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教师网络研修平台

  • 打印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作者:何晓玲 | 发布者:何晓玲  | 时间:2020-02-24 01:52:30  | 学段:小学三年级  | 学科:语文 | 上下册:下册

    【评论:2】【查看次数:2】【精华数:

10 惊弓之鸟    教学设计

                         

新源县第三小学:何晓玲

 教学内容:《惊弓之鸟》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中的第二篇精读课文,是出自《战国策.楚策论》的一则成语故事。这则成语故事讲的是古时候魏国一位有名的射手更赢不用搭箭,只需拉弓,便使天上飞过的一只大雁掉下来的故事。从中反映出更羸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并能根据所见所闻作出正确分析。

学生情况:三年级下学期学生正处在第二学段起步一年,学生的生活经验还不够丰富,理解能力不是很强,但是学生对故事比较感兴趣。这篇课文有利于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课文内容主要是更羸的分析、推理,而三年级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较弱,因此从教材和学生这两头着眼,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更羸说的话,对于更羸观察、思维的过程及准确的判断是学生不易理解的。

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关键词句品读、朗读、感悟、读悟结合。

教学目标:

1、 学习本课生字,运用多种方法在阅读中识字,结合生活实际或联系上下文

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理解课文内容,从而理解成语意思,会在语言中运用,受到启发。

3、了解课文内容,懂得要善于观察、善于分析、大胆推断,能从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

教学重点:联系上文理解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更羸说的话。学懂更羸说的话,体会更羸的分析是正确的。

教学难点:理解更羸说的一段话,联系全文内容体会更羸分析判断的合理与正确性为重点。根据魏王由“不信”到“吃惊”“奇怪”的态度变化,把观察、思考与实践经验结合起来的思维方法是正确的。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1、导入新课:同学们,老师想通过趣味问答游戏,看看你们对课外知识了解得怎么样?谁能说出带鸟字的四字词语(如:笨鸟先飞,鸟语花香,一石二鸟,百鸟争鸣,惊弓之鸟等)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以(惊弓之鸟)为题的课文,走进第10课《惊弓之鸟》,板书课题。

2、题目中的“鸟”是指-------大雁,谁来为大家介绍大雁的资料?指名读,听完后你们知道了哪些信息?

前面我们还认识了一种活泼机灵,小巧可爱的鸟儿------“燕子”,大雁和燕子从外形及字形进行比较异同,观察“雁”字的字形:看到“雁”字你准备用什么好方法来记住这个字?交流识字方法。再次观察“雁”字,写时我 们需要主要哪些方面?从结构和笔画来说一说。教师范写,学生临写。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大声地自由地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认读生词:

1)出示:打猎、大雁、拉弦、裂开、孤单失群

弦,读xián,不要读成xuán。

愈,读“yù”,不要读成“yuè”;

“惨”是平舌音,不是翘舌音。

2)出示:

本事(事读轻生):本领。

大吃一惊:因出乎意料而非常惊奇。

愈合:理解愈合指伤口长好。

悲惨:处境和遭遇极其痛苦,令人伤心。

过渡:能读准字音,理解了词语,同学们一定能更好地读懂课文。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课文中写了几个人物?主要写了谁?板书:更羸   

分析认识多音字“更”字以及形近字“羸”和“赢”的辨析方法

想一想:课文是怎样介绍更羸的?

 思考、讨论:他是个什么样的人,从哪里看出来的?(更羸、魏王两个人。主要人物是更羸,他是“有名的射箭能手”;他只张弓不搭箭就使大雁从半空里直掉下来。)弓箭在古代是一种重要的兵器,人们不仅经常把它运用在战场上,也经常用它来打猎,所以古人们特别看重对箭术的练习。老师在“百步穿杨”这个故事中也认识一位箭法就十分高超的射箭能手,我们一起来看看,指名读,百步穿杨:指在一百步之外就能射中细长的杨柳的叶子。

 追问:更羸是怎样使那只大雁掉下来的?

 2.讨论:更羸怎么知道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就能使那只大雁掉下来?

  (1)指导学生抓住关键句:“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

  (2)引导学生揣摩词语,诱发联想,进而产生逻辑推理:①大雁一般是成群地飞翔,这里却是“一只”,说明什么?

②“慢慢地飞”又说明什么?为什么用“鸣”而不用“叫”?

③学生自由谈自己的看法。(不做统一的要求。)

2、学习第2——8自然段

1)那这个故事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请大家28自然段,体会魏王和更羸说话的语气有什么不同,尽量把你体会到的读出来。

2)生自由读

3)指名分角色朗读。在练习朗读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让他们说说应该怎样朗读,为什么这样朗读;从而领会有关词语的含义和说话人的内心活动。

4)师:这是刚才同学们读到的第5自然段,谁愿意在给大家读读。出示这段话:“更羸并不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听得蹦的一声响,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这个自然段只有一句话,想一想,这句话讲了几层意思?(讲了两层:一是更羸的行动,一是大雁的行动。)

5)听到“嘣”的一声响,大雁怎么样?(“那只大雁直往上飞,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6)这一句中有两个“直”,意思相同吗?各是什么意思?(课件显示:“直”变色)

老师列出了“直”的几种解释,谁愿意给大家读读。(显示:“直”三种解释)

“直往上飞”中的“直”什么意思?(一个劲儿,拼命)

“直掉下来”呢?(笔直)

7)咱们再仔细看看大雁是怎样掉下来的。(多媒体演示:“拉弓─雁疾飞─雁掉下”)

8)更羸的本事就只是不取箭,只拉弓,就使大雁掉下来吗?那么,更羸到底有什么本事能使大雁掉下来?(更羸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更羸是怎样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课文第几自然段告诉大家了?

3、学习第9自然段。

1)指名读第9自然段。

2)出示第一句。读读,这句话写的是什么?飞得慢是更羸看到的、叫得悲惨是他听到的,这也就是更羸观察到的。

同时板书:慢  悲惨   观察

更羸是怎么观察这只大雁的?看看课文第二自然段是怎么写的(更羸仔细看了看)?

师引读:更羸仔细观察,发现它(飞得慢,叫的声音很悲惨。)

3)出示第二句。师领读书上更羸说的第二句话:师读“果”,生读“因”。

师:飞得慢,因为……

师:叫得悲惨,因为……

看来这不仅是一只箭伤未愈的大雁,还是一只孤单失群的大雁。

老师板书:箭伤未愈

孤单失群        什么是孤单失群?

这两个分句哪说的是原因,哪说的是结果?

这两个分句都是先说结果再说原因,这样的句式叫果因句式。平时我们都先说事情的原因,再说结果,这样的句式叫因果句式。那你能用“因为……所以……”来说说吗?(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所以叫得悲惨。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所以飞得慢。)

过渡:更羸根据大雁飞得慢、叫得悲惨,分析出这是一只伤箭未愈、孤单失群的大雁,又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判断。

4)再读更羸说的话。

我们能用“因果句”分析这只惊弓之鸟吗?大家自己说说。

老师说第一句:因为这只惊弓之鸟听到弦响,所以 …….

因为它心里害怕,所以拼命往上飞。

因为它拼命往上飞,所以伤口又裂开了。

因为它伤口裂开了,所以就掉了下来。

小结:所以更羸判断只要一拉弓,这只大雁就会掉下来。(板书:拉弓  掉下来)课文的第几自然段证明了更羸的这一判断?让我们再来读一读。看,更羸的判断真准确!

3、教师小结。

通过学习,我们清楚地了解到,更羸通过观察发现这只大雁飞得慢,叫的声音悲惨;从而分析出这是一只箭伤未愈、孤单失群的大雁;进而作出判断,只要一拉弓,这只大雁就会掉下来。看来更羸不光是个有名的射箭能手,他还是个什么样的人?(善于观察、分析和进行准确判断。)

那么,魏王一开始就相信更羸说的话了吗?课文中从魏王和更羸的对话中可以看出,魏王的态度前后是有变化的,请同学们同桌合作分角色读读他们的对话,用----画出写魏王态度的关键词语。

四、揭示课题,拓展延伸

1.理解“惊弓之鸟”成语的意思。

这节课,我们学的成语故事是惊弓之鸟,那你知道什么是惊弓之鸟了吗?被弓箭吓怕了的鸟,比喻受到惊吓后,遇到一点情况后就害怕得不得了。

2、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类似的现象,出示案例。

3、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现象?

4、同学们,成语故事在我国浩如烟海的文学宝库中就像是其中的一颗明珠,你们喜欢读成语故事吗?除了今天学习的《惊弓之鸟》你们还读过哪些成语故事?

1)交流读过的成语故事,(2)摘抄你喜欢的成语故事的名称;

五、作业布置:

1、把《惊弓之鸟》这个故事讲给小伙伴和家里人听。

2、搜集你喜欢的成语故事来读一读。


互动评论

  • 贺海燕(发表于 2020/2/25 12:01:24)

    👍👍👍

  • 陈华(发表于 2020/2/24 10:31:13)

    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