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留县教师网络研修平台

  • 打印 【教学设计】|  合理安排时间

       作者:张艳红 | 发布者:张艳红  | 时间:2020-05-04 16:48:03  | 学段:小学  | 学科:数学 | 上下册:上册

    【评论:0】【查看次数:1】【精华数:

数学广角——《合理安排时间》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课是《小学数学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七册第单元数学广角——优化,第104合理安排时间课时。 本节课主要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事例让学生尝试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求最优的方案,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新课标中指出:当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了能让学生很容易地找到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求最优方案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当学生面对实际问题的时候,应该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优策略,因此,我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这样的:

1、知识目标:让学生通过简单的事例,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2、能力目标: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体验获取成功的乐趣,逐步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优化的角度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

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整体水平比较平均,学习气氛浓厚,大部分同学学习习惯良好,学习积极性高,能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但不足的地方就是学习比较浮躁,两极分化的现象比较突出。不少同学在学习上好胜心强,乐于学习,勇于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思维活跃,有较好的学习习惯,有较有成效的学习方法;但也有不少同学厌倦学习,畏惧困难,或是学习方法不当,或是学习习惯较差,作业不能及时上交,书写不规范,积年累月,致使学习基础薄弱。 

教学准备:

1、铺垫:布置学生做好预习工作

2、教具准备:记录和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课前聊天:猜谜

世界上有一样东西,它是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珍贵而又最被人忽略,当它快到极限时,人们才发现它的重要! 请问,这究竟是什么……(谜底:时间)

(一)创设情境,引趣导入。

1、谈话:同学们,在家里你都做过哪些家务呀?

师:同学们都是勤劳的好孩子!如果你的妈妈安排你烧水和扫地,你会怎样安排这两件事呢?

2、师:同学们,大家喜欢玩游戏吗?咱们现在来玩个游戏,用“一边……一边……”造句,比比看,谁脑筋转的最快!

让学生用“一边……一边……”说一句话,学生可能会说: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一边唱歌,一边跳舞等等。

3、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分析,有些事情是可以同时完成的,合理安排可以节省时间。)同学们说的真不错,刚刚我们同学说的这两件事情都是可以同时进行的。(板书:同时进行)

4、师:大家说的都不错,但不知道在生活中碰到问题的时候做的好不好,来我们一起看一看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揭示课题:数学广角。这就是我们今天一起学习的数学广角里的内容——合理安排时间

设计意图这样的引入可以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进入新课的学习,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例1的学习作了很好的铺垫。

(二)自主、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导入沏茶话题

出示1的主题图:小明家来客人,大家想去看看是谁吗?

妈妈请他帮忙烧壶水,沏杯茶。

组织学生读懂图片上的数学信息,再导入沏茶话题:想一想,你平时沏茶要做些什么事呢?两三位学生畅谈完后,课件展示沏茶要做的事情和所需要的时间。

2)理清事情的先后次序

让他们理清工序的先后序,再提出问题:那小明怎样才能尽快让晓莹老师喝上茶呢?

3)设计解决问题的策略

课件依次出示“学习指导”的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小组讨论,自主设计方案。在这过程中,教师不断地巡堂并给小组的活动给予适当的指导。

学习指导:

1、说一说:小组讨论沏茶的过程中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哪些事情可以同时做?

2、写一写:根据讨论结果,用准备好的记录本写出你设计的沏茶流程图。

3、画一画:用画箭头的方法在记录本上记录你们沏茶的过程。(标注每个工序用的时间并算一算你们安排的方法需要多长时间?)

预设:

A: 洗水壶(1分钟)→洗茶杯(2分钟)→接水(1分钟)→烧水(8分钟)→找茶叶(1分钟)→沏茶(1分钟)

1+2+1+8+1+1=14(分钟)

B:洗水壶(1分钟)→接水(1分钟)→烧水(8分钟)→沏茶(1分钟)                                  ↓同时    

                               洗茶杯(2分钟)

                               找茶叶(1分钟)

1+1+8+1=11(分钟)

4)感知寻找最优化方案的方法

讨论结束后,让学生自由说说是怎样安排时间的,并上台展示你设计的沏茶流程图,并让他们通过对比自己挑选出最佳方案:

板书:1+1+8+1=11(分钟)

5)谈发现,作总结。

接着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总结:刚才我们一件一件地做,需要14分钟,现在这样做只要11分钟,时间缩短了,是因为采用了同时做几件事情的方法来节省时间,提高效率。我们把这种最快让客人喝上茶的方法叫做合理安排,合理安排可以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譬如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他在研究中发现合理地安排时间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他提出的“优选法”已经广泛地应用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了,现在这些思想已经形成了数学中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分支—运筹学。

设计意图】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三)迁移巩固,掌握新知。

1. 熊二想请同学们帮他一个忙:

熊二感冒了,吃完药要赶快休息,需要做:

          找杯子倒开水 1分钟)

          等开水变温   6分钟)

          找感冒药     1分钟)

          量体温       5分钟)

熊二应如何合理安排以上事情?请你帮他想一想。

预设:

找杯子倒开水(1分钟)→等开水变温(6分钟)                                  ↓同时    

                                找感冒药     1分钟)

                                量体温       5分钟)

1+6=7(分钟)

2.小刘放学回家肚子饿得咕咕叫想吃饭,需要做以下几种事情:

            洗电饭锅   1分钟)

            放米和水   2分钟)

            煮饭       20分钟)

            烧青菜     3分钟)

            烧鱼       12分钟)

            煮汤       6分钟)

小刘,怎样才能尽快吃上饭呢?

预设:

洗电饭锅(1分钟)→放米和水(2分钟)→煮饭(20分钟)                                  ↓同时    

烧青菜 3分钟)

                                          烧鱼  12分钟)

                                          煮汤   6分钟)

          1+2+21=24(分钟)

4. 师小结:我们刚才做的这些,都是采用同时做几件事的方法来节省时间,提高效率,从而来合理安排时间(板书课题:合理安排时间)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四)提升知识,拓展认识。

1.在我们的生活中,是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可以同时做呢?出示课件:

1)一位阿姨边开车边化妆边接电话。

2)小丽边写作业边听音乐。

3)小明为了节省时间,一边走路一边看书。

4)芳芳边泡脚边看电视。

2. 师小结:所以有些事可以同时做,有些事不能同时做,我们在合理安排时间的同时,还要讲究科学性(板书:科学)

【设计意图】使学生体会优化思想在生活中应用,培养学生科学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五)全课总结。

让学生说说今天的学习感受,或者说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六)板书设计

科学合理安排时间

洗水壶(1分钟)→接水(1分钟)→烧水(8分钟)→沏茶(1分钟)                                  ↓同时    

                               洗茶杯(2分钟)

                               找茶叶(1分钟)

1   +   1   +   8   +  1 =11(分钟)

教学评价及反思:整节课还有三个特点:1、注重学生自主探索,三维目标得到充分体现。2、给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3、合理创设小组合作的机会,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本节课主要是通过一些简单的生活中的问题,向学生渗透优化思想,让学生体会在解决问题中认识到解题策略的多样性,感悟到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一般来说,学生对这种内容都比较感兴趣,在课堂上,我提供给学生充分时间,让他们通过小组讨论,得出“沏茶至少要11分钟的结论”。


互动评论

  • 暂无内容