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网络研修平台

  • 打印 【案例反思】|  家园共育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作者:孜丽哈·卡德尔拜 | 发布者:孜丽哈·卡德尔拜  | 时间:2020-02-23 21:27:57 

    【评论:1】【查看次数:20】【精华数:

我们在《纲要》精神的指引下,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改变家长过去的教育观念,使他们逐步与幼儿园达成共识。通过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良好的卫生习惯后,幼儿都比以前有所提高。我国思想家陶行之先生曾说过“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性格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这就说明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就及早抓起。而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事,要培养一个人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从小抓起,从家长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开始。如何在亲子和谐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呢?我认为家长们不妨试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科学引导。

教育理念就像撑船的舵手,它能帮助我们把握好航行的方向。有些父母很想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可是他们过分的溺爱孩子促使孩子形成了自私的心理。在家里,对孩子提出的要求,无条件的满足,这种做法很容易养成孩子的独占意识,不懂得尊老爱幼,不会关心人。所以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对幼儿进行科学的引导。在平时的教育中,家长可以从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出发,给幼儿讲有教育意义的故事,每天进行亲子阅读,这样不仅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而且也增进了亲子间的情感,让孩子感受到你对他的爱,让他也学会爱别人,尊重别人。比如:在孩子挑食、浪费的时候给孩子讲《大公鸡和漏嘴巴》的故事,充分利用故事教育的载体,启发幼儿爱惜粮食,从而养成节约的好习惯。

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 :两位妈妈带孩子去散步,在路上孩子们看到地上有一根小木棍,孩子们准备蹲下玩,其中一个妈妈看到了就制止孩子“不要玩,太脏了”,孩子走时还不时的回头望,而另一位妈妈的做法是“你怎么发现了它?你的眼睛可真厉害,可是它太脏了,我们先把它带回去洗个澡再玩好吗?”孩子高高兴兴地带着小棍回家了,并和妈妈一起把它做成一个玩具,不仅家长尊重了孩子,还让他们有了一次亲子活动的机会。家长朋友们,您会选择哪一种教育方法呢?    

以身作则,成为孩子的好榜样。

人们常说“家长是孩子的一面镜子,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孩子随时随地都在观察着父母的一举一动,父母必须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为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下,虽令不从。”如果家长们在孩子面前能够有良好的行为,以自己关心、呵护周围人或事的健康行为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使孩子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规范。如果只重言教,不能“正其身”,会让孩子感到言不由衷、口是心非,从而失去教育孩子的力量。因此,当家长在埋怨孩子不懂得与人友好相片、不会关爱身边的人或事时,您应该首先问问自己有没有保持着这份高尚的社会情感。记得有一次,我带  3岁的外甥女乐乐一起去逛街。走在路上,乐乐不小心踩到地上的香蕉皮,滑倒了。我立刻把香蕉皮扔进垃圾箱并问她:“你知道今天为什么会摔跤吗?”乐乐摇摇头,一副茫然的样子。我就对她说:“你今天摔跤是因为别人不讲卫生,乱扔果皮造成的。所以你以后吃水果的时候,就不要将果皮随地乱扔了,要不,别人也会跟你一样摔跤了。”乐乐点了点头说:“小姨真棒!把垃圾扔进了垃圾箱。”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全家人都在用自己的言行教育着乐乐。久而久之,乐乐不仅自己养成了不乱扔垃圾的好习惯,有时还会像个小大人似的教育别人。就这样,一些细小的举动逐渐形成习惯,并内化成一种品质。这只是一件很普通的事,但往往就是一些再细小不过的举动会影响到孩子,如:排队、让座、不随地吐痰等细节都是如此。要孩子做到,自己首先做到,不要孩子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当然,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也是很重要的。家长们应该为孩子创造一个和谐、愉快、整洁的家庭环境,让孩子感受到家的温暖,从而萌发自信心、上进心,并萌发爱整洁,爱护物品,生活有规律的良好行为习惯。  


 


互动评论

  • 孜丽哈·卡德尔拜(发表于 2020/2/23 21:33:38)

    家园共育是教育好孩子最好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