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文库 | 作者:王丹 | 发布者:王丹 | 时间:2020-02-17 19:17:07 | 学段:初中 | 学科:语文 | 上下册:上册
【评论:0】【查看次数:1】【精华数:】
曾记得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卢姆说过:“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新课标在阅读目标中指出,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是啊,有乐趣才会喜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能使阅读成为一次快乐的经历,真正地使学生爱学、乐学。
怎样才能使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从而喜欢阅读呢?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课内阅读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德国教育学家第多斯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兴趣是学习的不竭动力,是学习成功的秘诀。因此,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和年龄特征、知识经验、能力水平、认知规律等因素,抓住学习思维活动的热点和焦点,通过各种途径创设与教学有关的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教学情境,营造轻松和谐的对话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1.实体情境。教师充分利用实物指导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受和理解。此法尤其适用于中低年级语文教材中常识性课文的教学,如教材中的《要下雨了》,有条件的话,可让学生观察“鱼出水面,燕子低飞”这些自然现象,了解下雨前动物的特点;又如《找春天》、《秋天的图画》、《秋天的雨》此类涉及山川日月、花鸟鱼虫等的教学内容,如有条件,可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体验认识,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激发情趣。
2.模拟情境。教师根据讲解的需要,可运用电教手段,如放幻灯和录音带,使学生获得形、声、色的直观感觉;或出示相关的摄影、图画,再现教材中的情境;或根据课文内容,师生分角色进行表演,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这样,能化静为动、化远为近、化抽象为具体,寓教于趣,寓教于乐,提高教学效果。 如我在教《月光曲》一文时,充分地发挥了电教手段的优势,播放姑娘弹得那首曲子,让学生欣赏并想象在朦胧的月色中,茅屋里的情景,让学生进行说话练习,巧妙的引出了下面要学习的内容,并用话语和音乐为辅助手段,做到意境交融,情真意切,使人如身临其境,引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为学生的理解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3.语感情境。在教学中创设出浓郁的语感情景,能使学生不由自主地调动多种感官,积极地进行相应的课堂活动,为进行语感训练创设最佳条件。如:《草原》一课的教学,教师在课始用大屏幕出示草原的美丽景色,再配上音乐,简述课文内容,为学生创设了浓厚的情感氛围,使学生很快进入了情景,奠定了课堂的基调。教师通过这样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能培养学生正确敏锐的语感能力,激发学生的思维和联想,体会其情境。
4.想象情境。想象是通过多种手段帮助学生把语言文字转化成生动的画面,或是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历和实际认知水平在思维上发散延伸,使其对语言文字有更加深刻的感悟。如:《丰碑》中有这样一段话:“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想象,“丰碑”是什么?为何说雪覆盖下的军需处长是一座晶莹的“丰碑”?这里的“丰碑”是指什么?通过想象更能加深学生的理解,升华学生的情感,感悟到军需处长的伟大。通过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得整堂课学生始终能以饱满的情绪参与学习,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延伸兴趣。
关于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关系,曾有很多论述,最为经典的有这样一句:“得法课内,得益课外”。即在课内阅读教学中,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然后迁移、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通过博览群书,让学生受益。看看班上那些具有较高语文素养的学生,无不喜欢读书。所以得法课内是关键,得益课外是根本。有人曾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同一位智者进行心灵的交流。一名语文教师,不仅要关心自己课堂上的三分试验田,还要重视课外阅读对学生语文水平及综合素养的影响。即使课堂掘地三尺,但没有广泛的课外阅读,也只能算是茶壶中煮水饺。
学生是否爱好阅读,一方面在于教师的引导,更多则受所处环境的影响。那么,如何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让学生在广泛的阅读中受益呢?
1、建立班级图书角,创设读书氛围,让学生有书可读。
(1)广泛动员,让学生踊跃捐书。
(2)加强管理,避免图书的流失。可选细心认真的学生担任图书管理员,并制定赏罚分明的规章制度。
(3)举办班级读书会,学生相互交流读书心得收获,反馈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困惑,创设良好的读书氛围。
2、老师加强指导,让学生做到有书会读。
(1)课前预习时,让学生搜集与课文有关的资料,培养阅读的兴趣。
(2)课堂教学中,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3)课后拓展延伸中,鼓励学生阅读相关的书籍。比如学了《蟋蟀的住宅》,可让学生阅读法布尔的《昆虫记》;学了《宇宙生命之谜》,可让学生阅读《十万个为什么》;学了《草船借箭》,可鼓励学生阅读《三国演义》……
3、课外阅读,避免模式化和功利性,重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做到有书爱读。
三、自主阅读,乐在其中。
在阅读实践中,以语感为核心的阅读能力在逐步提高。同时,不管你是否意识到,阅读习惯也在逐步养成,好的或不好的。阅读习惯是在一定情况下自动化地进行有关阅读操作的行为倾向。教师要努力使学生的阅读成为一种习惯。校内,可以开展故事会、儿歌诵读比赛等活动,可以在班内评比“阅读大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课外,与家长取得联系,营造家庭阅读氛围,提倡亲子阅读。
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我在班中设立了“读书王”。我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每天读一点课外书,读给伙伴或家长听,一本书读完了,请他们写上看法,即可得到一枚“读书王”。在每两周一次的“阅读展示赛”上,朗读自己读过的文章、故事,展示合格,即可得到一张“阅读证书”。对此,孩子们非常重视,甚至于有些孩子连课间十分钟的时间也围着我要读书。相信更多的孩子会加入这自主阅读的行列,享受阅读的乐趣。
有乐趣才会喜欢,喜欢才会去读。我深信不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