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教师网络研修平台

  • 打印 【听课记录】|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评课稿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1a18f34150102y780.html  |  作者:冉丽颖 | 发布者:冉丽颖  | 时间:2020-02-08 19:47:46  | 学段:小学三年级  | 学科:语文 | 上下册:下册

    【评论:0】【查看次数:5】【精华数:

上周五是感恩节后的第一天。这一天我们有幸观摩了聂老师精心准备精彩演绎的一节统编教材示范课《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从《雨点儿》到《妈妈睡了》再到这次的《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三年三次示范课,聂老师的课总是那样清爽宜人。细细思量,课依然是好课,但是筋骨却发生了变化。作为统编教材的同行人,聂老师对新教材新教法一定有着更深刻的体会,这从她的课堂行为的转变可见一斑。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是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它是一篇精读课文。这一单元还有两篇略读课文《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和《不会叫的狗》,单元习作是《续写故事》。单元教学目标有三个:1、一边读一边预测,顺着故事情节去猜想。2、学习预测的一些基本方法。3、尝试续编故事。
对于统编教材,我的全部认知来自于上次武琼老师的讲座。下面就以我听讲座的习得内化为依据,谈谈对聂老师的课堂观察:
本节课最大的特点是,聂老师教阅读,抓大放小,真正做到了一课一得。她牵住“预测”这一语文要素层层推进,从题目到情节再到故事的结局多次展开预测,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学生不仅体验到了预测的新奇有趣,学会了根据题目、插图、内容进行合理的预测,还知道了预测跟实际有时一样,有时不一样。
“读”是培养语感的最佳途径。新课程强调以读代讲,多读少讲。课堂上,聂老师把“读”放在首位,指名读、分角色读、默读,读的形式多样。本课,聂老师五次指导朗读,都是四两拨千斤,有的放矢,根据内容,灵活指导,朗读效果立竿见影。如,第一自然段描述了老屋的样子,聂老师提出朗读要求:“谁能读出老屋的‘老’?第二自然段,聂老师指导学生读出老屋自言自语的语气。第三、四自然段,聂老师教给朗读方法“抓住提示语读好段落”。3,4,5,6四个自然段是课文三个相似情节的第一个,主要是小猫和老屋的对话,聂老师在PPT上呈现了这部分文字内容,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好人物之间的对话,强调要读出语气的变化。
教学中,我们发现不少学生阅读能力低下,考试时阅读理解题失分较多。这种现象形成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作为教师,反观我们的教学,是否对学生的控制过强,牵着孩子的鼻子走,步步引,环环导,最终达到了课堂预设。一旦失去了教师的扶,学生必然如失明的盲人,举步维艰。本节课,聂老师扶放结合,虚虚一扶,放手培养学生观察发现总结归纳应用的语文综合能力。课堂上,学生有两次重大发现。第一个发现是在学完第一个故事后,聂老师让学生默读7-12自然段,想一想后来的故事与小猫的故事有哪些相似的地方?学生七嘴八舍,饶有兴趣地总结出了5个小点,可以说方方面面都关注到了,总结得很全面。此时,聂老师因势利导,让学生编一编熊宝宝向老屋救助的故事。既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又强化了课文的故事结构。第二次,根据对老屋的三处动作描写“把老花地眼睛使劲往前凑”“墙壁吱吱呀呀地响”“眼睛眯成一条缝”,学生发现“老屋越来越老了”,这一发现引导学生再次关注课题“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深化了对课题的认识:原来老屋不是冻龄的,而是越来越老,总有一天会倒掉的。那么,问题来了,故事的结局是老屋并没有倒掉,学生自然有疑惑,此时教师展出“作家的信”,借作家的口告诉小读者们“老屋期待着自己被需要,期待着有人不停地上门请它帮忙,它不想孤独地倒下,这才是它总也倒不了的原因。”对于小学生来说,这个原因是很难理解的,但是读了作家的信,孩子们至少能够知道童话不仅故事有趣,而且故事背后还有深刻的含义,因此,童话是值得一辈子去读的。
按照评课3+1的模式,我想说这节课有个小小的遗憾就是板书时全部都是用红色粉笔书写,我想,只需把最重要的文字用红粉笔写即可。
一节好课让人回味无穷。中年女教师忘性大,幸好在文字之外,还有图片和视频,帮我们留住更多的美好。夜深人静,看着我的听课本,翻着手机里的照片和录相,一遍又一遍,总有新发现,新收获。感谢聂老师,也希望今后聂老师给我们上更多的示范课,让我们有更多的学习机会。


互动评论

  •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