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网络研修平台

  • 打印 【教学设计】|  伯牙鼓琴

       作者:卢霞 | 发布者:卢霞  | 时间:2020-03-12 12:01:23  | 学段:小学  | 学科:语文 | 上下册:上册

    【评论:3】【查看次数:4】【精华数:

25、伯牙鼓琴

师:(课前配乐,《高山流水》贯穿学生进班,坐正,上课,起立。音乐小,不停)有首诗,想和同学们分享,PPT,试着读一读。谁来试着读给大家听?

师:读的真好,读出了古诗的节奏,也读出了这首诗的大概意思,这首诗和这首曲都出自一个流传千古的故事,就是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的《伯牙鼓琴》,板书课题,齐读。P课件出示课题

师:“鼓”是什么意思?“鼓琴”就是(弹琴)的意思。

师:谁弹琴?(伯牙)伯牙是谁?你了解他吗?生介绍

师:伯牙不仅是个著名的琴师,他还是当时晋国著名的一名上大夫。据说伯牙弹琴时,连牛马都抬头倾听,技艺高超到了绝妙的地步,被人们尊称为“琴仙”。今天我们就走进俞伯牙,走进这篇只有83个字的小短文。请大家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并注意停顿。出示课件

师:一读就能明白,课文讲述的是谁?(伯牙和子期板书

师:哪位同学试着读一读课文呢?(你的读音真准确)但是有一个字和我们现代文里的读音不同,是哪一个字?(汤,PPT,读音,意思)这些都是怎样知道的呢?(借助注释,板书)

师:(PPT出示停顿课件)古文和古诗一样也要有节奏,像我们之前学过的小古文《杨氏之子》一样。借助注释帮助理解,试着读出古文的节奏来。(给充裕的时间)

师:谁来再试一试?(你不仅字音读的很准确,而且古文节奏也很有味道)

师:听录音,思考:文章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师:再读课文,你觉得哪些字或句子的意思比较难理解呢?

预设:

1: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PPT)

师:这里的“复”是什么意思?(再)

师:古文中的有些字眼确实不太好懂,没有注释的时候,我们还可以借助工具书。

师:那么“以为”呢?(认为)“足”呢?(值得)

师:能连起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1:钟子期去世了,伯牙拉断了琴弦,把琴摔破,终身不再弹琴,他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师:理解了之后,我们来读一读吧。(齐读

师:(出示断句)这样呢?你会读吗?再找学生读,齐读,不仅古文的味道,还读出了文字的感情。还有哪个句子不好理解

2: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PPT) 有没有同学借助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已经知道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说说看。(通过你的解释我们了解了大概意思,真好,请坐)可是只知道大概意思还不够,在短小精炼的小古文中,一个句子中有一个字就出现过两次,是个字这么特殊?

师:这个“乎”和前边的“哉”一样都是语气词,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啊——”。如果没有这些个语气词,行吗?在这样的词后边一停顿,一延长,古文的味道就出来了。不信我们来找个同学读读。(课件出示)(生读)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注意读好“哉”和“”后边的停顿。(齐读)

读的很有古文的韵味了,

钟子期在形容伯牙的琴声时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借助修辞手法,(板书)这样翻译时就更美妙更生动更形象了!

师: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吗?(生说)

师:难句都已理解了,那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对全文的理解呢?

师:真了不起!让我们带着各自对全文的理解再齐读一遍课文,出示课件。

师:理解了意思,文章真是韵味十足呀。老师真想说一句:善哉善哉,朗朗乎若行云流水。

文中还有一个字使用的频率很高,()这些善字的意思相同吗?(出示全文)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出示第一句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听,也就是说伯牙弹琴,钟子期都能听出来,所以他伯牙在鼓什么钟子期又听出了什么我们一句句来读,先读读这句(课件出示)(生读)

P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师:伯牙鼓琴,心中想到高山的时候(险峻高山的图片),他的琴声中的一定是怎样的

师:这的琴声(配音乐)一定震撼了子期。学生句子一遍(齐读)

(此处有个师生承接读,更好)

出示黄河长江汹涌的图,伯牙心里想到了江河时,钟子期就说()

 

师:钟子期正是听懂了伯牙的琴声,所以他才不由自主地称赞道,善哉乎鼓琴——(P标红:巍巍乎/若太山,汤汤乎若江河)(齐读)

师:这句话换成现代语,怎样称赞呢(弹得真好啊!善哉,语气词在这里也起了很重要的表情达意的运用,我们学写古文时也可以用一用

师:我们来看这两个句子PPT,比较一下,这两个句子哪个更好?(第一个)为什么呢?(叠词的运用使诗文呈现音韵之美,具有节奏感,更把诗人的感情表现的淋漓尽致)

师:伯牙善鼓琴,在何处呢?(他能把心中想到的高山和江河用琴声表达出来)

师:这就叫琴心合一。其实,高明的何止是伯牙一个人啊!锺子期也很高明,高明在哪?(他能够从伯牙的琴声里听出他弹的是什么)也就是说伯牙心里想什么——(锺子期就能够知道他心中想的是什么)

师:也就是说他不仅能知道伯牙的琴音B板书:知琴音而且能知道伯牙的——(心弦)B板书:知心弦

师:好一个善听的子期!听,伯牙的琴声又转换调子了(课件出示)(齐读)

师:假如伯牙鼓琴志在潺潺的溪水、巍峨的高山、皎洁的明月,锺子期会说些什么?(出示明月高山,小溪等等)你能试着仿照书中句子写写吗?汇报

师:弹琴者琴心合一,听琴者心、琴、景相互交融。

师:所以,我们时常会看到这样一幅景象(课件出示)(男生齐读)

P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师:看之,想之。我们时常会想到这样一幅景象(课件出示)(女生齐读)

P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师:看之,想之,念之。我们时常会念到这样一幅景象(课件出示)(全班齐读)

P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师:好和谐的画面。人生得一知己足矣。虽然,两人没有任何言语交流,但是喜悦之情就从这简单的文字中流露出来了。能与这样的人为友,怎不让人激动?一起再读这两句话——(课件出示)(师生配合齐读)

P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师:确认过眼神,遇到对的人。所以,“伯牙无论谈什么,锺子期都能听懂。伯牙当时已是楚国著名的音乐家了,那他还会缺少赞美吗?为什么他却独独把子期当作自己的知音呢?

师:是的,因为只有子期能听懂伯牙的心声,

师:面对这样难得的知音,伯牙的心情会是怎样呢?

师:古文记载,伯牙遇子期大喜道:“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此时你们就是伯牙,老师就是子期,让我们读出各自的感受。(课件出示)(师生配合读)

P伯牙/鼓琴,锺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师:我们看到了这样的画面,伯牙在?子期在?一个在用琴声倾诉,一个在用语言?(赞美)

师:仿佛让我们看到了他俩是如此的默契,从此高山、流水就成了知音的象征,伯牙、子期就成了知音的代表。

一个是身居高位,集古琴家作曲家为一身的琴仙,一个是戴斗笠披蓑衣,扛锄头背扁担的樵夫,是什么原因让他们这样两位身份不同,地位悬殊的两人走到一起,一起弹奏这曲《高山流水》?是古琴的魅力,音乐的魅力,这就是艺术的魅力(板书)

师:于是两人相约明年再相见。但世事难料,第二年伯牙再来的时候,见到的却是子期的坟墓,只有那孤零零的坟墓而已。(课件出示)

P伯牙命童子把瑶琴取出囊来,放于祭石台上,盘膝坐于坟前,挥泪两行,抚琴一操。那些看者,闻琴韵铿锵,鼓掌大笑而散。伯牙问钟公(子期父亲):“老伯,下官抚琴,吊令郎贤弟,悲不能已,众人为何而笑?”钟公道:“乡野之人,不知音律,闻琴声以为取乐之具,故此长笑

给时间读,同学们,你们读懂了吗?此时此刻想说点什么?

师:是呀,伯牙啊!你在好友坟前挥泪痛悼知音,百姓却以为你抚琴取乐,你心情如何?(难过、悲痛、悲愤)

师:你为什么?(为子期死去而悲)

师:又为什么而?(为老天爷夺走了我的知音而愤)

如此悲愤之下,

师:于是,伯牙取出刀子割断琴弦,举起自己心爱的瑶琴摔碎于子期的祭石台上。伯牙道——(课件出示)(齐读)

P摔破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师:知音难觅,知音已逝,一起读——(课件出示)(齐读)

P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师:同学们,子期死,伯牙为何会绝弦,终不复鼓了呢?

师:是呀,所有的愿望、所有的期待,所有的心声都无人再知了,再读。

师:这样一个荡气回肠的故事流传至今这样一个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流传至今,是伯牙和子期用生命阐述了艺术的魅力带给我们的震撼!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首千古绝唱!能背的同学试着背一背。全班齐读全文出示课件

师: 在感动中,这个故事逐渐被用来形容心心相惜、默契十足的知音。让我们记下最初的这一对知音吧,他们就是——俞伯牙和锺子期。

作业:

1、背诵全文

2.收集表现知音良朋的诗文和名句。


互动评论

  • 石中艳(发表于 2020/3/31 15:40:50)

    微笑点赞

  • 永新红(发表于 2020/3/14 12:10:50)

    在逐步的品读中理解文本

  • 王庆(发表于 2020/3/13 11:47:05)

    教学过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