿态。

一飞一斜,体现出诗人巧妙的构思,别致的写景手法。值得我们细细去品味。

想象着画面,再来读一遍。

8、飞花的长安城如此之美,那日落天黑时,长安城里又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请同学们来读第三,第四句诗。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理解诗意,日暮是指日落天黑时分,在时间上承接前两句,寒食之日,天下一律禁火,只有宫中可以燃放。皇帝为了显示恩宠,特传圣旨并派人骑着快马将宫中新火传赐给五侯家。一路上烛光点点,袅袅的轻烟在沿途飘散开来,一直飘散到权贵豪门之家。

9、蜡烛,轻烟只字面意思吗?还有什么深刻含义呢?对,它还代表皇帝的恩宠,通过蜡烛的点点火光,飘散的袅袅轻烟,感受到夜晚传烛图。

10、下面我们想象这画面,配上音乐一起来读一读。(配乐)

11、配乐尝试背诵。

五、总结

1、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

解诗题,知诗人

释字词,明诗意

想画面,品诗情

熟背诵,学方法

2、下节课,我们就用总结的方法来学习下面两首古诗。

六、布置作业

1、背诵古诗

2、默写古诗《寒食》

互动评论

  •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